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利奥·格隆多纳的主要事件
2.阿根廷联赛分为几个级别,怎么升降法呢?
3.阿尔梅达的教练生涯
胡利奥·格隆多纳的主要事件
胡里奥·格隆多纳,阿根廷足坛已在位32年的独裁沙皇。他是阿根廷足球走上神坛的见证人,但他也是那个军政府时代仍留在21世纪的遗老,事实上,阿根廷足球过去30年的起落,格隆多纳才是真正的罪魁。
从来没被确立的路线
格隆多纳掌政的前10年,阿根廷与这个世界一样还处于后冷战时代。30年来,格隆多纳唯一成功的,就是比拉尔多与马拉多纳的组合。在那样一个国家队赛事尚能与俱乐部分庭抗礼的年代,格隆多纳的冒险是成功的。但在那之后,阿根廷的经济和社会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迅速进入全球化时代,相反,1997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毁掉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命脉。在能够获得的利益大幅度减少的前提下,阿根廷国内派系林立的利益集团们之间的矛盾益发激烈。国家队不再是过去在精神层面上的支柱,而是变成了仅存的能够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硕果。
于是,格隆多纳只能在这样的混乱中左摇右摆,不断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在平衡和制约中牺牲了国家队。1993年美洲杯对阿根廷而言是重要的分水岭,当年的世界杯预赛阿根廷必须通过附加赛才能取胜。格隆多纳选择了冒险:给球员们注射禁药,同时动用他在国际足联的关系免除了药检。这事实上也是未来18年格隆多纳行事准则的一个侧影:为了利益,他可以没有底线和不择手段。
格隆多纳的“和事老”角色,反映在阿根廷国家队,就是他选帅总在左右之间摇摆。事实证明,格隆多纳的国家队教练,更多时候只是争吵和利益均沾的妥协品,国家队战术从未有超过4年以上的传承。更多时候,是格隆多纳满足各种利益的钟摆式结果。
阿根廷国内另一个著名的阴谋论,在于格隆多纳实际上一直坚持着“养患自重”的政治思维——只有一个总保持着夺冠希望却始终没有成功的阿根廷国家队,才会保证他的无上权威。显然,1986年世界杯缔造的比拉尔多—马拉多纳组合让他充分意识到,奖杯能包装出影响力比他更大的偶像。因此,每次失利都有教练充当替罪羊,足以保证格隆多纳不会被殃及——尽管,每位教练都是他的选择。在选择教练问题上,格隆多纳甚至更信任他的两个儿子和妻子的意见——巴西莱复辟是妻子的枕边风,马拉多纳上位则来自儿子的大力保荐。相反的是,本应更具备战术底蕴的比安奇、西蒙尼却因少了这层“耳边风”被弃之不用。毁掉的是一个体系美洲杯前,梅诺蒂曾公开抨击格隆多纳,烟斗教练认为格隆多纳要为整个阿根廷足球体系的崩盘负责。格隆多纳在阿根廷足坛的能量有多大?他的32年任期经历了阿根廷4任军人总统,7位民选总统,从超过40起兴奋剂丑闻、9次球员工会罢工和4次裁判罢工中成功脱险,此外,阿根廷司法部门超过50次对他本人、阿根廷足协和合伙人办公室的突袭,也照样令他毫发无损。
他首创一年双赛季的联赛体系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3年平均分升降级系统,试图让大球会垄断冠军并保持在甲级行列,但事实证明正是这个诡异的升降机系统,毁掉了他年少时曾险些加盟的心水球队河床。他对阿根廷足球体系的打击,从1977年进入足协时就已现出端倪:格隆多纳因出任独立队主席时威胁裁判坐球监2个月而无法立刻上任,11年前他出任兵工厂队主席时,还曾在短短2年零9个月时间中4次威胁裁判,被勒令终止管理权。
这样一个藐视权威和法纪的人成为阿根廷足协主席,自然也就是阿根廷足球的灾难。他信奉与黑手党有染的前意大利总理安德烈奥蒂的名言:“权力会磨灭一个人,这是真的,但它磨灭的是那些不利用它的人。”格隆多纳滥用权力,将阿根廷国家队的热身赛打包出售给俄罗斯财团,从中牟取暴利。这是国际足联超过200支国家队之中,绝无仅有的案例。他成功说服政府购买甲级联赛电视转播权,却对乙级联赛不闻不问;强制推行不对客场球迷开放的反球迷骚乱“休克”疗法,直接导致乙级联赛接近破产,而球迷骚乱却并没有明显下降。
格隆多纳对阿根廷球会的股份制改造没有带来雄厚的资金,相反却因行政效率低下和官僚作风,险些毁了独立、竞技和河床三大豪门。过分强调国家队经济收入严重影响了阿根廷的青训体系,股份制球会们更看重球员转会收入,竭泽而渔,导致阿根廷青少年球员被过度开发,时至今日,五大豪门已几乎全部丧失了过去足够多产的青训体系。格隆多纳为 祸 之烈,绝非只是断绝阿根廷问鼎奖杯这么简单。
阿根廷联赛分为几个级别,怎么升降法呢?
阿根廷联赛由春季联赛,夏季杯赛,秋季联赛和冬歇期组成。由于阿根廷地理位置处于南半球,因此阿根廷的季节与我们相反。在每年年初,阿根廷将进行春季联赛(欧洲联赛正处于联赛下半赛季),联赛采取单循环赛制,阿甲20只球队将逐队斯杀19轮,期间附带南美俱乐部杯赛事(相当于欧洲联盟杯)。之后是夏季杯赛事(相当与欧洲联赛的国家杯赛),其各只球队参赛目的不一,其中有关注成绩的(入博卡青年,圣洛沦索等……)也有关注青年人培养的(尤以河床为最……)。夏季杯赛后,秋季联赛展开(欧洲联赛正处于第二赛季上半赛季),其中附带南美解放者杯赛事(相当于欧洲冠军杯),其冠军参加世界俱乐部杯赛事。春,秋季联赛之后,两赛季成绩总和一次升降级(每次仿佛是3只球队),也决定下次南美解放者杯赛名额。(前5名)冬歇期为休整期,期间买卖球员(夏季杯期间也能买卖球员),进行友谊赛。
阿根廷是世界闻名的球星工厂,其青少年培养机制相当完善,当然也有各年龄段联赛体制。关于其体制,以河床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
河床有一套被称为“球星生产线”的培养机制。儿童班从9岁起招收学员,萨维奥拉、达历山德罗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阿根廷,多数俱乐部并不设这个年龄段的足球班,因为足协的要求是从13岁起建立梯队。甲级和乙级俱乐部均要建立8个年龄级别的队伍,最低一级球队的名称是9队。也就是说,13岁梯队是9队,14岁梯队为8队……直到18岁的4队。4队再往上就是预备队,是一线队的替补。然后便是1队,即一线队。在阿根廷没有2队和3队的说法。
阿尔梅达的教练生涯
2009年,叶落归根的阿尔梅达返回河床队效力。2011年6月28日,随着百年豪门河床惨遭降级、原主教练被迫辞职,俱乐部主席“凯撒”帕萨雷拉任命阿尔梅达为新任主帅,俱乐部希望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和能力,帮助河床队重返甲级联赛。阿尔梅达直接从球员晋级教练,而他此前并没有任何执教经验。由于一向刚硬独断的帕萨雷拉此次是以通知而非商量的方式与董事会达成的一致,宣布阿尔梅达的任命。因此,此决定最初招致了球迷对于帕萨雷拉“暴政”的不满。
阿尔梅达曾说过,在阿根廷他是在“帕萨雷拉、加列戈和萨维利亚”的理念中成长起来的,此后到欧洲又受到了“埃里克森、萨基和扎切罗尼”理念的影响。他说“贝尔萨是带过我的最佳主帅之一”、“卡帕是最后一代训练大师之一”。
降级的河床面临内忧外患,很多俱乐部出身的名将都避之不及。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旧将“小牛”卡维纳吉和“热狗”多明戈斯挺身而出,放弃欧洲更优厚的收入,主动请求回国为河床效力。球队也在2011年12月引进法国名将特雷泽盖。自幼在阿根廷长大的特雷泽盖表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要做的就是当初在尤文图斯一样,帮助河床杀回甲级行列”,他说,“在河床如此困难的时候我很愿意帮上他们一把。”
在这种上下一心的氛围中,2012年6月24日的阿根廷乙级联赛,凭借特雷泽盖的梅开二度,河床队2-0击败对手,夺得乙级联赛冠军,重回甲级。阿尔梅达也随后获得了俱乐部的一年续约。
但是,重返甲级并不意味着皆大欢喜、一帆风顺。尽管阿尔梅达以主教练的身份获得续约,但是在对待功臣上,帕萨雷拉等选择以媒体通告的方式,宣告不再留下升级功臣卡维纳吉和多明戈斯。这种冷酷的处理方式,招致了球迷强烈的抗议。球队不留下有经验的旧臣,但是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补充血液,而青训中也没有即插即用的人才。
河床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新赛季。阿尔梅达作为教练新手,也暴露出经验稚嫩、没有统一的战术等弱点。球队成绩仅仅位列中游,对于传统豪门来说,存在强烈的心理落差。
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8日凌晨,阿尔梅达参加了一个由阿根廷足球教练协会举办的晚宴,宴会上他接受了国家B级联赛最佳教练的奖状。结束时阿尔梅达告诉在场的《奥莱报》记者他已经不是河床队教练。
河床俱乐部主席“凯萨”帕萨雷拉是2009年12月选举获胜出任河床俱乐部主席,任期内经历了4个教练,三个是他辞退的。
阿尔梅达的继任者,是河床队昔日的功勋主帅、也是阿尔梅达昔日恩师——拉蒙·迪亚斯,这也是他第三次入主河床。
2013年3月,由阿根廷女雕塑艺术家Elizabeth Einchorn制作的阿尔梅达铜像进入河床博物馆,借以表达对阿尔梅达为河床队所作贡献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