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靠什么一直是世界足球的最强队代表?
2.北京足球队的新时期历史进程
3.烧钱给中超带来啥
4.哪个欧洲俱乐部可以被称为豪门?
德国靠什么一直是世界足球的最强队代表?
导语:德国一直是强队,每次世界杯都是夺冠大热门,在欧洲也是冠军地位,并且状态十分稳定,没有大起大落(比如法国),单看个人能力也不是那么强,为什么能一直屹立在足球之巅?
关于“德国靠什么一直是世界足球的最强队代表?”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精彩回答:
德国队,巴西队,阿根廷,西班牙等传统世界强队都有悠久的足球历史和良好的足球环境,从小许多喜欢足球的小朋友能得到各种足球技术的熏陶。各级足球联赛不断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他们的国家队储备了大量的足球人才。而他们国内不乏许多优秀的足球教练员,所以德国每次参加世界杯都能取得好成绩。
2、以下观点被11人点赞、并有31个交流讨论:
德国总共有几百家职业俱乐部,17万个非职业俱乐部,为了不漏掉大多数小俱乐部有潜力的球员,德国足协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百个机构,每周都会往这些机构派遣专门教练,让那些业余俱乐部的球员也可以加入到培训点的训练当中,然后这些教练挖掘有天赋的球员。而这个项目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德国各职业足球俱乐部和专门的足球培训机构把参加培训的小球员按照年龄分为不同的梯队,这些小球员的年龄在8~19岁这个区间,每个年龄段单独组队。经过七八年时间的磨练后,德国足协的“天才培养”开始显现成果,德国U21、U19、U17三支青年队分别获得了2009年自己所属年龄段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德国国家队本届世界杯参赛名单中,穆勒、诺伊尔、博阿滕、胡梅尔斯、赫迪拉、厄齐尔、格策、克罗斯、罗伊斯、德拉克斯勒等人,都是“天才培养”的硕果。2006年,德国足协又建立起了更高一层的“精英足球学校”。德国足协希望,”精英足球学校“也能为德国足球输送同样多的人才”。根据欧足联的统计,德国拥有28400个持有欧足联B牌照的足球教练,而英格兰仅有1759个,只有德国的1/16。
3、精彩回答:
其实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的特点,德国给人们的印象是严谨、注重规则和纪律。这样的民族品质就造就了德国在各个重要行业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比如德国的汽车有宝马、奔驰、奥迪等;比如德国的电子产品西门子;比如德国的军工业都是世界一流。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良好的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基础,而德国人长期形成的守纪律品质就造就了德国在世界足坛中一直长久不衰。我们经常看到法国有内讧、英格兰有内讧、亦或是巴西也出现过内讧,意大利和阿根廷则频繁换帅。但是只有德国比较稳定,虽然拉姆和克洛泽有过不愉快,但是球队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没有人因为私人关系不佳而影响到球队,这对是球队比较团结。还有德国国家队的阵容近些年基本上是拜仁、多特以及非德甲联赛五大联赛豪门。拜仁和多特这两家俱乐部比较奇怪,他们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他们长期有合作,不像和巴萨球员往往影响他们在国家队的友谊。前段时间杰拉德和兰帕德还说到不同的俱乐部是的他们在英格兰的关系变淡。总之,德国能长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守纪律,能很好完成教练的战术,另一方面还跟国家队队员之间比较团结有关系。
4、精彩回答:
重视人才:德国足球蓬勃发展,在2000年欧锦赛之后,德国队垃圾表演重击了日耳曼后裔。德足联,德甲及俱乐部都被迫开始青少年足球改革,大力加持技术更加熟练的本土球员的发展,并创建大量的足球学院。拜仁和多特蒙德中大部分球员是本土的,为德国队输出大量的顶级攻防力量,其中许多球员来自为8至14岁的儿童提供技术培训和战术知识的人才发展。钢缆般的神经:德国人的神经就像是斜拉桥钢缆做的——他们绝不放手,永不气馁,他们就是要赢!很多球队无法承受决赛的压力,总是情绪波动很大,打不了逆风球,当被打败的时候,哭得比婴儿还惨。
5、精彩回答:
德国队一直是世界强队的主要因素是:一.德国人的深厚的足球文化,造就了众多的足球人口,和在全国普及足球运动。二.就像德国的教育一样,德国青训非常坚实,为德国各级国家队,和各个级别的俱乐部足球队培养了足够多的储备人才。三.德国有强大的教练员队伍,和全面的,强大的教练员培训机制。为德国各级球队培训了很多优秀的教练员。四.德国的文化教育对球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德国很多球员同时也是大学毕业生。文化层次的提高,对国家足球队提高不容忽视。五.德国本身就是体育强国,所以说,全民健康普及率高,有助于球员从小就热,让国家队的后备力量非常强大。
北京足球队的新时期历史进程
1995年对国安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北京的球迷深深的爱上了这支绿色军团,他们把它看成是北京的骄傲和自豪。那年冬天,国安联赛最后一个主场对广东宏远,赛前,数百球迷顶着凛冽的寒风通宵排队,就为买一张球票。赛场上爱你国安,不止今天、国安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的横幅迎风飘荡,满眼的绿色,震天的加油呐喊,先农坛体育场注定今夜无眠。赛后,国安将士绕场一周,球迷用打火机点起应和的火焰,经历过那个燃烧岁月的人,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依然是豪情万丈、心潮澎湃。 这一年,国安推出了中国足球史上第一首正式的队歌,而且伴随着国安在1995年的火爆,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获得亚军之后,为答谢首都各界的支持,中信国安总公司与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一台晚会,名字就叫《国安永远争第一》,与首都各界联欢。这一举措不仅开国内足球俱乐部之先河,而且进一步加深了球迷和国安的感情。 国安永远争第一的口号原本是针对联赛提出来的,最先实现却是在足协杯上。
1996年的足协杯赛,北京队所向披靡,许多的胜利荡气回肠。比如:四分之一决赛第二回合主场4:1狂胜四川全兴;半决赛主场让不可一世的大连万达净吞三弹。11月3日在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决赛,国安更加势不可挡。球场上,国安将士气势如虹,以4:1将素有国安克星的山东队打得溃不成军。经历了一年的黯淡与起伏之后,国安终于扬眉吐气。当国安将士穿上象征胜利的金**领奖服,举起金灿灿的奖杯时,国安新家--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来了比1995年的先农坛体育场更加声势浩大的万众欢腾场面。 这一年国安有了一些变化:昔日名将沈祥福结束了在日本的执教生涯,加盟国安教练组;中场大将魏克兴也从日本回到国安;大王涛从八一队转会而来;而且在赛季中途签下了国安历史上第一位外援林德诺。但是,由于上一年的辉煌战绩,其他队都开始研究北京队的打法,专门制定战术对付国安,导致国安进球减少,红黄牌猛增,球场内外负面因素增多,虽然几名老将兢兢业业,国安也仅仅排名第四,成绩为9胜6平7负,积33分,进30球,失25球。 在外战方面,国安的策略也有了变化,一方面继续请进来:4月9日,在工体3:2战胜来访的巴西格雷米奥队;5月30日,0:3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队;7月25日1:2负于马拉多那领衔的阿根廷队;11月5日,1:0小胜美国明星联队。另一方面勇敢走出去:11月9日回访意大利那不勒斯以1:3失利;11月12日又以0:6惨败给德国的汉莎罗斯托克队。这一系列比赛虽然负多胜少,但让国安将士开阔了眼界,队伍得到了锻炼,也让国安更快的成熟起来。
19年,巴拉圭的冈波斯、卡西亚诺和西班牙的安德雷斯的加盟是国安宁缺勿滥引援思想的产物,三个有共同语言、特点互补又能与球队风格相融合的中前场外援,组成了迄今为止几乎最完美的外援组合。三个火的成名之作就是这年甲A第十轮,在他们的首次联袂演出中就以9:1让老牌劲旅上海申花留下了永远的痛。申花从此把工体看成是自己的伤心地。而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足以让骄傲的京城球迷若干年后仍然津津乐道。三名外援还帮助国安队在足协杯决赛上以2:1再次战胜上海申花,成为第一支蝉联足协杯冠军的队伍。 这一年国安队人员变化较大,高峰转会前卫寰岛,高洪波去了广州松日。而李红军、徐阳、于光、王少磊分别从延边、八一、大连铁路、河南队加盟国安,姚健也从八一队回归。队员的变化并没有影响队伍前进的步伐。除了联赛、杯赛,作为上年中国足协杯的冠军,国安还代表中国参加了亚洲优胜者杯的比赛。国安队三线作战都取得不错的成绩,除了获得足协杯冠军,在联赛中也以8胜10平4负,进34球,失20球,积34分,获得第三名。在亚洲优胜者杯赛上,国安主客场两胜日本川崎贝尔迪队从东亚区出线,并最终获得第三名。
1998年是从多事之冬起步的。大牌球星曹限东、谢峰、符宾、邓乐军等纷纷转会,领队杨群辞职,杨晨远走德国,主帅金志扬上调国家队……赛季前的动荡并没有带来成绩的大滑坡,相反,国安在当年的超霸杯上力克中国足坛巨无霸大连万达队夺得冠军,让人刮目相看,甲A开赛后的12轮不败,更是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神话。少帅沈祥福初步得到球迷和队员的信任。但是亚优杯半决赛0:5被韩国水原三星队打的颜面扫地,特别是在北京球迷引以为傲的足协杯上被当时身处甲B的辽宁队挤出四强,对国安打击太大,球迷一时难以接受,一向比较克制的北京球迷也喊起了沈祥福下课! 其实,北京队这一年一直饱受人手紧缺的困扰,满打满算北京队只有18名队员能够参加比赛,再加上伤病等原因,几线作战的国安经常是顾头不顾腚,沈祥福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国安俱乐部痛下决心,斥资1200万元买断了威克瑞队24名21岁以下队员作为自己的二线队伍,后来从这里面走出了杨璞、邵佳一、徐云龙、田野、薛申…… 这一年,冈波斯凭借在北京国安的优异表现入选巴拉圭国家队并参加了法国世界杯,成为甲A历史上第一个参加世界杯的人。而租借到德甲法兰克福队的杨晨则成为第一个在欧洲五大联赛立足、进球的中国球员。
1999年,继1998年六剑辞国安之后,三个火也离开了,为国安冲锋陷阵的重担落到了一帮20岁上下的年轻人身上。在经历了赛季初的阵痛之后,以杨璞、徐云龙、邵佳一为代表的青年御林军以年轻人的和南美外援的野性相得益彰,打出了疯狂的攻势足球,在连续8轮中一气打入24粒进球,平均每场进3个。他们不仅维护了北京足球的荣誉,也让北京的球迷看到了希望。 在联赛中,国安最终以9胜9平8负,进38球,失25球,积36分的成绩名列第六。 值得一提的是,在联赛最后一轮,北京国安主场迎战辽宁队。在对自己的排名无关紧要,但结果可以左右冠军归属的那场比赛中,国安在被舆论预测会打以阻止老对手山东队夺冠情况下,正常发挥,逼平了辽宁队,体现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这虽然客观上帮助山东队登上了冠军宝座,但维护了国安将士以及北京足球的荣誉。国安从此赢得了冠军狙击手的美誉。
2000年,千年的转换,国安是在憧憬中度过的。他们请来了北京足球历史上的第一位外籍主教练--南斯拉夫人乔利奇。他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使国安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中国最好的球队。然而,赛季一开始,国安以及乔利奇本人就卷进了仿佛是永无休止的风波之中,先是摘牌后出现“小王涛转会风波”;海埂春训时乔利奇骂人导致翻译辞职风波;开局三连败引发换帅风波;吉京之战王涛的红牌被中国足协追加停赛,引来国安退出风波;紧接着,渝京之战中当值裁判一些被认为有利于国安队的判罚,又使国安陷入了官哨风波……风雨飘摇中,国安不得不面对保级的残酷现实。在第三轮后临危受命的少帅魏克兴不辱使命,带领知耻后勇的国安队提前三轮保级成功。国安以9胜8平9负,进38球,失32球,积35分的成绩取得联赛第六名,并获得中国足协颁发的体育精神特别奖。球队还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杀进足协杯决赛,最后遗憾地输给重庆队,屈居亚军。 在队伍处于低谷的时候,从大连万达转会过来的小王涛在队伍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他以13粒进球成为队里的最佳射手,在甲A射手榜上也位居次席。年轻的邵佳一赛季末被多家媒体评为赛季最佳新人,徐云龙从后卫改打前锋以后屡有斩获,云龙一当前锋,国安准进四球 传为一时佳话。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顶级足球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制度,而没有了球星的北京国安,也缺少了我是国安我怕谁的气质,甚至不再有动荡和风波。 这个赛季,国安的新老交替还没有全部完成,年轻队员的成长也是参差不齐,整个队伍没有形成很强大的战斗力,再加上引援不够理想,所以虽然场上队员拼抢积极凶狠,但却暴露出发挥不稳定、自信心不足、心理急躁的弱点,不善于打硬仗、恶仗。 从个人能力来讲,国安队并不差。国安队在这个赛季中以两名边前卫边路拉开突破传中进攻为主,以中路小配合突破渗透、边后卫积极套边插上或突破或传中为辅,观赏性增强了,场面占优的时候增多了,射门和得分机会也比上赛季多很多。但是让国安队员郁闷的是,一个赛季下来球击中对方门柱和横梁的次数快赶上进球总数了,场面占优的情况下,往往却拿不下对手,队伍的士气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打击。 国安这个赛季成绩平平,联赛9胜6平11负,近30球,失33球,积33分,排名第八。只有在足协杯上一路过关斩将,打进决赛,最后惜败于大连实德而再次屈居亚军。 连续三个赛季排名中游,对于国安这样一支老牌强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再加上辽足进京对国安造成的威胁。
2002年伊始,国安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董事长王军和副董事长李士林辞职,少壮派的罗宁、李建一被推上了前台,学院派的马冰出任总经理,魏克兴任副总经理,著名的红星大帅彼德洛维奇成为国安队第二位外籍主教练。彼德为球队带来了一位欧洲现役国脚级的外援巴辛,在国内转会摘牌中又胜利摘得山东鲁能队的中后卫小李明。俱乐部还发生了一些细节上的变化:俱乐部重新制订了奖惩制度,特别是奖金发放方法,使队员对胜利的渴望更加高涨。国安准备大干一场。 彼德洛维奇教导队员要 像男人一样踢球。他对队伍进行了一系列改造:阵型上较多用3-5-2,有时也变换成3-6-1,防守时再变成5-3-2;打法要求快速、简练;确立了稳固防守、力拼中场、快速反击的主导思想;进攻中讲求整体,讲究配合。前锋线上徐云龙和卡西亚诺的冲击,再加上中场邵佳一的指挥调度,后场巴辛和小李明的准确长传,源源不断的给前锋和前卫输送炮弹,国安一跃成为2002赛季甲A联赛进攻最为犀利的球队,进球数位列各队之首。赛季结束,国安15胜7平6负,进49球,失29球,积52分,与深圳队积分相同,经过抽签,遗憾的获得第三名。在足协杯上也因为轻敌未能进入八强,为历年最差。 这一年国安三少徐云龙、杨璞、邵佳一因为在联赛中的突出表现入选国家队并参加了世界杯。路姜等21岁以下队员慢慢在队伍中打上了主力,成为国安的新鲜血液。 北京足球队是在北京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它也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着关心和支持它的人。凭着永远争第一的豪气,北京足球将继续为首都争取荣誉。
烧钱给中超带来啥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体育专电(记者张荣锋)英格兰前锋鲁尼、德国名帅希斯菲尔德、瑞典前锋伊布、巴西前国脚小罗、罗马三球星敦比亚、利亚伊奇和哲科……这些都是冬季转会窗关闭后跟中超联系起来的名字。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许许多多的足坛大腕儿或真或地与中国足球联系起来。
国际足坛今年的最热门词汇无外乎中国足球(中超和中甲),从冬季转会期开始,国际国内媒体都热衷于紧盯中国足球动向,揣摩谁将是下一个加盟中超的重量级选手,臆测中超的大手笔引援会持续到何时。
欧美国脚的纷至沓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欧洲顶级联赛的震颤,他们担心中国联赛在转会市场上跟他们抢球员,更担忧中国联赛到他们城池下挖墙脚,毕竟中国俱乐部阔绰的出手无形中抬高了转会价码,也增大了俱乐部留人难度。西方媒体在报道中超中甲引援时,除了羡慕嫉妒恨,顺带揶揄中国的俱乐部“钱多人傻”,并不忘提及中国国家队的表现多么不堪。
诚然,众多大牌球员的加盟无非为了钱,中国的联赛现在也确实不差钱,但敢于投入的各家俱乐部真的傻吗?真傻傻,尚无定论。目前不妨顺藤摸瓜,探讨一下这种“烧钱”玩法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啥。
赛季伊始,业内人士已有断言,中超未来可以跻身世界五大联赛(最有可能的是挤掉法甲)。如果此言不差,中国足球的“砸钱”举措就是有理,能够成为世界瞩目的顶级联赛,吸引世界多国转播中国联赛,无疑有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中超联赛可发展成中国在世界上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
要实现这个目标,中超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冬季转会期的最大引援支出其实只是个开始,未来数年,中超还会是转会市场上的最主要玩家。但归根结底,足球联赛还是一门生意,有投入,更需要有产出。国企控股也好,民企入主也罢,付出都需要有回报。中超要想维持收支平衡并实现盈利,就需要有买有卖,有外援加盟,也有本土精英培养。从成熟联赛经验看,市场化运作至关重要,高价买来的,在其产出不高的时候尽量再高价卖出去;通过青训梯队建设打造自己的球星,再根据俱乐部需要或留用或卖出。从本赛季开始,中超联赛的五年转播权卖出了80亿,今年中超联赛的收入可达到15亿,这是中超打造顶级联赛迈出的第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未来中超能到达什么层次,还是未知数。
大牌球员的引进,可以提升联赛水平和关注度,有助于培养中国的足球文化,提高联赛管理水平,改进俱乐部经营模式。引援支出和高额薪资迫使俱乐部不得不开源节流,完善管理,培养球迷群体,提升球场上座率,扩大球队产品销售,做好球场、球衣广告推广……总之,有利于增加营收的事情都要做,尽可能多创收,这样联赛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也才有可能有朝一日撬动足球圈“百年老店”的江湖地位。另外,足球文化的发展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爱上足球,爱上踢球,这是中国联赛现在大把花钱可能带来的一个长期利好。
知名球员的加盟,联赛水平的提高,关注度的上升,可以营造出于中国足球有益的国际氛围。如能持续这种发展势头,中国承办世界杯的目标就不难实现。如果今天的高额投入能换来明天的世界杯落户,那这钱花得也值得。
中国足球界曾流行一种理念--高水平联赛造就高水平国家队,现在看来,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形成合力时,两者的确可以互相促进,齐头并进。如联赛能带动各俱乐部青训系统建设,吸引广大青少年投身足球运动,构建起合理高效的梯队发展,那样联赛的确能成为国家队的基础和摇篮。但如果俱乐部急功近利,一门心思买进国际球员,力求短期轰动效应,只顾眼前,这样的高水平联赛并无助于国家队实力的提升,甚至会禁锢国家队的进步。外援占据了大量的上场时间,基本上承包了进球任务,本土球员的锻炼成长机会就此被剥夺,久而久之,国家队甚至都不具备像样的临门一脚能力。英超联赛曾长期排名五大联赛之首,但英格兰队的表现多年差强人意,就是二者没能形成合力的表现。欧洲五大联赛引领世界职业足球,但在国家队层面,也多次被证明只是在为南美球队做嫁衣。所以,中超水平的提高,也不一定意味着中国队的实力就更强。
目前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足球进入历史最佳机遇期,政策扶持,资金充沛,世界关注。如联赛管理者、俱乐部经营者能有效沟通,完善联赛发展机制,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政策东风,中国足球没有理由不上一个新高度。
哪个欧洲俱乐部可以被称为豪门?
欧洲有钱的足球俱乐部很多,但笔者觉得,能称得上豪门的,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个是历史悠久,一个是大牌云集,在一个就是资金雄厚,同时也要成绩斐然,能够达到这几点的,曼联称得上是名副其实。
曼联的历史已经超过了百年也许你还不知道,早在1902年的时候,曼联俱乐部已经成立了,在那个年代,很多地方的人别说温饱了,似乎连个稳定的生活条件都没有,而曼联人已经开始享受足球带来的欢乐了。
如果你觉得1902年曼联就诞生了、已经很早了的话,那也只能说你“头发长见识短了”,因为这只是“改良”后的曼联,她的前身已经存在很多年了,1878年英国兰开夏郡与约克郡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们所组建的牛顿希斯LYR足球队,就是后来的曼彻斯特联队。
曼联有过曾经的辉煌曼彻斯特联队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很辉煌,他们夺得过20余次英格兰顶级足球联赛的冠军,3次欧洲冠军联赛的冠军,也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支夺得冠军的球队,在英格兰足总杯的历史上12次折桂。
也许是常年参加的原因吧,在欧联杯的决赛上,曼联的成绩要相对逊色多了,他们只有在2016至2017赛季,在世界名帅穆里尼奥的带领下夺得过一次欧联杯的冠军,也是曼联仅有的一座欧联杯冠军。
早在1998至1999赛季,曼联在欧洲足坛疯狂了一把,他们成为英超、意甲、法甲、德甲以及西甲欧洲五大联赛中,第一支加冕赛季三冠王的球队。曼联在发展史中夺得了多个荣誉,是欧洲三大杯的大满贯球队之一。
如今的曼联,配置逐渐加强,重回巅峰不是梦说实话,自从弗格森退休之后,曼联的确经历的一段的低沉期,这段期间的曼联,有如一个患病的强人,在各个赛场上都很难找到节奏,教练频繁更换,球员也是来了走、走了来一个又一个,但成绩一直都是差强人意。
这期间,曼联在欧洲赛场,除了穆里尼奥带队获得了一届欧联杯冠军外,其他没有什么斩获了。尤其是球员和教练不够稳定,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打法,曾经的红魔更是失去了往日的魔力。
名帅穆里尼奥没能带领曼联走出沼泽,曼联人又迎来了基因教练索尔斯克亚,虽然很多人至今不认可索帅的能力,但曼联俱乐部还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信任,资金投入和引援方面都表现得很大方。
穆帅走了之后,曼联各个位置都有引进了强援,后卫的马奎尔和瓦拉内,形成了门前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铁闸,右后卫万比萨卡的能力同样不俗,而在中前场更是投入巨大,B费的加盟,不仅让曼联的实力大增,也让博格巴这个“头型王”有了危机感,懂得“好好踢球了”,不管咋说,博格巴还是有实力的。
前锋呢?就连卡瓦尼也不得不让出7号,原因是C罗又回来了,当今足坛的两大风云人物之一的C罗,可谓是廉颇未老,依旧有着惊人的速度和实力。这对曼联来说,提升的不仅是战斗力,更是影响力。
如今的曼联,有资格被称为豪门纵观欧洲各个球队,无论是牌面上的实力,还是球员的影响力,曼联可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各个位置上都配备了足够的火力,而且有着足够强的板凳深度,可以说,如今的曼联,万事俱备,只欠各个赛场上的东风了。
非要说曼联还有缺陷的话,那这个短板很有可能出现在教练的这个位置上,试想一下去年的切尔西,换帅之前的状态如何,换帅之后又是如何,而且还夺得了,可见,教练对球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管怎么说吧,如今的曼联魔力又回来了,今年能取得什么样的好成绩,大家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