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职业联赛改革方案-中国体育职业联赛改革

tamoadmin

1.中国足球在哪一年开始职业化?

2.为什么中国足球难以发展?

3.中国足球怎样才能变强?

中国足球在哪一年开始职业化?

中国体育职业联赛改革方案-中国体育职业联赛改革

1994年。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超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仿照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等欧洲先例,由各职业联赛俱乐部自主管理和运营赛事,逐渐脱离中国足协的管理。中国足协转而负责各级国家队比赛、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等任务,以及组织足协杯等其它赛事。

2013年6月15日,在合肥体育中心1:5惨败于泰国国奥,这场比赛再次将中国国足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人表示不再相信中国足球,甚至有个别高校校队出面公开挑战国足,实在是很闹剧。

扩展资料

1989-1999的十年低谷:

1989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六强赛上中国队两个“黑色三分钟”不敌阿联酋和卡塔尔再度无缘世界杯,中国队进入了长达10年的低谷期。

1990年北京亚运会1/4决赛上中国队0:1被泰国队淘汰饮恨国庆夜。

1993年德国籍主教练施拉普纳率领刚刚获得亚洲杯季军的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兵败伊尔比德,连败给鱼腩部队也门和当时的强队伊拉克,小组赛即打道回府,此次失利也催生了中国职业联赛的举行。

1994年中国队在亚运会决赛中2:4不敌新军乌兹别克斯坦队获得亚军,此后十余年中中国队屡次被乌兹别克队羞辱。

1996年亚洲杯中国队小组赛“默契球”不敌日本队,在凭借已被提前被淘汰的叙利亚队的公平竞赛精神得以出线的中国队不敌沙特止步八强。

1997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0强赛中主场先后被伊朗和卡塔尔羞辱再次被无缘世界杯。

1998年英国人霍顿担任中国队主教练,带领经过几年职业联赛磨砺的中国队先后获得了东亚四强赛亚军和亚运会季军,但霍顿兼领的国奥队在1999年奥运会预选赛中再度折戟。

百度百科——中国足球

百度百科——许放

为什么中国足球难以发展?

1992年6月的“红山口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

中国足球是中国体育界最早推进职业化改革的项目。1994年,职业化改革初启,甲A联赛火爆异常,中国足球一度繁花似锦。然而,由于足球基础薄弱,社会条件不成熟,改革不够彻底,各种配套制度也没有跟上,整个足球发展走入歧途,出现了诸如“甲B五鼠”、万达退出等事件。虽然2002年世界杯国足出线给中国足球带来了短暂的荣光,但随着世界杯上中国队一场未赢,一分未得,一球未进,中国足球再次被打回原形,并开始快速下滑,社会上对足球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中国足球始终未进行实质性改革。

直至2009年,假赌黑等“窝案”逐渐浮出水面,才将行业管理混乱、球场舞弊现象严重等问题彻底大白于天下。再加上国家队距离世界杯越来越远,社会上对于足球责难不断,把足球“逼”到了必须真正彻底改革的境地。

2013年6月15日,国足在一场友谊赛上以1:5惨败给泰国青年军。积重难返的中国足球终于到了需要进行一场大手术的关口。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的改革措施频出,而作为改革大盘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得到了和的高度重视,而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摆上了日程。

中国足球怎样才能变强?

中国足球改革应重回“举国体制”

2004年,中国足球陷入了困境,在这一年里,不久各个国家队的战绩很糟糕,联赛也是混乱不堪。直到现在,中国足球仍旧没有摆脱困境,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难以解决,且形象特别不好,足球的发展仍是举步维艰,还完全看不到希望。

关于中国足球应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光明这一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具体说来应如何改革体制,却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中国足球当然应继续推进职业化,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应实行彻底的举国体制,取消职业联赛,即回到94年职业化以前那样。至于原因,我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首先,“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法宝,正是凭借它,我国体育水平有了飞速发展,从“东亚病夫”一跃成为奥运金牌第二大国,许多原本体育弱项(如女子网球),由于用了举国体制,现在也成了强项,这和中国足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在足球方面,朝鲜也是通过走举国体制之路,现在发展地很不错,比中国发展地好,有些媒体甚至认为已超过中国足球了。如果他们国家的经济好一点,再开放一些的话,足球水平必定是很强的。而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后,在多数球迷眼里是还不如职业化前的(至少是没有进步),凭此就有理由走举国体制之路(而欧洲和日本通过职业化提升足球水平的道路在我国是走不通的)。也许有人会说,举国体制本身是不科学的,它只是让少数运动员获利,而人口身体素质却没有因此提高。这是事实,但是,它能使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取得好成绩,能让国人为之振奋、高兴,从这点上看,谁还会在意它的不科学之处呢?谁还会认为这是历史倒退呢?

第二,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形象一直很糟糕。在实行职业联赛后,联赛中一直少不了丑剧,像假球、黑哨、等,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些使得竞技比赛的本质——公平性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球员水平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了。另外,球员、教练等的道德素质总体偏低,有些人有抽烟、酗酒、泡吧、打架等恶习,甚至有像刘建生这样极端堕落的人物。还有,球员收入过高也是一大问题,总被认为于水平严重不符,媒体和球迷也没少拿这来诟病,高收入也助长了球员的恶习。还有,中国球员经常被人说训练太少,训练不刻苦,比赛中也缺少拼搏精神。正是上述种种问题,使得中国足球不仅水平很低而且形象很恶劣,被大部分人看不起,说到中国体育时,他们(包括其它体育项目官员)经常会拿中国足球特别是中国男足做反面教材,而其它实行举国体制的项目即使水平低一些,也不会有这么多问题,形象也好些。对于这些问题并不能全怪球员,毕竟他们也是人,他们是有不少缺点错误,但那些大都是常人也会有的(至少在那种环境、氛围下)。如果换成你,即便你原来品德很高尚,到最后也难以不沾染。所以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职业化。要想解决这些目前也只能用重回举国体制的方式。的确,在职业化之前,中国足球比赛不会有假球、黑哨、,比赛还算纯净。球员、教练等的道德素质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低,由于管的严了,出轨的事想做都做不成。更不会有“刘建生”之流了(他本来也完全不像现在这么堕落)。球员的收入肯定也直线下降,降到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水平,这不仅能减少丑闻,还不会因收入过高总被人骂。在训练上,训练量也不会少,比赛的精神也会好些。这些难道不好吗?换句话说,中国足球如果不实行职业化,至少整体形象会明显变好,不会再有这么多问题。

第三,中国足球普遍有青少年时水平、成绩不错,但到了成年队后就不行了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也是职业联赛的问题,由于我国联赛水平低,又有相当多的丑闻。使得本来挺有希望的球员(他们早先就是通过举国体制培养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最终被埋没的结果。而如果实行举国体制,就能使他们少受恶劣环境影响,并多通过国外集训或国外联赛提高水平。

最后一点,现阶段中国足球必须用举国体制争取到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样才有得踢。近几年,由于中国足球成绩太差,联赛又那么肮脏,因而现在家长已不愿再让自己的孩子踢球,足球人口就不断减少,现在我国青少年一个年龄段的足球人口只有一两百人,这是个低的可怜的数字!而且,目前越往后的年龄段踢球的人也越少,再这样下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在这种局面下,显然不能再通过职业化来提升足球人口了,因为足球人口不断减少正是因为职业化,而继续职业化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提高联赛水平和减少联赛中丑恶现象的,况且现在的俱乐部大都很急功近利,不会多培养新人。所以要想让足球人口重新增加,应通过举国体制的做法,让职业联赛带来的那些糟粕都消失掉,同时尽可能先取得一些成绩,改善整体形象。这样,踢球的人自然会多起来,进而促进中国足球整体水平提升,实现良性循环。

或许有的人还是不赞成,理由是中国篮球走的就是职业化道路,却发展地不错。但是,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的内在情况毕竟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在我国,篮球人口远远多于足球人口,这是毫无疑问的,加上有姚明这样的球星做****,这就相对适合职业化了。其次,篮球由于世界影响力不如足球,也比较不易沾上假球、黑哨这类丑恶现象。最后,其实我国篮球职业化程度并不高,还不如足球,仍是以举国体制为主的。比如姚明,他其实是通过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而且我国篮球总体水平也并不很高。

综上所述,我觉得至少在现在,中国足球必须实行举国体制,才能逐渐摆脱困境,看见光明。因为目前职业化被证实是不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