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vs阿拉伯里-格兰vs捷克

tamoadmin

1.雷蒙·格诺的生平

2.关于美丽的名人名言

3.阿根廷有什么民族

4.历史名词解释

雷蒙·格诺的生平

格兰vs阿拉伯里-格兰vs捷克

雷蒙·格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青年时代在巴黎索邦大学及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学习期间曾经修习亚历山大·科耶夫 关于黑格尔的课程,并深受其影响。

格诺常参加超现实主义社团的活动,并于1924年加入其中。1930年退出之后,他参加了《一具尸体》的编订,并撰写反对安德烈·布勒东的檄文,名为“德德”(Dédé)。在《奥黛尔》这部中,格诺以讽刺戏谑的文风讲述了他的超现实主义经历,中的人物Anglarès即以布勒东为原型。

与超现实主义决裂之后,格诺开始专注于“文学狂人”的研究,并开始编纂《非严肃科学百科全书》。《利蒙的孩子》(1938)便是以这部百科全书为蓝本创作的。

1925年至1927年,格诺被派往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服兵役,并学会阿拉伯语。1932年在希腊旅行期间完成《奥黛尔》。自此,格诺大胆地与传统语言进行了决裂,把法语口语大张旗鼓地引进了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从根本上淡化了高雅语言和通俗语言之间的界限,使文学语言变得越来越通俗化和大众化。可以说,格诺为以后出现的广泛使用与口语贴近的句法和词汇并以发音为基础进行拼写的“新法语”奠定了基础。暮年时他与鲍里斯·苏瓦林合作出版刊物《社会批评》,而后又参加《不妥协报》的编辑。

1933年,格诺出版第一部《麻烦事》(Le Chiendent),并获得第一届双偶文学奖。有评论者认为该作是格诺对笛卡尔《谈谈方法》的文学阐释。之后格诺又写了四部基于自身经历的:《最后的日子》、《奥黛尔》、《利蒙的孩子》和诗体《橡树与狗》。

格诺当过几年记者,并做过几份小差事。1938年,他进入伽利玛出版社任审稿人和英文翻译,而后成为审稿委员会成员。1954年,他被提名为“七星文库”负责人。在此期间他也创办了自己的杂志社——Volontés,并开始对心理分析感兴趣。

1942年的《皮埃罗,我的朋友》获得巨大成功。1947年,《风格练习》出版。这是一本根据不同文风写成的小集子,其中有一些段落已被伊夫·罗比尔改编成戏剧。据说格诺创作《风格练习》的灵感出源于巴赫的《赋格的艺术》。

1949年,格诺的译著《彼得·艾伯特逊》出版(原著乔治·杜·莫里耶)。1950年,他以笔名Sally Mara出版《我们总是对女人太好了》,该书几乎被禁。另一部更具有实验性的《圣·格兰格兰》(Saint-Glinglin,1948)是1934年之后出版作品的合集。

在自由法国运动期间,格诺常去圣日耳曼德佩区。在萨特的建议下,他同意让约瑟夫·考斯玛为他的诗作《如果你想一想》谱曲,这首歌随后成为左岸歌手朱丽叶·格蕾科的成名曲之一。

格诺于1948年进入法国数学协会。此后,他致力于将算数的规则运用于自己作品的构造之中,如使用莱斯库勒(Lescure)发明的S+7法:随便找出一个文本,再拿出一本字典,将文本中的所有名词都用字典中该名词之前或之后的第七个名词替换。1950年,他进入“啪嗒学院”并成为总督(Satrape),次年被选为龚古尔评审委员会的成员。

1959年,格诺出版《莎西在地下铁》(Zazie dans le métro),著名短语Doukipudonktan!”(d'où qu'ils puent donc tant,中文“哪来谁这么臭!”)便出自这本。奥利维于斯诺将其改编成戏剧,而后路易·马勒将其改编成**。

受到一场瑟里西文学研讨会的启发,格诺在1960年与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勒里奥内(Francois Le Lionnais)合作创办了一个文学研究团体,实验文学研究会(le Séminaire de littérature expérimentale ,Selitex),即乌力波(潜在文学工场)的前身。出于对组合数学的浓厚兴趣,格诺邀请近代图论之父Claude Berge加入工场。12年,格诺在《组合理论期刊》上发表文章。既乌力波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乌班波”(潜在绘画工场),“乌特拉波”(潜在悲喜剧工场),“乌巴波”(潜在工场)等涉及各种艺术领域的“潜在工场”。

随着《百万亿首诗》的出版(1961),格诺成功完成了对文学和编辑这一双重形式的探索。“百万亿”是格诺计算出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总和:“就像一个制造诗歌的机器,但数量有限;的确,这个数量,即使是有限的,读者也还是要花两亿年才能读完(如果每天24小时一刻不停地阅读)。”

格诺1965年的《蓝花》同样获得了成功。在这部里,格诺叙述了中国道家思想家庄子梦蝶的寓言。同年,他又出版了一部评论集,《杠杠、数字和字母》(Batons, chiffres et lettres)。

雷蒙·格诺于16年10月25日在巴黎去世。

雷蒙·格诺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启蒙老师。

关于美丽的名人名言

 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美丽的 名人 名言 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美丽的名人名言精选:

 1. 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

 2. 身体的经久比美丽更好。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 伊索

 3. 幽雅比美丽更富有魅力。美国作家 爱默生

 4. 美丽是到处都受欢迎的客人。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5.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前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演讲?论文?书信集》

 6. 义务是我们语言中最美丽的词。 美国军事家,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总司令 罗伯特?李

 7. 还有什么比相爱更美丽的?格兰维尔

 8. 恋爱是青年人美丽的人生之花。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青春寄语》

 9.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唐代诗人 吴融 《杏花》

 10.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诗人 王昌龄 《莲曲》

 关于美丽的名人名言:

 1.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唐代诗人 罗隐 《牡丹花》

 2. 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日本家 村上春树

 3. 美丽庄严强大,这里有活跃的人生。王统照

 4. 你的头发美丽而哀愁,就象你的灵魂。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5. 心灵之爱真理,有过于眼睛之爱美丽。 英国哲学家 洛克

 6.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献给祖国。俄罗斯诗人 普希金

 7. 世间没有美丽的天使,只有善良的女人。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 何炅

 8.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中国现代家、文学家、戏剧家,满族 老舍

 9. 世上所能得到的最美丽的东西是漂亮女人。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 麦考莱

 10.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古希腊罗马哲学》

 11.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12. 人并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13. ?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现代文学家 巴金

 14. 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效的推荐信。 伊莎贝拉

 15.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它的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张笑天

 16. 外表的纯洁优雅应当是内心纯洁和美丽的反映。俄国哲学家 别林斯基

 17. 美丽,相信自己是美的,美是女人一生的权利。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 何炅

 18. 美丽短暂,渺渺茫茫,离别时候,藏着多少凄凉。原名陈喆,台湾女作家 琼瑶 《烟雨斜阳》

 19. 灵魂深处的美丽和寂寞,总是需要一个人来读懂。 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20. 你为了一个美丽的未来,放弃了我们温暖的现在。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21. 美丽的灵魂可以赋予一个并不好看的身躯以美感。德国戏剧家 莱辛

 22.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23. 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丹麦作家 安徒生

 24. 仅有丽质而无幽雅的神态,有如鱼钩上未放钓饵。美国作家 爱默生

 25.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意大利诗人 但丁

 26.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原名梁伟文,香港乐坛专业作词人 林夕 《暗涌》

 27. 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28. 为着一个美丽的希望,我们才如此受苦、流泪、滴血。

 29.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俄国家,戏剧家 契诃夫

 30. 第一财富是健康,第二财富是美丽,第三财富是财产。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31. 要是我们只限于梦想,那么谁来使生活成为美丽的呢?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32.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硕人》

 33. 谁如果说:?我是最美丽的人。?那么他丑已公之于众。陈亨初

 34.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俄国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

 35. 绿叶丝毫不嫉妒花朵,而且为花朵的美丽勤垦地工作着。

 36. 美丽的心灵是那种博大、开朗而又准备容纳一切的心灵。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 蒙田 《 散文 集》

 37. 有些花朵虽美丽却并不芬芳,有些女人虽美丽却并不可爱。 乌埃雷

 38. 迎着阳光开放的花朵才美丽,伴着革命理想的爱情才甜蜜。莫贵英

 39. 虽然人能长得玫瑰一样美丽,但她的美貌终有一天要消失。英国诗人 史文朋

 40. 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英国诗人,家 哈代

阿根廷有什么民族

阿根廷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亦占一定比例;最具阿根廷特色的当属由欧洲人和南美印第安人结合而成的高乔人,为在潘帕斯草原、格兰查科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居民,属混血人种,保留较多印第安传统,语言为西班牙语,信天主教。

阿根廷共和国是位于南美洲南部的一个由23个省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的总统制联邦共和制国家,与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乌拉圭等国相接壤,东南面向大西洋。

阿根廷是南美洲国家联盟、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阿根廷是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阿根廷也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阿根廷得益于丰富的自然、高文化修养的人民、对外开放政策和多元的工业体,因此阿根廷有一个相对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庞大中产阶级。

历史名词解释

1.圆桌会议和骑士头衔的来源?圆桌会议:来源于亚瑟王和他的武士 据说,以前中外会议,尤其是那些正式的会议或宴会,非 常讲究主宾 的席位座次 ,一般都是让主、尊、长者居中而坐,宾客则根据其身份、地位、辈分,一左一右,依次安排在主位的两面;但如果碰巧客人都是显贵尊长,就不好办了。 公元5 世纪时,英国的亚瑟王想出了一个办法,即他和他的骑士们举行会议时,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这样就 避免了与会者席位上下而引起的纠纷。于是便形成了“圆桌会议”。

骑士头衔: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种社会阶层。在此阶段的纷乱局势中,国王和贵族都需要一些在战争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兵种,为此他们会悉心培育一些年轻人,使之成为骑士。而骑士的身份,往往不是继承而来的,其本质也与贵族不同,除了和贵族一样能够获得封地之外,骑士也必须在领主的军队中服役,并在战争时自备武器与马匹。 2.英语在其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何种演变?公元前55年,当裘利斯·凯撒入侵不列颠的时候,英语还没有产生。当地凯尔特人讲的语言就是现今威尔士以及邻边地区的地方语。5世纪中叶,欧洲大陆三个日耳曼部落从欧洲大陆格兰岛渡海移居不列颠(Britain)。他们是朱特人(Jute)、萨克逊人(Saxon)和盎格鲁人(Angle)。其中盎格鲁人(Angle)是从石勒苏益格(Schleswig,现在德国北部)渡海移居不列颠(Britain)的。他们的“地角语”(Englisc,古拼法)代替了当地的凯尔特语(Celtic)。于是地区称为“英格兰”,语言称为“英语”(English,现代拼法)。这是一个英语展的时期。在5至6世纪的时候,英语用原始的“鲁纳”(runa)字母书写。7世纪的时候,基督教从爱尔兰传入英格兰,英语开始拉丁化。英语的另一次迅速壮大是因为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为了将宗教信仰灌输给盎格鲁人,格里教皇命令教士在不列颠建立了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宗教的建立丰富了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为这种语言增加了大约四百到五百个单词,像“天使”(angel)、“信徒”( believer)、“祈祷”(pray)、“殉道者”(martyr)、“忏悔”(confess)等都是这时候被吸收进来的。1066年,说法语的诺曼底人(Norman)侵入英国,此后二百年间,英格兰以法语为官方语言。当时这个国家有三种语言:贵族使用的法语,教会使用的拉丁语和普通民众使用的英语。三种语言同时并用,一个概念就出现了三种名称。经过三个世纪,英语不但没有被法语取代,反而逐渐吞并了法语,到十五世纪发展成了一种比较完善和丰富的中世纪英语,其中包含着一万多个法语单词。1350--1380年间,英语开始被用作学校语言和法庭语言。1399年,英格兰人亨利第四当上了英王,此后英语的伦敦方言成为文学语言。1476年,威廉姆·卡克斯顿在英格兰建立了第一个印刷厂,引发了通讯史上的一场革命。大量的印刷品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新思潮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了英国。希腊和罗马古典作品的译本也开始在英格兰大量印刷。这一时期,数千条拉丁语和希腊语单词进入了英语。文艺复兴带来了科学上的革命。大量新发明、新技术需要新词汇来阐述,于是产生了像“大气”、“肺炎”、“骨骼”等词汇。伽利略和牛顿使人们改变了对自然界的认识,不久,语言中又增加了“重力”、“百科全书”、“讽刺”和“编年史”等单词。现在,英语仍然从拉丁语和希腊语中借用一些词来描述新发明,像“录象”、“电视”、“合成器”等。学者们估计,文艺复兴为英语增加了大约一万两千个新词。这些新词来自各个地区,英语中“海军上将”、“酒”等词就源于阿拉伯语;象棋中的“将死”一词源于波斯语。詹姆士国王时期的《圣经》和莎士比亚的喜剧、诗歌使英语得以广泛普及。伊丽莎白女士勇敢善战的的海军将英语传遍了全世界,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自身。驻扎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国人则将当地印第安土著居民的生活词汇像“山核桃”、“浣熊”、“负鼠”、“图腾”、“鹿皮靴”、“石匠”以及“休战”、“和解”、“踏上征途”等等类似的表达法吸收到了英语当中。进入近代的英国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国力大增,大肆向外扩张领土。到了19世纪,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确立,成为世界中心。英国在海外抢占的殖民地遍及五大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其本土面积的150多倍。英国每拓展一处新殖民地,英语便被带到这些国家和地区,使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认识了英语,并慢慢地接受了英语。19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都是伴随着语言上的交流而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英语加强了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吸收了不少的借词,为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奠定了基楚。进入20世纪,在应国衰落以后,美国成为推动英语走向全球化的新力量。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国力大增,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令世界瞩目,美式英语也为世界认识和接受。1955年英语在万隆会议上被指定为工作语言,其后又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因特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英语在全球的发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它们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把英语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特别是电的发明改变了人类活动的发展方向。**事业的发展使英语的传播与影片的欣赏结合起来。英语开始借助现代艺术手段走向全球。**事业,包括**的艺术创作和商业性开发,起源于欧洲,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事业受到影响。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迅速在世界制片行业赶超欧洲。从1915年起,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和影片制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20年代末期,英语便在**制片使用的各种语言中占据主流地位。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之重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世界五大洲,英语几乎遍布各个角落。除英伦三岛以外,在欧洲地中海的直布罗陀、马耳他、英语是其国语。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把英语作为主要外语学习使用。在亚洲,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缅甸、新加坡等国,英语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家的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大洋州,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诸岛,英语是其通用语言。在非洲,英语是三种通用语言之一,其中津巴布韦、南非、尼日利亚、博茨瓦纳、冈比亚、加纳、乌干达等十几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在北美的主要国家美国和加拿大,英语是本族语。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虽然大多数国家以西班牙语为国语,但许多地区英语仍然为国语或通用语言。此外在加勒比海地区和巴拿马运河地区,英语也非常通行。英语之所以成为全球性语言,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和使用,是由两方面因素促成的:一是英语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如词汇丰富,表达能力强,易掌握等;二是英语是借词最多的一种语言,对其他语言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能够及时吸取其他语言的优势,在创新中不断简化,比其他语言更易学易用,因而被广泛地接受。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大影响以及近年来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总之,语言的传播实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3.描述欧洲文艺复兴活动(时间、发源地、发起地、经过、结果......)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4.“美国是大熔炉”的思想源于谁?这句话怎么解释?.“大熔炉”是指美国可以融合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为美国文化,众所皆知美国是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有欧洲的,南美的,非洲的,亚洲的等等.每个移民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但美国社会不排斥这些文化,不同的文化在美国这样开放,民主,法制的国家里融合着,形成多元的美国文化.就像一个大熔炉似的把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而非单一的英国殖民地文化.所以说美国是个大熔炉.5.什么是“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末期,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变的可能,而且这种趋势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中。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藉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美国梦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6.描述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经过?原因: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三十万奴隶主,在新移民区扩张奴隶制的,威胁了自由州的存在和发展,侵犯了包括南方自由人民在内的联邦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南方州的战争目的不是从联邦中退出,而是要同北方州争夺边境州和其他未开垦地区的土地,要把奴隶制扩展到整个北美大陆。南方奴隶主的生存和发展驱使南方州对北方开战。北方州除了应战,没有其他选择。

经过: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861年4月15日,林肯宣布南方7州叛乱州,下令征召志愿军,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而战。内战初期,由于林肯在解决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隶等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致使军事行动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1865年1月,国会根据林肯的建议,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林肯因为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爱戴。

7.解释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青年反战运动以及妇女反抗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又译为“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1955年—1968年),美国民权运动的一部分,于1950年代兴起,直至10年代,乃是经由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争取非裔美国人民权的群众斗争。

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63年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广场聚集二十五万名群众反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士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为民权运动的高峰,其他参与的著名人物还有麦尔坎·X(Malcolm X)等人。 青年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引起了美国国内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这场和平反战运动持续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美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1965年到1967年渐具规模,不断发展,手段日趋激进,并逐渐拓展到政治领域,直到15年越战彻底结束,反战运动才走向终结。整整10年,和平运动从校园反叛、街头抗议到非暴力反抗. 第二次美国妇女运动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次运动的起因是由于美国妇女在那时所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其目标和范围涉及到妇女权利和妇女权益的方方面面,因而它对当代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二次美国妇女运动的前提条件是妇女选举权的取得、二战后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她们观念上的变化。此外,同时代的其他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也为妇女运动树立了榜样。这场运动期间,美国妇女争取获得了教育的平等机会、就业的平等权利以及生育自由和医疗保健权利。当然,《平等权利修正案》是美国女权主义者70年代斗争纲领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这次斗争的经历却使妇女组织和***获益非浅。通过这次运动,美国妇女已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 8.美国的两个主要党派是?他们分别是以什么动物来代表?民主党和共和党。象征民主党的驴,另一是象征共和党的象9.美国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美国学校分哪几种?美国的学生都学些什么?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及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 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学龄儿童均应进入学校就读,并提供义务(免费)的中小学教育,当然进入私立学校就读的话,便要缴付相当昂贵的学费。有些公立中学,也录取外国学生就读,并会发给留学生签证,但这些外国留学生,却要缴交学费,情况与其它进入私立中学的学生大致相同。至于小学与中学的学制,在配合上也有几个不同的形式,因每州、每个城市或乡镇的不同情况而有异(例如有些是六年小学及六年中学制,亦有些是学分为二或三年制的初中及四年制的高中等等形式),但无论何,原则上在学童十八岁时,应该念完中等教育。由于美国的养务教育普及,大约有 93%的适龄儿童接受中等教育,而70% 可完成学业,其中大部分再进入大学或专上学院继续升学,开始他们的高等(专上)教育。

一。研究院及高等专科学院开设的课程及学科,种类繁多,从核子工程到中国文学,从商业行政到法学与医学,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念完研究院课程的学生,经校方核定,会颁发以下的学位:

1.硕士学位。2.工商管理学硕士。3.博士学位。4. 法学博士。二。美国大学的类别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一直领先,而大学教育的普及,亦是鲜有其它国家可与相比。

1. 初级(或社区)学院。2.文理学院。3.综合性大学。4.研究院。5高等专科学院。6.技术学院。7.军事学校。8.成人大学。10.美国有哪些社会问题?(医疗,教派,社会,国家和公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