西班牙vs英格兰战争-西班牙vs英格兰战争

tamoadmin

1.持续一个世纪的恩怨,细数十大经典英德大战

2.英西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为什么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被认为是超级大国呢?

4.英国建立了庞大殖民帝国,为何却没有苏格兰经营的殖民地?

持续一个世纪的恩怨,细数十大经典英德大战

西班牙vs英格兰战争-西班牙vs英格兰战争

北京时间明天凌晨,本届1/8决赛的焦点大战——英德大战即将在伦敦温布利球场正式打响。纵观 历史 ,作为欧洲足坛乃至世界足坛的两支传统劲旅,英德两队曾携手奉献了无数场荡气回肠的经典对决,也由此留下了诸多永恒不停的争议、无法化解的恩怨……下面,就让我们一路走过岁月,细数十大经典的“英德大战”。

①战争乌云的耻辱

英格兰6-3德国,1938年5月14日,柏林,友谊赛

这,或许是人类 历史 中不愿提及的一场比赛。1938年法国世界杯前夕,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欧洲大地。考虑到意大利队刚刚夺得1934年世界杯冠军,所以当时的德国试图通过足球赛场的较量而起到炫耀武力的目的,于是挑选出了一批足球精英,并把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队“邀请”到柏林,进行了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比赛。

这场比赛虽然最终以英格兰队6-3大胜德国队而告终,但在比赛前所出现的诸多场外,却在英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此,英国国民称这场比赛为“耻辱的胜利”,时至今日也不愿把这场胜利视为炫耀的资本。

②门线悬案的冠军

英格兰4-2德国(西德,下同),1966年7月30日,伦敦,世界杯决赛

1966年,世界杯终于回到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格兰。在这届世界杯中,东道主英格兰队在鲍比-查尔顿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而他们在最后一战中面对的对手正是德国队。

在这场于温布利球场展开的“英德大战”中,初出茅庐的贝肯鲍尔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进攻天赋,但是根据战术安排成功盯防了英格兰队的核心球员查尔顿。不过,当这两位核心球员相互遏制后,英格兰队前锋赫斯特站了出来,先是在第18分钟扳平,后在下半场力助英格兰队反超。只是就在主场球迷准备欢庆胜利时,韦伯又在第89分钟为德国队乱扳平了。

比赛进入加时赛,而世界杯 历史 上最有争议的决赛进球就此诞生。当时,赫斯特的劲射打在门楣上落地反弹出来,由于球速过快谁也没看清皮球反弹时是否越过了门线。在转播技术尚没有合适角度的年代,距离皮球最近的德国门将蒂尔科夫斯基坚持说球没进,然而最终结果则是当值边裁明确发出了进球有效的信号。

随后,再度领先的英格兰队又进一球,由此在本土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同时,对于当选赛事最佳新人的贝肯鲍尔而言,最重要的是决赛失败就此激发了雪耻的决心。

③足球皇帝的统治

德国3-2英格兰,10年6月14日,莱昂,世界杯1/4决赛

1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1/4决赛,英德两队在正赛舞台上再次相遇。在开场的相互试探后,英格兰队在第31和第49分钟连入两球,而2-0的优势看上去要让1966世界杯决赛的结果即将重演。不过,有一个人当然不会同意——“足球皇帝”贝肯鲍尔。

面对落后局面,贝肯鲍尔带领德国队发起反击。第68分钟,贝肯鲍尔凭借个人能力帮助球队扳回一球;第82分钟,德国队长乌维-席勒用一记头球帮助德国队扳平了。比赛又一次进入加时赛,此时的德国队越战越勇。第108分钟,该届世界杯完成10粒进球的盖德-穆勒用漂亮的凌空抽射帮助德国队完成了大逆转!

可惜的是,这一届世界杯注定属于“球王”贝利。纵然肯鲍尔在比赛中仅靠一条绷带绑着脱臼手臂继续战斗的场景永载史册(日本家高桥阳一曾在《足球小将》中以此为原型),但是德国队还是在半决赛以3-4不敌意大利队,而贝利则第三次捧起雷米特。

④德国胜利的延续

首回合:英格兰1-3德国,12年4月29日,伦敦,1/4决赛

次回合:德国0-0英格兰,12年5月13日,柏林,1/4决赛

12年,德国与英格兰再次于1/4决赛相遇。此时的德国队已然打造出 历史 上最强的一支国家队,已步入巅峰的贝肯鲍尔后撤成为“自由人”,影子后卫福格茨和门神迈耶是防线主要力量,左边锋布莱特纳和前锋赫内斯则是队中生力军,内策尔的存在加强了中场,而锋线上则拥有如日中天的盖德-穆勒。

于是,两回合对决几乎失去了平衡。首回合在温布利球场,赫内斯、内策尔和盖德-穆勒连进3球,让强大的德国队以3-1攻陷了6年前失去世界冠军的伤心地;次回合再到柏林,贝肯鲍尔领衔的防线又助队实现零封,进而顺利晋级了该届决赛圈。

“我们全队非常和谐,每个人都能最好的理解队友,对这支球队你不能要求更多。”这是盖德-穆勒对那支德国队的最佳描述。在那一年,德国队一鼓作气拿下了冠军。两年后,他们又在本土战胜了拥有克鲁伊夫的荷兰队,成功站上了世界杯的冠军奖台。

⑤莱因克尔的名言

德国1-1英格兰(点球4-3),1990年7月4日,都灵,世界杯半决赛

意大利之夏,一场老球迷至今无法忘怀的经典比赛。此时的贝肯鲍尔已成为德国队主帅,他麾下的“德国三驾马车”不可阻挡,球队一路过关斩将连克南斯拉夫、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入了四强;英格兰队也不遑多让,罗布森的球队中拥有着伟大射手莱因克尔,而天才球员加斯科因领衔中场,他们淘汰了该届世界杯最大黑马米拉大叔领衔的喀麦隆队。

当两队在半决赛相遇,没有人想到英格兰会在关键对决中抢占开局。开场仅45秒,加斯科因的劲射险些创造该届世界杯最快进球,随后英格兰队又在1分钟内三获角球,德国队则意外遭遇了沃勒尔伤退的意外。

好在顶住对手三板斧后,德国队迅速稳住阵脚,比赛由此进入高速的攻防战。来到下半场第59分钟,德国队在禁区前沿左侧获得任意球,布雷默左脚大力施射后球碰对方后卫身上飞入网窝。随后,英格兰换上攻击手斯蒂文,终于在第80分钟由莱因克尔在禁区混战中扳平。进入加时赛,两队球员依然不知力不从心为何物,对攻积极、高潮迭起,各有一次机会命中对方门柱。

最终,比赛被拖入了残酷的点球大战。前三轮,两队球员均无失手,然而英格兰队第四轮出场的皮尔斯被德国门将伊尔格纳扑出了射门。在里德尔完成进球后,重压下出场的瓦德尔放了高。就这样,德国队淘汰了英格兰队并最终捧起了冠军奖杯。

回顾这场经典,加斯科因的泪水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可爱的大男孩,可惜这场比赛成为他的世界杯绝唱。此外,相比较贝肯鲍尔在赛后风度翩翩地表示“我始终坚信我们能取得胜利”,莱因克尔的那句名言更为流传:“足球就是双方各派11人,120分钟后以德国人的胜利来结束的 游戏 。”

⑥六轮点球的绝杀

德国1-1英格兰(点球6-5),1996年6月26日,伦敦,半决赛

1996年,首次扩军为16支球队的来到了英格兰,而东道主也由此宣称“足球回家了”。不仅如此,坐拥主场之利的英格兰队由阿兰-希勒、加斯科因等组成强大阵容,自小组赛伊始便展现出不俗的竞技状态,期间更是4-1大胜强敌荷兰。小组出线后,英格兰又顺利淘汰西班牙,与老对手德国队在半决赛再次碰面。

此时的德国队遭遇了莫名其妙的不断伤停,队长克林斯曼便因伤无法出场。对此,主教练福格茨做出了 历史 上最神奇的一次预测——赛前,他找到德国场上队长安德烈斯-穆勒,“我预测这场比赛要以平局收场然后进入点球大战。头几轮点球应该都能罚中,你负责主罚第六个。是的,你将决定整场比赛的成败……”

来到比赛,英格兰再度展现抢占开局的战术,希勒开场第3分钟便接到加斯科因的角球头球破门,留下了呆若木鸡的德国人和欢呼雀跃的观众,但是挡住对手攻势后的德国队由昆茨在16分钟迅速扳平了。随后,双方均未再改写,随着加斯科因在加时赛最后时刻的射门差之毫厘,比赛又一次进入了点球决胜。

诚如福格茨的赛前预测,双方不仅进入点球大战,甚至前五名罚球手全部一蹴而就。于是,比赛进入了突然死亡的单轮对决。面对巨大压力,代表英格兰队第六个主罚点球的球员正是现任英格兰队主帅索思盖特。或许未曾想到自己会在点球大战中出场,过于紧张的索斯盖特射门软弱无力,被德国门将科普克成功扑出。

至于德国队,随后出场的球员当然是安德烈斯-穆勒。其实,作为德国队内脚法最出众的球员,穆勒本是球队第一点球手,而福格茨在“神机妙算”下把他留在第六轮才登场。显然,穆勒没有让主教练失望,他在从容完成绝杀后留下了那张霸气外露的庆祝瞬间。

⑦三十多年的首胜

英格兰1-0德国,2000年6月17日,查理瓦,小组赛

随着折戟1998年世界杯,送走“黄金一代”的德国队步入了青黄不接的阵痛期。2000年,德国队与英格兰在小组赛再度相遇了。回顾小组赛首轮,英格兰面对葡萄牙在2-0领先下被3球逆转,而老迈的日耳曼战车则勉强与罗马尼亚1-1战平。

于是,小组赛第二场的英德之战成为两队均输不起的关键较量。尽管德国队一度凭借丰富经验占据主动,然而老化的阵容和陈旧的战术最终让他们没有挡住英格兰的冲击,贝克汉姆送出一记匪夷所思的弧线球,埋伏在禁区后点的希勒面对卡恩头球破门。

这场胜利是英格兰34年来首次在国际大赛战胜德国。没错,1966年世界杯决赛留下的争议,让英格兰队偿还了整整34年。然而好景不长,英格兰在小组最后一场居然2-3负于罗马尼亚,而德国则以0-3完败替补出战的葡萄牙——英德两队就这样带着耻辱携手告别了2000年。

⑧无法阻挡的欧文

英格兰5-1德国,2001年9月1日,慕尼黑,世界杯预选赛

时光继续,两队恩怨也在继续,后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又被抽到同一小组。2000年10月7日,英格兰率先迎来德国的挑战——这是旧温布利球场举办的最后一场比赛,唯独德国人没有给英格兰留下面子,哈曼的进球让自己的名字刻进了 历史 。

这场失败导致换帅的英格兰队首次聘用外籍教练,瑞典人埃里克森自此走马上任。一年后,英德两队在慕尼黑迎来预选赛次回合对决。德国队开场后快攻强压的打法立刻占据主动,扬克尔在第6分钟便首开记录。

胜利的天平看似再度倾向日耳曼人,但是此时“追风少年”欧文横空出世,并在第12分钟为英格兰扳平了。此后,杰拉德在上半场补时阶段通过远射助队反超。进入下半场,面对放手进攻的德国队,欧文的速度优势彻底展现。第48分钟和第66分钟,欧文两度建功后完成“帽子戏法”。随着赫斯基的最后进球,英格兰完成了两队 历史 上分差最大的胜利!

⑨再度抢戏的门线

德国4-1英格兰,2010年6月27日,布隆方丹,世界杯1/8决赛

经历世纪初的阵痛期,德国队迎来了年青一代的崛起。2010年南非世界杯,穆勒、赫迪拉、诺伊尔等小将云集的德国队再度出发,在小组出线后于1/8决赛迎来了小组赛表现不佳的英格兰,英德大战时隔20年后再度于世界杯赛场打响。

开场仅20分钟,克洛泽便借助英格兰队的防守漏洞,在接诺伊尔大脚开出的球门球后于门前11码处铲射破门。12分钟后,波多尔斯基又在禁区左侧小角度低射为德国队扩大了。

随后,英格兰开始全力反扑,并利用德国后防漏洞由厄普森头球扳回一球。此时,缺乏经验的德国队开始陷入混乱。仅过了1分钟,兰帕德在禁区弧内的射门挑过诺伊尔打中横梁弹地而出,虽然皮球最终被诺伊尔没收,但是回放显示皮球明显越过了门线。可惜的是,这粒好球被当值主裁莫名奇妙地忽视了。

如果说上次是悬案,而这次则是毫无争议的冤案。或许,这样的结果是对1966年那次判决的回报吧!随后,如梦初醒的德国队打起精神,利用英格兰全线压上的机会不断打出快速反击,穆勒连下两城后让势均力敌的比赛成为一边倒的比赛。德国队最终拿下英格兰后晋级,但是两队的恩怨却在世界杯 历史 中又增添了戏剧性的一笔。

⑩科隆王子的告别

德国1-0英格兰,2017年3月23日,多特蒙德,友谊赛

其实在2016年,两支球队还曾完成一次友谊赛,最终英格兰队在2球落后的局面下上演了大逆转,由此让英格兰球迷欣喜不已,莱因克尔甚至为此修改了自己的名言:“足球就是一项22名球员追着球跑90分钟,然后德国人丢掉2球领先优势的运动。”

再到这场友谊赛,德国战车显然经不起任何的松懈,更何况这是一场充满温情的比赛——波多尔斯基的国家队谢幕赛。对此,“科隆王子”感性地说:“在这国家队的13年中我经历了很多美妙积极的时刻。我期待着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做出告别,这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很多。”

来到比赛中,波尔蒂戴着德国队长袖标首发出战。在上半场互交白卷后,波多尔斯基在第69分钟接许尔勒的传球于25码处左脚劲射,皮球精准地直挂球门右上死角!最终,德国队凭借这粒进球以1-0击败英格兰,波尔蒂就此完成了完美告别。

(那季阳光)

英西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15—16世纪,西班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强盛的时期,西班牙拥有一支有100多艘战舰,1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因此西班牙在当时有“海上霸主”之称。

西班牙舰队它凭借这支庞大的舰队,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甚至干预欧洲乃至国际事务。到16世纪中叶时,西班牙拥有1000多万人口,其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随着英国、法国等国的崛起,西班牙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对西班牙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英国。15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圈地运动、血腥立法、海外掠夺而获得了很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日益扩大。但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英国却遭到了劲敌西班牙的严重阻遏。

最初,英国尝试寻找,—条从西欧到达远东的西北路线或由西欧到达美洲的东北路线,均因受西班牙海军的阻遏而失败。英国认识到,要实现海外扩张的目的,必须首先击败西班牙,摧毁它的强大舰队,起初,由于西班牙拥有庞大的舰队,英国不敢正面交锋.于是雇佣海盗来打击西班牙力量。英国以高官厚禄招募大批富有实战经验的海盗为海军所用,这期间英国招募和支持的大量海盗在大洋上大肆劫掠西班牙商船甚至军舰。这些海盗在海上扰乱西班牙航线、掠夺西班牙船只、乘机进行走私贸易。

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英国支持的海盗活动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西班牙来说,英国的扩张必然同西班牙发生矛盾。对于当时的这个“海上霸主”而言,是不允许其他国家来分享殖民地的利益的。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掠夺,严重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

到16世纪70—80年代,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当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而援助遭受西班牙统治的荷兰人起义,向起义者提供港口以反击西班牙军队的镇压。不久,英国又支持法国的胡格诺教徒反对法国天主教会,而法国天主教会又受到西班牙的支持。

为了报复英国对西班牙的挑衅,西班牙试图煽动英国的天主教徒和分裂势力去颠覆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组织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扶植前苏格兰女王玛利亚上台。但阴谋很快被伊丽莎白女王识破,1587年2月,玛利亚被处死。此举惊动了天主教廷,教皇立即颁布诏书,号召天主教徒征讨英格兰,对英国进行圣战。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趁机响应。

当“无敌舰队”覆灭之后,西班牙自此丧失了制海权,使之迅速从世界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相反,加莱海战之后,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代替西班牙而成为新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从一支不起眼的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17世纪,英国海军击败了荷兰舰队,18世纪又击败了法国海军。截至1938年,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达214万吨,数量近700艘。

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实力也随着海军的强大而不断强大。在强大海军力量的保护下,英国疯狂地占领殖民地。这个仅有几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从此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一度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1/4,比英国本土几乎大100倍,殖民地人口达4亿多。英国国内经济空前强盛,伦敦成为当时世界国际贸易和金融信贷的中心。此外,英国的人口也随之大幅度增长,这奠定了以后战争胜利的基础。仅就伦敦而言,1500年时伦敦才5万人口,到1600年的时候,伦敦人口已经超过25万了。

这次海战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它的海上霸权从此成为历史,历时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帝国大厦开始坍塌。而英国则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夺得了大西洋上的部分制海权,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全面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因此,英西战争,是英国强盛的开始,西班牙日渐衰落,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为英国成为17、18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纵观世界战争史,海战对许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如:萨拉米斯海战之于波斯和希腊;阿克兴海战之于罗马和埃及。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最后失败,再一次证明了海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西班牙衰落,而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为什么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被认为是超级大国呢?

那是因为你似乎忽略了每一场战争。

让我来问你,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哪些战争中“似乎输了”?名称请他们,那些我不知道,也许你知道一些战争历史学家忽略…当然各种各样的武装冲突西班牙失去了其峰样每个力量队长我的看法是,可能你所有的历史知识是《泰晤士报》英国打败别人。这对建立民族自豪感是很好的,但不要让它阻碍现实。

上面这面旗帜是由tercio(西班牙军队)所举,这个西班牙军队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主导了欧洲的战争

当荷兰人被击败时,西班牙tercios带着一幅Empel的圣母画像在战场上行进

在16世纪,西班牙赢得了每一场战争,除了一场以战前的条件结束(平局)。西班牙在16世纪没有一次战败,考虑到西班牙在大半个世纪里同时经历了两场战争,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英国人喜欢装平局是他们的胜利,无敌舰队的战争,西班牙输掉了入侵,而英国输掉了其他一切。英国和西班牙同意战前和平条件加上英国不支持荷兰叛军,不支持西班牙的租界。之所以做出让步,是因为是英国寻求和平,由于与西班牙数十年的战争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英国在财政上已经精疲力竭,西班牙只是把所有的钱都浪费了。这是16世纪西班牙最接近失败的一次,仅仅是因为他们没能征服英格兰,而英格兰也没能取其他行动,西班牙成功地将英格兰赶出了荷兰这是战争中双方唯一的胜利。这不是我的观点,由英格兰签署的和平协议条款是战前(没有赢家)加上英国的特许权,如果你愿意,请阅读它。

玛丽亚·皮塔,是一个来自拉科鲁尼亚的平民,她聚集了其他平民,并带领他们加入对抗被打败的英国反舰队的战斗

除此之外,西班牙在帕维亚击败法国,德国新教徒在Mulhberg奥斯曼帝国在勒班陀,征服了葡萄牙在阿尔坎塔拉和特塞拉岛,在圣昆廷再次击败了法国,获得米兰和有条件同意在Vervins Cateau-Cambresis后来,设法帮助天主教徒掌权在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奥斯曼尝试帮助镇压在西班牙摩尔人的起义,在八十年战争中战胜了荷兰叛军,在地中海击败了柏柏尔海盗……西班牙在16世纪到底失去了什么?它的名字。

法国人在瓦朗西安把他们的国旗交给了特西奥

法国的可有可无者在圣昆廷向巴黎城外的阿尔巴公爵投降

奥斯曼人在希腊海岸的勒班托战役中被西班牙-联盟击败:

上图:的夫人在罗马军团的衣服是体现西班牙女士与的帽子是丝绸体现和中间的一个罗马教皇的帽子是体现神圣联盟或联赛圣诞老人(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一个天主教联盟

西班牙人穿过意大利和荷兰之间的西班牙道路,这是法国和德国边界上由西班牙控制的土地,以对双方施加力量

打败无敌舰队的部分原因是它是那个世纪西班牙遭受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败。天主教徒用“上帝是西班牙人”这个表达来自我肯定他们的信仰,而西班牙的胜利是上帝在某种程度上完成的。

它在一场战争中吞并了葡萄牙帝国,它不断扩大在意大利的领土以对抗法国,法国被迫正式放弃这些领土,以及他们在佛兰德斯的领土主张。这些你都不知道,我明白,这可能不是别人教你的,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不应该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弥补输赢。

西班牙的意大利,都是西班牙的,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被西班牙征服,对抗法国,地方势力和教皇

最好最好的,你可以说作为西班牙击败活动帮助爱尔兰与英国侵略者…但这是因为西班牙治疗,作为一个小发送小,缺乏指挥部队只是试试运气,因为这些是Anglo-Spanish战争的一部分,英国舰队多次粉碎在西班牙本身(领带)。

爱尔兰纪念金塞尔战役中西班牙对英国的支持,以特西奥家族在爱尔兰与英国人作战的图像

17世纪则是另一回事,因为统治者们完全无能,哈布斯堡家族的近亲繁殖统治了那个世纪的西班牙,但这并没有改变那个西班牙

英国建立了庞大殖民帝国,为何却没有苏格兰经营的殖民地?

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此时的不列颠岛还不是统一的国家,英格兰和苏格兰是两个独立的国家。

英格兰很早就参与到殖民活动中,而苏格兰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防英格兰上,直到1707年两者才联合成为“不列颠王国”,构成现代英国的主体(1801年爱尔兰王国加入后,改为“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在现代,英国包括有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爱尔兰独立后,1927年改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其中苏格兰的地位与英格兰平等,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也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如今这四方的足球队都以各自的名义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单一制国家。

在18世纪“不列颠王国”建立后的一百多年里,这个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殖民地遍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然而,享有自治权的苏格兰人,却几乎没有自己经营的殖民地,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征服与联合

从民族成分上讲,英格兰人以日耳曼人的血统为主,而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则拥有更多的凯尔特人血统。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都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古罗马人认为他们的文化和信仰远落后于自己,因而称他们为“蛮族”。

凯尔特人最早活动在西欧平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他们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到达不列颠岛。罗马帝国崛起时,凯尔特人仍然处于部落时代,只有一些小规模的王国,力量极其分散。

▲古代凯尔特人的民族服装,尚武勇敢是他们的民族性格

罗马帝国的扩张不但严重削弱了西欧平原上的凯尔特人,还抢占了不列颠岛最肥沃的南部地区,并设立行省。凯尔特人在欧洲大陆和不列颠岛南部虽然人数越来越少,但他们非常勇武顽强,牢牢占据着不列颠岛的北部高原和西南部沿海地带。

日耳曼人原本生活在北欧,随着气候变化,他们不断南下,并与罗马帝国产生了交集。5世纪初,罗马帝国从欧洲大陆迁移大批日耳曼雇佣兵来镇压凯尔特人。没想到这些来自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的日耳曼人雇佣兵定居下来后,发动叛乱占领了帝国领地。

与此同时,更多的日耳曼部落从北欧南下,冲击着帝国的边境,摇摇欲坠的帝国再也顾不上这个偏远的行省。于是,不列颠岛的南部平原变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地盘,他们自称为英格兰人。

此后数百年里,不列颠岛混战不休,凯尔特人所处的都是山地,不适合耕种,各方面实力都逊于英格兰人。岛北部和西南部的凯尔特人分别演变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语言和习俗都与英格兰人不同。

英格兰人凭借最肥沃的土地,以及从古罗马帝国吸收来的先进文化,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在13世纪初首先完成对威尔士的征服,将其变成自己的附属公国。

英格兰人对苏格兰的征服很不顺利,反反复复打了几个世纪,苏格兰人不仅尚武顽强又独立意识强烈,还利用英格兰和法国之间的矛盾,多次复国成功。为了拉拢苏格兰贵族,英格兰王室与苏格兰王室联姻,却在无意中造就了两国合并的契机。

▲詹姆斯六世既是苏格兰,又是英格兰的国王,但实权有限

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的外甥詹姆斯六世继承了王位,而詹姆斯六世同时也是苏格兰的国王。就这样,英格兰和苏格兰成为共主联邦,共享一个国王,但仍然保留各自的议会和,主权是完全独立的。

欧洲大陆上此时已经掀起了大航海和殖民扩张的高潮,英格兰虽然不是先行者,却是个颇为有力的参与者和竞争者。苏格兰耐不住寂寞,也想从殖民活动中分一杯羹,不料落入英格兰人的圈套,失去了国家的独立。

二、失败的苏格兰殖民地

最先称霸海洋的殖民帝国是西班牙,英格兰人不惜通过海盗手段,持续削弱西班牙的国力。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格兰逐步取得大西洋上的军力优势,并开始在北美洲开辟殖民地。

英格兰一开始并不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西班牙和法国的国力和军力都超过英格兰,荷兰也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西法两国一直在争夺欧洲霸权,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而英格兰专注于海外拓展殖民地,实力增长很快。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格兰殖民帝国开始崛起

从1620年的“五月花号”殖民船开始,英格兰先后在北美洲开辟了13个殖民地。到17世纪末,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将近300万,超过不列颠岛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并建立起较为发达的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大大增强了英格兰的国力。

欧洲大陆在16世纪爆发宗教革命后,英格兰人和苏格兰则选择了改信新教,但英格兰国教属于是圣公宗派,而苏格兰则属于长老会(加尔文)派。尽管苏格兰国内的亲英格兰势力一直主张两国合并,但民族和宗教上的差异,还有历史恩怨,使大部分苏格兰人并没有放松警惕,两国之间爆发过多次战争。

苏格兰土地贫瘠、人口较少,自然灾害频发,又被英格兰掐住了海上贸易通道,因而国力越来越弱,国库入不敷出,财政危机越来越深。看到英格兰海外殖民收获颇丰,苏格兰人也动起了脑筋,走出苏格兰,打造自己的殖民王国。

他们第一个选中的目标是达连湾,位于如今的巴拿马,虽然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但当时还没有人去开发。遗憾的是,苏格兰人几百年来光顾着跟英格兰人斗,几乎没有参与过大国竞争,对国际关系认识不深。

他们选中的这个达连湾虽然荒芜,但靠近西班牙的殖民地和海上航线,让西班牙人感受到了威胁。1699年,前后两批苏格兰人共2500多人花了大半年时间,刚刚开辟出农田、堡垒和港口,准备把这里建成进一步殖民的前进基地,西班牙军队便打上门来。

西班牙不仅对美洲土著够狠,对欧洲白人也一样斩尽杀绝,一把火烧毁了所有建筑,逢人被杀,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只有300名苏格兰人幸存下来逃回国内,苏格兰的殖民就此夭折。

▲达连湾上的苏格兰人遗迹,这些石墙没能阻止西班牙人的

更令苏格兰人痛苦的是,达连湾殖民地的启动资金约40万英镑,约合150吨白银,相当于苏格兰一年的财政收入。而且这笔钱是苏格兰几乎所有贵族硬凑出来的,的失败意识着这笔钱血本无归,整个国家和贵族们都由此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苏格兰人对的不满上升到顶点,亲英格兰势力趁机逼迫同意与英格兰合并,一来是因为英格兰愿意掏钱补上这笔巨额亏损,二来借助英格兰的海上优势,苏格兰才有发展前途。

▲英国议在地

1707年,苏格兰议会并入位于伦敦的英格兰议会,取消各自的国号,成立了大不列颠王国。名义上是合并,实际上英格兰在各方面都占有主导地位,苏格兰议员的数量大约只占议会的七分之一,国防、外交等领域也都由英格兰做主。

很多人认为苏格兰殖民的失败,是英格兰人的一个圈套。整个从头对尾,英格兰人不但没有提供过任何帮助,还阻挠苏格兰人到欧洲去融资,逼得他们不得不掏光了家底,这才会陷入最后的窘境,终于让英格兰人的野心得逞。

欧洲人全球殖民以来,失败的殖民地屡见不鲜,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格兰都不例外。不过像苏格兰那样,一次失败便葬送了整个国家的,还真是绝无仅有。

除了达连湾外,苏格兰还在北美的新泽西获得过一块小殖民地,相当于半个现代的新泽西州,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从1674年维持到1702年,后来被英格兰人吞并。这块名为东泽西的苏格兰殖民地没有太多影响,对苏格兰也没有什么帮助。

三、殖民帝国

两国合并后,不列颠岛终于完成了统一,开始全力以赴向外扩张,海外殖民地得到飞速增长。北美十三殖民地扩张到密西西比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殖民地相继建立,印度和远东的殖民地也在稳步推进。

随着不列颠王国海军的崛起,传统的殖民大国葡、西、荷日益衰落,他们的很多海外殖民地被不列颠人抢占。到18世纪末,不列颠已经成为头号殖民大国。

相对其他殖民国家,不列颠王国更注重用商业模式来开辟殖民地,例如最早登陆北美的弗吉尼亚公司,以及殖民远东的东印度公司。这些由民间出资成立、集贸易和作战功能于一身的殖民公司,是不列颠殖民帝国的急先锋。

等殖民地初具规模,并成立自治机构后,再由不列颠国王派遣总督进行管理。也有一些殖民地是国王赏赐给贵族的,由贵族自行统治。另外,不列颠人还可以用个人名义与土著签约获得当地的统治权,像文莱就属于这种情况。

▲20世纪初的英国海军达到了颠峰,超过第二、三强海军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所有海外殖民地名义上的效忠对象都是国王,英格兰、苏格兰这种地域色彩几乎没有,而且殖民地都有各自的议会等自治,实际地位比苏格兰还要高一些。这种模式决定了苏格兰人只能以个人名义参与殖民活动。

不过也正是这种模式,使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变得更为简单和便捷。除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武装独立成为美国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和平独立的,原先的机构全部保留,只是将他们升格为国家而已。

四、苏格兰的海外移民

在这种以商业为主导、只效忠于国王的殖民模式下,苏格兰人再也没有独立的殖民,但参与殖民的热情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高涨。据统计,整个18世纪向北美移民的苏格兰人数量与英格兰人几乎相等,其他殖民地也有很多苏格兰人的身影。

继承了凯尔特人勇武精神的苏格兰人尤其喜欢从军,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以及全球称霸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苏格兰风笛已经成为现代英国陆军最显著的标志。

▲苏格兰风笛和格子短裙是最显著的苏格兰民族标志

得到不列颠王国的海外市场后,苏格兰本土的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催化作用,苏格兰建立起强大的煤矿、造船、机械等行业。

虽然没有独立经营的殖民地,但苏格兰人在某些殖民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居地。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南方的苏格兰人尤其多,很多英格兰人不屑于经营的领域,都被相对贫穷的苏格兰人所占据。

分布在海外的苏格兰后裔如今已达1500万人,是苏格兰本土人口的三倍,他们主要分布在前英属殖民地,都是当年参与海外殖民的苏格兰人的后代。

▲每年美国各地的苏格兰裔都会举办各种活动纪念先辈登陆北美

虽然苏格兰人在积极参与殖民扩张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联合王国的认同感,虽然绝大多数苏格兰人已经不会说凯尔特语演化而来的苏格兰盖尔语,但他们仍然牢记自己的苏格兰身份,一有机会便想把英格兰人与自己区分开。

除了国防和外交事务必须由联合王国掌握外,苏格兰等凯尔特民族在欧洲举办的非官方活动中,如世界杯足球等,都尽量以各自的名义参与,以彰显自己的民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