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人们更多的关注女排,却不关心男排呢?
2.中国男、女排球联赛中,目前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3.竞技排球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方向 100分
4.为什么排球在中国不流行?
5.世界排球联赛改制,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欧洲球队不再敢怠慢
为什么人们更多的关注女排,却不关心男排呢?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世界区预选赛折戟沉沙后,中国男排在亚洲杯的比赛中找回了尊严。然而,无论是在低谷还是有点成绩,中国男排就像是后娘养的一样,无人关心,也无人关注。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男排是扶不起的阿斗,和中国男足一样,因为你看看中国女排……
诚然,中国男排在历史上只参加过两次奥运会,一次是在遥远32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参赛。在亚洲,中国男排也早已不是强队,相比世界排名名列前茅、屡在世界大赛中摘金夺牌的中国女排,中国男排确实差的太远太远。
事实上,在中国女排夺得五冠王崛起前,中国男排的成绩是很优秀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男排还是一支世界劲旅。甚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排还获得了第五名,取得历史性突破。但由于不受关注,中国男排很快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再说精神层面,中国女排确实有着超强的意志力,而中国男排也有很多血性男儿和场次,只可惜的是,男排更多的报道都是失败,媒体不关注,中国男排也就失去了最后一点底蕴,彻底沉沦。没有成绩、没有宣传,也就没有参与、没有人才,中国男排也就继续沉沦、继续没有成绩,这是一种可悲的恶性循环。中国男排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这样的责任自然是从上至下的。首先,排管中心应该想法设法给男排创造机会,而不是把男排扔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窘迫境地。按理来说,男排女排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毕竟这是同一个项目,比如巴西、比如俄罗斯,都是男女排在共同发展和进步,只有中国排球发展最奇葩,中国女排不断提升,中国男排一再没落。除了排管中心,中国男排的成长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中国国内男排联赛近几年各队都开始引进外援,这是一个好的方面,有学习才有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也需要给男排更多的关注。要知道,CCTV上赛季对男排联赛的播出场次只是个位数,而选择不播的主要原因是收视率太低。你越不播越没人看,越没人关注,想要成绩有提高那也是天方夜谭。都说中国女排是一群美丽的女孩,中国男排的长腿帅哥们何尝不是颜值担当呢?但是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每年微薄的工资势必也让他们欲哭无泪,他们会想,为何当年不选择足球和篮球呢?当然,归根结底,就算是各界都不为男排努力,运动员自身也需要努力,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而战。同样是在训练场上比赛场上挥洒汗水,男足和男篮即便成绩糟糕也有市场,但是男排不同,成绩糟糕就等于被遗忘。
中国男、女排球联赛中,目前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三大球篮,职业化程度和人气程度也在下降,女排无疑是最弱的专业项目。为什么我们说我们的国家体育总是要专业?首先,专业性是指某个项目由于其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建立了联盟的事实。反过来,它通过竞争,赞助商和其他渠道的日收入获得了经济效益,最终形成了收入稳定,竞争水平不断提高的产业。就程度而言,它是工作国家的标准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显然,教练和球员有更多的训练时间和更多的技术和战术创新。一方面,游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一方面,更高的关注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刺激的行业实践。人员竞争水平有所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然后,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
实际上,它非常简单。除了高校的标准排球场外,真正的商业排球场很少见,这反映了体育基地的缺乏。当然,退一步,中国有这么多人,群众对经济和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排的精神仍然存在市场。这时,最后一个问题出现了,排球管理组织。我们的国家体育协会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的行政机构。国家统一管理的优势在于“国家制度”战略能够有效,统一地实施,缺点是所有工作都是以行政命令而非体育产业本身为指导。这已成为我国所有体育运动中的常见问题。所有这些都由领导层领导,外部人员负责管理专业工作。当然,它不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
其次,引进外国球员,高水平肯定会花费很多钱到那里。这笔钱由实体团队和团队的赞助商承担。最终的决定是在实体团队而不是赞助商。为什么?因为它不是承担所有费用的赞助商。其次是现场指挥问题。外国球员是否能够理解和理解教练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战术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目前,职业排球翻译很少见,有些球队即使要求外援也不一定有翻译(这真是太棒了)。这是不可能的,在排球这样的集体项目中引入高水平的外援并不好。引进外国球员的另一个问题是挤压球员的数量。现在国内教练的一般思想仍然是一群对抗世界的固定球员。如果外援必然会挤出一个场地配额,那么他们的球员运动机会就会减少。外援可能只会持续一个赛季,归根结底,我仍然依赖于球队中的球员。为什么是这样?这个想法在早年非常普遍,因此不愿意引进外援。
竞技排球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方向 100分
我认为.
中国排球联赛只能培养年轻球员中国排球联赛在世界上算是水平较高的,但由于其职业化进程不够,现在的联赛更多的作用是培养年轻球员,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而由于其引进外援上存在很现实的问题,所以中国排球联赛长期处于闭门造车的窘境,没有交流就无法提高。
众所周知,中国排球运动员每年只有三大赛可打:联赛、锦标赛、大奖赛。这些比赛更多的是让各支地方队锻炼年轻球员,让年轻球员通过这些比赛逐渐成熟起来。一名顶级球队的球员打满三大赛,一年下来的比赛也不过二十几场。所以为了加大中国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去年排球联赛进行了扩军。男女排各16支球队参赛,但这并不足以让中国排球联赛发生质的变化,原因就在于联赛中球队的水平参差不齐,球员们打的比赛多了,但对于顶级俱乐部的优秀球员来说,只不过是多了几场训练赛而已。
在所有球员中,只有国家队的球员打比赛最多,提高也最快。像天津女排的自由人张娜每年比赛多达三四十场,而这些比赛大多都是与世界一流强队交手,水平自然能得到提高。中国排球有别于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这些项目队内的比赛就是世界顶级的,但中国排球还没有达到实力超群的地步,所以只有球员们多和世界一流强队交手才能真正提高水平。
中国排球联赛必须尽快迈向职业需要肯定的是,缩短联赛时间,为国家队让路,这个做法对于排球来说还是可行的。实际上“砍”联赛确实为国家队让出了时间,有更长的时间集训,对于中国队整体实力的提高确实是有帮助的。但联赛实行南北分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排球的整体水平,也无法从根本上保证08奥运在排球这个项目上摘金夺银。
三大球,联赛都是根本。只有联赛搞上去了,这些项目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才能在08奥运上实现突破。而就排球联赛而言,之所以实行南北分区后业内人士反响不大,其原因就在于排球联赛的职业化进程根本不够,改不改影响不大,这也是其悲哀所在。
排球联赛至少目前不可能像足球联赛、篮球联赛那样自由转会、引进外援。其原因就在于各俱乐部的实力不够,自由转会会造成一流球员都涌向几支实力强、经济条件好的球队,而其他球队自然成绩下滑,两极分化的结果只能使实力较弱的俱乐部退出联赛,这对联赛的发展更为不利。而正是因为俱乐部实力不足,我们无法引进像小路易斯那样的强力外援,这就让中国排球联赛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水平上无法得到质的提高。
如果说排球联赛需要改制的话,是否可以由国家调配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好比是市场经济也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一样。既然俱乐部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国家是否可以通过调控来让排球联赛实现质的突破。中国网球其实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国家既然可以花钱来让我们的球员出去打比赛,是否也可以扶持排球联赛,慢慢地将排球联赛引入正轨,完成职业化。
不知道正不正确说说你的看法>>>
为什么排球在中国不流行?
首先,历史原因:
排球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一位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而当时的中国处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洋务运动、威海卫被日军占领、《马关条约》签订等等的发生,导致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没有稳定的环境来学习排球,或者说人们没有心思关注运动。
其次,社会原因:清末,抗日战争,解放全中国,改革开放等时间节点,注定热爱的劳动的中国人民都需要努力建设,拼搏进取走向世界,没有空余的时间来消遣这样的生活。而以人多地广的中国实际来说,成年人忙着为生活奔波,未成年人、儿童才是各项体育运动的主体,最为主要的场所为学校,但很多学校,在当时来说,配备标准操场的都比较少,更不要说需要赛场地达到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3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的要求。而同一时期的其他发达国家,此项运动都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个人认为也是部分原因。70年代、80年代的大部分中国人为了生计在忙碌,真正享受到国家红利的90后青年迎刃而上,这个时期的人,温饱基本上得到保障,甚至绝大部分过上小康生活,开始对生活有了向往、追求。此时,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吧这类场所,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游戏这个名词,再一次扩展它的定义,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可以纵横江湖,叱咤疆场,躲着偷着都想着上网弄网吧,做每日任务等,沉迷于网络世界。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一想象引流不少。导致酷爱运动的人,要么是极少部分投其所好,要么是立志成为职业人的。剩余的,大部分会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其他很少常见的,一部分因为家庭原因买不起,或者家人不喜欢等原因,就导致发展的滞后。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的一些想法,不针对任何群体,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世界排球联赛改制,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欧洲球队不再敢怠慢
据国际排联方面消息,2022年国家排球联赛将会改制,原有大循环将被砍断,分成2个小组各8支球队进行小组循环。淘汰赛阶段将增加到八支队伍,两个小组的前四名晋级八强,具体赛制还有待进一步消息,分组等多方面还需要细化规则。国际排联的改革是想要增加世界排球联赛的存在感,提升世界排球联赛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惜牺牲掉 历史 久远的排球世界杯赛事。
根据这次国际排联的改革内容,小组赛阶段是打12场比赛,看起来还挺矛盾。8支球队单循环打7场,双循环则是14场,届时这个对阵到底会怎么排?如果真是小组赛打12场,国际排联应该会给出具体的解释和规则。除此之外,分组是个大问题,通常都是按照蛇形排列分组,国际排联或参照世界排名进行蛇形分组。国际排联改革有明显的倾向性,目的是提升世界排球联赛的地位,让其不再是各支强队的练兵场。
吸引到更多的关注度,国际排联就能获取到更多的收入,国际足联、国际篮联改革赛事都有相同的目的。世界排球联赛的前身是世界排球大奖赛,开启于1993年。大奖赛的 历史 并不短,可始终不能让顶级强队热衷,顶级强队都更注重传统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一直将大奖赛当作是练兵场。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国际排联在2018年更名为世界排名联赛,正式开启改革之路。
世界排球联赛开打以来,美国队、巴西队等比较热衷,一直派遣主力阵容参赛;而中国女排、意大利和塞尔维亚等都强队是将其当作练兵场,不以争夺冠军为目的。国际排联始终看在眼里,没有达到目的岂肯罢休,于是决心进一步改革。提升世界排球联赛的影响力,就必须打破传统三大赛的并列格局,世界三大赛至少要踢出其中一个。
奥运会的影响力太大,涉及面太广;世锦赛更为全面,代表着国际排球的最高水平;世界杯本身由日本单独举办,近些年又持续走下坡路,那就正好拿世界杯开刀。首先是对于世界排名规则进行更改,将世界杯积分直接降级,不再是等同于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同级别积分,世界杯冠军的积分大幅缩水。同时,取消世界杯的直通奥运资格。欧洲地区的奥运会席位的争夺非常激烈,取消世界杯资格之后,欧洲球队几乎瞬间对排球世界杯失去兴趣。
欧洲地区本身强队众多,少了欧洲球队的激烈竞争,世界杯的整体竞争力就直线下滑,这正好达到国际排联的目的,可借机抬升世界排球联赛的地位。现在世界排球联赛与世界排名的积分挂钩,而世界排名涉及到奥运会资格赛分组,尤其是欧洲球队就特别要认真对待,避免奥运会资格赛分组落于不利位置。欧洲球队如果不能通过预选赛晋级,打落选赛就非常残酷,稍有发挥不当就无缘奥运会。因此,特别是欧洲球队会重视世界排球联赛,不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