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vs瓦萨最新-赫尔辛基vshifk

tamoadmin

1.说说芬兰的主要城市?不少于10个。

2.赫尔辛基相关资料

3.瓦萨的基本信息

4.芬兰旅游小知识:赫尔辛基的发展历史

说说芬兰的主要城市?不少于10个。

赫尔辛基vs瓦萨最新-赫尔辛基vshifk

赫尔辛基

芬兰首都和最大港口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北部半岛上,市区面积44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50.15万(1992年底)。赫尔辛基虽然地处北纬60°,但因海洋影响而气候温和。 夏季平均气温(7月)17℃,冬季平均气温(2月)-6℃。

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外贸口岸,是机器制造业和造船业中心, 也是印刷业和服装业中心。 赫尔辛基有国内最大的动力机器制造厂“斯特隆堡”股份公司,隶属于瓦特西良康采恩的“海特拉赫基”大造船厂和芬兰国营造船厂。 “阿拉比亚”工厂的瓷器和陶器也蜚声国内外。此外,电子、造纸、食品、化学、 橡胶和制材等工业也很发达。 全国最大的经营电子和纸制品的私营公司诺基亚的总部也设在赫尔辛 基。工业区位于市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均毗邻海运码头。

赫尔辛基是全国最大海港城市。 赫尔辛基港担负芬兰对外贸易货物周转量的50%左右,是芬兰的主要进口港。

赫尔辛基港有5个专用码头,各码头有明确分工。南港经营快运及由塔林、 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和卢卑克开来的轮渡业务。西港主要进口原料(包括煤)。 索雷嫩港经营大部分出口货物。海港年吞吐量约1000万吨,占全国的1/5。 每年1 ̄4月海面结冰,需用破冰船引航。

赫尔辛基交通发达,市区有3条运河同海洋相通。有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 在市内与海港码头和工业区相接,在市外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 以赫尔辛基为起点的几条公路通达全国各地。国内国际航线联接国内各主要城市及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 其中包括我国首都北京。

赫尔辛基不愧为“千湖之国”和“森林王国”的首都,市内湖泊遍布, 四周森林繁茂,环境幽美。夏季每天日照长达20小时,故有“北方的白昼城”、 “太阳不落的都城”之称。

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文化中心,这里有北欧最大的大学赫尔辛基大学, 著名的赫尔辛基技术大学、赫尔辛基经济管理学院等等。还有国家科学院, 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芬兰国家歌剧院。芬兰人民偏爱白色,视白色为和平、纯结、公正的象征, 赫尔辛基白色的议会大厦即是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代表。 这座6层建筑以高大的台阶作基础,正面耸立14根高大的石柱,气势宏伟壮观。

图尔库

坦佩雷

芬兰第二大城市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内陆城市。人口17.4万(1992年底)。该城建于1779年,位于连接纳西湖和毕黑湖的坦麦科斯基河两岸。 坦佩雷也是芬兰重要的纺织工业中心,有芬兰曼彻斯特之称。坦佩雷还是芬兰皮鞋工业、 机器制造工业、化学工业和造纸工业中心。该市人口有1/3以上是工人。

埃斯波

奥卢

芬兰北方的工业重镇,建在波的尼亚湾东岸的奥卢河河口。 该市是北方最大的城市,奥卢省的首府。1992年人口有10.3万人。市内外交通发达,通往芬兰南部和中部的水陆交通汇合于此。 该市的水电站是奥卢河上7个水电站中靠海岸最近的一个,装机容量为43万千瓦。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奥卢的锯木、纸浆、木材加工、 制革、化学和机器等工业的发展。奥卢的外港多比拉是北方重要港口,出口木材、 奶 油、鱼类、毛皮等,进口商品主要是煤和五金。

拉提

北欧最大的家具产地,木材交易发达。该市位于派扬奈湖南端2公里处, 是芬兰陆路及水路的交通要冲,赫尔辛基─列宁格勒铁路由此通过。

波里市

位于波的尼亚湾的科克马基河口。人口7.6万(1992年底)。中世纪时,这里是芬兰中部的出海口。由于地基的移动,现在的市区已远离海岸线。 该市的工业主要是制材业,其他还有造船、机械、纺织、金属、纸浆、火柴、化工和造纸等等。

库奥皮欧

芬兰中部大城市,位于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横跨卡拉湖系的峡谷地区, 三面为卡拉湖环绕。人口8.2万人(1992年底)。公中、铁路、水路发达,工商业繁荣。这里有木材加工、火柴、冶炼、造船等工业。这里也是较大的粮食贸易集散地。

赫尔辛基相关资料

“波罗的海的女儿”--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素有“波罗的海的女儿”之称。在赫尔辛基的海港市场上,有一尊名叫“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位于芬兰湾北岸的维洛尼埃米半岛上,三面被波罗的海包围。

历史:

赫尔辛基是公元1550年创建的,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芬兰属瑞典王国统治,国王古斯塔夫·瓦萨在1550年颁布命令,创建赫尔辛基城市。建城以后,赫尔辛基曾遭受无数次苦难。1710年,它惨遭一场瘟疫的灾难。3年后,初具规模的赫尔辛基城被一场大火烧毁。芬兰人民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到18世纪40年代,发展成芬兰最大的城市。1808-1809年,瑞俄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时,赫尔辛基又经历了一场大火,1/4的城市被毁。1809年瑞典势力退出芬兰,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自治大公国。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把赫尔辛基作为芬兰的首府。1917年芬兰独立后成为首都。

经济:

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不仅是机器制造工业和造船工工业的中心,也是印刷工业和服装工业的中心。此外,电子、造纸、食品、纺织、化学、橡胶以及制材等行业也都很繁荣。赫尔辛基还是全国的交通总枢纽,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市内有运河同海洋相通,还有铁路干线在市内与海港码头和工业区相接;在市外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航空线连接着各大都市及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

文化:

作为文化之城,赫尔辛基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和几个大博物馆。

芬兰史迹保存最完整的国家博物馆,主要介绍芬兰历史、史前史、建筑史和人种史。雅典娜美术博物馆,珍藏着芬兰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市立博物馆,主要展出具有赫尔辛基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雷巴瓦拉美术馆,收有以史诗卡雷瓦拉为主题的福雷斯商绘画。距市中心不远的塞乌拉岛上的露天人文博物馆,陈列着芬兰历史上不同年代农民的衣着、家具和劳动工具,建有专供展览的18-19世纪的农舍、庄园主住宅、蒸汽浴室、作坊、谷仓、农村小店、风车和小型农村教堂。赫尔辛基还有一些专收件的博物馆,如铁路博物馆、风俗博物馆、战争博物馆、邮电博物馆、教会博物馆、动物学博物馆以及齐相亲画廊等。建于1640年的赫尔辛基大学,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高等学府,也是芬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大学。最初创建于故都土尔库,名为土尔库大学,1828年从土尔库迁到赫尔辛基,随之将原校名土尔库大学改为赫尔辛基大学。

城市风光:

赫尔辛基市内街道宽阔,美丽清洁,到处是苍翠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坪。市中心大街的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市内建筑物风格独特,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故有"北欧的日都"之誉。在市区南端,有一座天文台山,从山顶可以俯瞰赫尔辛基市容。坐落在市区南部海湾 6个岛屿上的芬兰堡,原是一座海上军事要塞,1748年至1788年瑞典统治时期建成,1808年成为俄国驻军地。要塞的中心区狼岛和库斯唐米埃岛上,构筑了复杂的明垒、暗堡、炮台、大炮、石墙、兵营和庭院,成为芬兰极富有特色的历史古迹。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喷水池,池中有一尊少女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一阿曼达。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路德派新教的教堂,也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西贝柳斯公园隐没在丛林深处,它是以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公园中央,有石刻的音乐家雕像和一具大型音乐铜管。每年6月都有"西贝柳斯节",即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7-10天的各种音乐会。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2小时;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

货币:1芬兰马克=100盆尼; 1美元=6.1202芬兰马克(2000年3月17日)。

芬兰为欧元国之一;1美元=1.0293欧元(2000年3月17日)

1 U.S.dollar= 1.0293 euro (2000.3.17)

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

瓦萨的基本信息

瓦萨 Vaasa 1917年前称“尼古拉城”。芬兰西部瓦萨省省会。在波的尼亚湾畔,东南距赫尔辛基354公里。人口5.4万(1981),几乎有一半人操瑞典语。建于1606年,1852年为火焚毁。1860年重建。海港,输出木材和原料,有定期班船去瑞典。铁路终点。航空站。有渔业。工业有木材,棉布、针织和面粉等。

芬兰旅游小知识:赫尔辛基的发展历史

赫尔辛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60年前,当时的芬兰是属于瑞典的领地。1550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Kustaa Vaasa)为和汉莎同盟的城市塔林争夺波罗的海海上贸易而建立了这座城市。最初的城址被选在位于现址以北的旺达河畔的小瀑布附近,以当地居民赫尔辛基部落(Helsingi)命名,于1648年扩展到芬兰湾北岸。起初,这片贫瘠的土地发展并不理想,在历经瑞俄两国战火和瘟疫爆发的磨难后,1748年,瑞典决定在赫尔辛基城市前方修建芬兰城堡海上要塞,用以抵御俄罗斯日益增长的威胁,由此赫尔辛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1809年,俄国在北方战争中获胜,芬兰成为了沙俄的辖地,成立了自治大公国。1812年,赫尔辛基荣升为首都。为巩固政权、体现大公和沙皇的权威,城市规划被定位成了丰碑式的皇家风格,此后赫尔辛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1917年,芬兰独立,赫尔辛基成为了年轻共和国的首都,改用芬兰语拼写为“Helsinki”。然而其发展之路并没有因此而平坦,1918年,芬兰爆发的内战,以及1939年开始的冬季战争和随后的持续战争都对赫尔辛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经历了战火纷飞后,赫尔辛基积极地进行了战后复苏,于1952年主办了奥运会,并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声誉。70年代,赫尔辛基快速的城市化与欧洲其它地方相比较迟,90年代都会区人口开始迅速增长,1995年芬兰加入欧盟,赫尔辛基都会区一度成为欧盟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心之一。如今,赫尔辛基已成为欧洲第二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首都,达到57.7万,仅次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近年来,作为芬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赫尔辛基在世界舞台上十分活跃,并获得了很多良好的机会和声誉。如2007年赫尔辛基首次成为欧洲歌唱大赛的主办国,2009年又加入世界美食城网络,并有幸成为了2012年全球的设计之都。

本文源自: 慕溪芬兰旅游

原文地址:

如果您需要定制 芬兰旅游 ,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