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马达加斯加攻略马达加斯加进入非洲
2.想了解非洲的历史
3.国家面积大小排名
非洲马达加斯加攻略马达加斯加进入非洲
字体马达加斯加不是一个半岛,而是一个岛屿。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海,是继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加里曼丹岛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386公里。莱阳头条
面积587041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向西倾斜的多山国家。岛屿形状狭长,南北窄,中间宽,全境最宽处576公里。海岸线总长3991公里。它是北回归线穿过印度洋的最大岛屿。跳洋头
1.马达加斯加走进非洲
目前,在国内木材市场上,有两种马达加斯加紫檀,一种是俗称伟大的叶檀,现在叫做沙枣在国标《红木》中;另一种是黄檀,俗称巴里桑,它被标识为红玫瑰木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然而,几年前,一些深色木材被误认为黑玫瑰木。都是红木的。谢谢你,格头来。
2.东非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毛里求斯、南非等莱格头条
马达加斯加,世界第四大岛,位于南半球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非洲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部。它习惯被称为大岛。北回归线穿过该岛的南部。该岛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莫桑比克海峡最窄处,该国距离非洲仅400公里。马达加斯加周围有科摩罗群岛和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留尼汪岛,还有属于自己领土的大小岛屿,包括西北部的诺西贝岛和东部的森特玛丽岛。莱阳头条
3.马达加斯加南非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全称。位于西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这个岛完全由火山岩构成。它是非洲最大的岛,也是世界第四大岛。莱阳头条
当前位置从乌干达到马达加斯加的直线距离是3000公里。乌干达是非洲中部,与肯尼亚西部接壤,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岛国。在两地之间飞行大约需要2.5小时。乌干达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27万。有很多种动物和植物。马达加斯加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人口2696万,旅游业发达。跳洋头
4.马达加斯加在非洲哪里
前法国殖民地除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西亚的叙利亚、黎巴嫩外,大部分分布在非洲。八个法属西非殖民地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几内亚、布基纳法索、达荷美、象牙海岸和尼日尔;法属赤道非洲的四个殖民地是加蓬、刚果、中非和乍得。莱阳头条
此外,北非还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美洲的法属圭亚那,拉丁美洲的海地等岛屿。头条来样
法国的海外领土是殖民帝国扩张时期留下的文化和政治遗产。现在法国有四个海外省,分别是:留尼汪岛、马提尼克岛、瓜德罗普岛和法属圭亚那;3个海外领地,即: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2个地方行政区:马约特、圣皮埃尔和密克隆。跳洋头
属于法国留尼汪的头条
1642年,法国宣布正式占领该岛,并于1649年将其命名为波旁岛。法国大革命期间,波旁岛改名为留尼旺岛(法语意为联合),象征革命力量的联合和胜利。莱阳头条
17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赎回该岛,建立各种行政和司法机构。羊头来
法国大革命期间,岛上的移民成立了议会,支持共和国。拿破仑垮台后留尼汪曾一度被英国人占领,并于1815年回归法国。莱阳头条
1942年11月,戴高乐美国自由法国派出殖民地行政长官取代维希的总督。羊头来
1946年,法国决定将留尼汪岛改为法国的海外省,由法国任命的一名总督管辖。莱阳头条
13年,留尼汪岛被改为法国的一个大区。莱阳头条
5.马达加斯加在非洲
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面积62.7万平方公里。莫桑比克海峡对面是非洲大陆;海岸线长达5000公里。这个岛完全由火山岩构成。中部高原海拔800-1500米。高原向东西两侧倾斜,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境内河流纵横,分别流入印度洋和莫桑比克海峡。莱阳头条
6.马达加斯加是北非吗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海边。是仅次于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加里曼丹岛的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386公里。羊头来
马达加斯加的面积为587,041平方公里,是一片向西倾斜的山地。岛屿形状狭长,南北窄,中间宽,全境最宽处576公里。海岸线总长3991公里,是北回归线穿过印度洋的最大岛屿。莱阳头条
它由马达加斯加的火山岩构成,中部平均海拔800-1500米,通常被称为中央高原。察拉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图山位于高原北部,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Arautela湖位于中部高原,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湖。东部是带状低地,有许多沙丘和泻湖。西部是平缓倾斜的平原,从500米高原向沿海平原逐渐下降。有四条河流:贝济布卡河、黎姿布赫纳河、曼古吉河和曼古卢河。2000多年前,人类首先从亚洲和非洲迁徙到这里,从此对这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莱阳头条
7.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1964年11月12日,贝宁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56年5月30日,埃及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1960年7月5日,加纳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0年10月25日,马里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59年2月4日,苏丹与中国建交。羊头来
12年11月28日,乍得与中国建交。羊头来
12年9月19日,多哥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98年1月1日,南非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莱阳头条
14年4月20日,加蓬与中国建交。羊头来
1983年1月12日,安哥拉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3年12月21日,布隆迪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1年3月26日,喀麦隆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5年11月13日,科摩罗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6年4月25日,佛得角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19年1月8日,吉布提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3年12月14日,肯尼亚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8年8月9日,利比亚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83年4月30日,莱索托与中国建交。跳洋头
1958年11月1日,摩洛哥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4年7月20日,尼日尔与中国建交。跳洋头
14年12月14日,冈比亚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1年11月12日,卢旺达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0年12月14日,索马里与中国建交。羊头来
16年6月30日,塞舌尔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4年1月10日,突尼斯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1962年10月18日,乌干达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4年10月29日,赞比亚与中国建交。跳洋头
15年1月6日,博茨瓦纳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83年3月2日,科泰迪科特迪瓦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4年4月26日,坦桑尼亚与中国建交。羊头来
17年2月17日,利比里亚与中国建交。羊头来
1958年12月20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建交。莱阳头条
10年11月24日,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1998年4月23日,中国和几内亚比绍恢复外交关系。羊头来
10年10月15日,赤道几内亚与中国建交。跳洋头
1965年7月19日,毛里塔尼亚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4年9月29日,中非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12年11月6日,马达加斯加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964年2月22日,刚果共和国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1961年2月20日,刚果民主共和国与中国建交。莱阳头条
15年7月12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中国建交。头条来样
8.马达加斯加在非洲的哪个方向
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之间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头条来样
莫桑比克海峡是非洲最大的海峡,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羊头来
莫桑比克海峡,全长1670公里,位于非洲东南海岸和马达加斯加之间。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着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头条来样
想了解非洲的历史
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洲”。是位于亚欧大陆西南方的世界第二大陆。古代希腊称其为利比亚,“阿非利加”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2世纪古代罗马人的著作里。对于这个名词的来源有种种说法,但一般认为当时可能是称呼突尼斯南部一个名叫“阿非利克”(Afarik)的柏柏尔人部落。罗马灭亡迦太基后,大体在其领域内建立"阿非利加省"。15世纪初起,随着欧洲人来到非洲,“阿非利加”一词逐渐被用来泛指整个非洲大陆。
古代非洲
非洲大部分地区文字形成较晚,有关古代史的许多问题只能靠零星的考古发现及口头传说加以推测,迄今未成定论。但从有限的资料中仍能看出非洲古代居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人类的出现在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时,非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英国博物学家C.R.达尔文和T.H.赫胥黎在19世纪提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设以来,尽管目前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与争论,但已有相当一部分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诞生地在非洲。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非洲发现的从猿到人各阶段的大量化石,对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作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
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达尔文认为人类是由已绝灭的古猿进化而来的,也有人认为人类的远祖可能是森林古猿。这两种化石在非洲都有发现,而且是迄今已发掘的同类化石中年代最早的。埃及法尤姆发现的“原上猿”,时代属渐新世。非洲发现的森林古猿属中新世早期,也早于在欧亚两洲已发现的同类化石。
在肯尼亚特南堡发现的属拉玛古猿类型的肯尼亚古猿威氏种,经钾氩法测定,年代在1400万年以前。发掘者在发现该古猿的中新世晚期的地层中,还发现了许多被砸裂的哺乳类动物的骨骼,在同一地方还发现了边缘已被磨光的石块。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都发现过兼有猿和人的特征的南方古猿化石。1924年在南非发现南方古猿头骨。1959年在今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距今约200万年的"东非人",以及13年起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的距今 300万年的古猿化石,均属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可分为纤细种和粗壮种两类,其脑容量已达400~500毫升,较拉玛古猿增加近一倍。据研究,南方古猿已具有使用工具和说话的能力,具有形成中的人的许多特征,对研究人类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1982年在肯尼亚的巴拉戈伊发现 8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人类学家认为这些化石的发现有可能填补拉玛古猿与南方古猿间的空白,为研究人类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又一线索。
能人1961年,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了一具距今180万年的人骨化石,它比“东非人”更接近于现代人,并被认为是石器的制造者,因而在1964年被定名为”“能人”。能人已能够制造工具,从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而成为“完全形成的人”。12年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又发现了被称为“1470号人”的能人头骨化石。其生存年代可能为距今290万年,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1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的莱托利地区发现了年代更为久远的人骨化石,而且还发现了莱托利人直立行走的脚印化石。据钾氩法测定,属于距今359~377万年以前。一些学者根据遗骨特征与能人相近似,且能直立行走,认为莱托利人应为人类最早的成员。但由于莱托利的地层中未发现石器,这一点尚有争论。
直立人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40万年。同中国发现的元谋人、北京人属同一类型。直立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高于能人,除热带雨林外,在非洲许多地方都已发现他们的骨化石或使用过的工具。
非洲出现智人的时间约在距今10万年到 5万年之间。此后人类体型变化较大。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从事不同活动,人们在肤色、头发、眼鼻形、身材、头型、脸形等方面都显示出地区性差别。非洲大陆北部,很早就显示出地中海沿岸居民所具有的特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约在距今 1.2万年前就形成了今天的三大主要人种:黑人、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黑人又分苏丹各族与班图各族两大系统。科伊桑人肤色略黄,分科伊族与桑族两支。俾格米人肤色呈浅棕色,身高一般为1.4米,是世界上最矮小的人。
石器时代非洲的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两大体系。北非即地中海沿岸部分,在文化上与欧洲和西亚比较一致,因而可以使用欧洲和西亚的分期。撒哈拉以南地区发展情况与欧洲有别,因而使用了一套单独的分期体系。1927年在南非举行的关于南部非洲石器时代文化的学术讨论会上,把南部非洲的石器时代划分为早石器、中石器和晚石器三个时期。这一分期法现已被普遍接受,并略加修改应用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这里着重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石器时代。
早石器时代在坦噶尼喀北 部奥杜瓦 伊峡谷发现 “能人”的地层中,发现了迄今已知的世界最早、最原始的石器。世界上发现这种被称为奥杜瓦伊型石器的地方仅限于非洲东部,其存在年代约距今300~250万年以前,奥杜瓦伊文化的典型工具为砍斫器。继奥杜瓦伊型之后,在距今150万年前还出现了阿舍利复合型石器。使用这一石器的遗址分布较广泛,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刚果河(扎伊尔河)东部、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都有发现。有些遗址中石器品种相当多,说明非洲原始居民的生活开始多样化。
中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2.5万年前,非洲开始向中石器时代过渡。这时期石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加工也更为细致,有一部分已经过打磨,一部分已装有把手。石器品种也在增加,除挖掘、砍斫工具外,还有尖头器、刮削器等。遗址数量也远远超过早石器时代,分布也更为广泛,说明非洲人口有较大增长,遗址堆积层较厚,说明人们已不再不断地迁移。从遗址中往往能分辨出火塘所在处,说明火的使用已相当普遍。遗址中发现的兽骨化石以母兽和幼兽为多,说明技术虽有进步,但仍不够高。海边的遗址中还发现大量贝类和海豹、企鹅骨头的化石,说明当时已能捕捞海味。这一时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石器出现了与森林环境和草原环境相适应的两种文化。森林地带的石器具有明显的木材加工特征,如重型手斧、大尖状器和高背“刨刀”,此种石器文化前期称桑戈亚文化,后期称卢本班文化,其代表性石器为经两面加工的细长尖状器。草原地带的石器早期有福尔史密斯型,后期有斯特尔拜型。
在北非,相当这一时期的石器文化有霍尔穆桑文化、勒瓦娄哇文化、莫斯特文化和阿塔林文化。
晚石器时代这一时期非洲石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品种更为繁多,磨制石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出现了弓箭和陶器。晚石器时代的石器由于体积小、制作精致而被称为细石器。尼罗河流域出现细石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万年至1万年;昔兰尼加和马格里布约在公元前 1.4万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约在距今2万至1.2万年间。非洲的细石器主要有卡普亚型、威尔顿型、史密斯菲尔德型、纳奇库富型和奇托利亚型等。非洲晚石器时代遗址中,大动物遗骨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技术已有重大突破。磨制石器的增多说明植物性食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石器时代艺术在非洲北部,北起阿特拉斯山脉,南至热带雨林,西起大西洋,东抵红海的广大地区,以及包括今南非、莱索托、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直到坦桑尼亚的南部非洲都发现了大量石器时代的岩画和岩雕。这些非洲史前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魅力,表明了非洲古代居民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从已能确定年代的岩画和岩雕来看,撒哈拉地区最古老的作品已有1.2万年以上的历史(见彩图),而南部非洲最古老的作品则有 2.8万年的历史。撒哈拉地区多数是前第5千纪以前的作品,南部非洲多数是纪元前的作品。
国家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组织形式的演变,进入早期铁器时代后,除埃及外,非洲不少地区出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有些国家幅员相当辽阔。
埃及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100年前后,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1王朝,埃及进入早王朝时代。古代埃及人不仅创制出自己的象形文字,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而且在建筑、雕刻、绘画、文学乃至数学、医学等方面均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见埃及历史)。
东北非约公元前10世纪,尼罗河第二瀑布以南,即今苏丹共和国境内,就已出现了库施国家。公元前8世纪,库施王国强大,其国王皮安基公元前751年征服埃及,其弟沙巴卡建立埃及第25王朝。亚述人的入侵使第25王朝遭到覆灭以后,库施人在埃及以南尼罗河第 6瀑布以北的麦罗埃独立地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全盛时期的库施王国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成为非洲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埃塞俄比亚境内,1~7世纪曾存在过强大的阿克苏姆王国。高耸的独石碑是这一文明的标志。这个国家很早就发展起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有自己的文字, 4世纪时与拜占廷帝国结盟,基督教成为其国教。阿克苏姆衰亡后,12世纪出现了阿高人的国家──扎格维王朝。(见埃塞俄比亚历史)
马格里布非洲西北部的马格里布,进入公元前第1千纪后,柏柏尔人在同腓尼基人的长期斗争中,建立努米底亚、毛里塔尼亚等王国。在反对阿拉伯封建主的斗争中,柏柏尔人又在11~13世纪先后建立起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和阿尔穆瓦希德王朝。这两个王朝的统治都曾到达海峡对面的伊比利亚半岛。在此期间,马格里布在经济上、文化上都得到巨大的发展。13世纪后半期,阿尔穆瓦希德王朝解体后,马格里布又出现了麦里尼德、阿卜德瓦德和哈夫斯 3个新的国家,其疆域大致分别相当于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西苏丹在撒哈拉以南,最早出现大国的地区是乍得湖以西、几内亚湾以北的西苏丹地区。这里不仅农业较发达,而且也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必经之处。8~16世纪先后出现了一些强大的王国,如加纳王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等。加纳王国全盛时期的领土跨越今毛里塔尼亚及马里共和国,11世纪由于阿尔穆拉比特王朝的入侵而衰落。马里帝国在13世纪接替加纳成为西苏丹大国,由于国王曼萨·穆萨一次去麦加朝圣,途中大肆挥霍黄金,因而外部世界才知道这个国家的富裕和繁荣。15世纪桑海帝国崛起,成为西苏丹霸主。桑海不仅在版图上远超过加纳、马里,在经济和文化上也有新的发展。在这些国家之东还有莫西人的国家和11~13世纪陆续出现的豪萨城邦。在乍得湖地区还有过 9世纪兴起的卡涅姆-博尔努王国,其塞法瓦王朝从11世纪后半叶一直统治到1846年。在这些国家以南的热带森林的边缘地区,国家的出现虽较晚,但由于同北方的接触,在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也先后出现过一系列国家,如贝宁王国、博诺、登基拉和阿夸穆、伊杰布、伊费和奥约等。
中南非在非洲的中南部发现了许多铁器时代的遗址,年代在公元第1千纪的中后期。这些遗址大多是位于山顶的石头建筑,在附近的山坡上,还发现了古代的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遗迹,梯田有时绵延达几十公里。从肯尼亚到马拉维湖连绵800~900公里的地区还发现有时断时续的类似古代道路的痕迹。没有较高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难以进行此种规模的公共工程的,但具体情况尚不可考。在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这里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数甚多。如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刚果王国、布干达王国、隆达王国等。
非洲东海岸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非洲东海岸很早就有一些贸易站,10世纪前后,这些贸易站逐步发展为城邦,著名的有摩加迪沙、布拉瓦、马林迪、蒙巴萨、奔巴、桑给巴尔和基尔瓦等(见僧祗城邦)。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从16世纪上半叶起逐步形成一系列国家:南部是巴拉人的国家,西部沿海有萨卡拉瓦人的国家──曼那比和博依那,中部有梅里纳人的国家(见伊梅里纳),中部偏南有贝齐察人的国家。
殖民主义入侵后的非洲
15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入侵非洲。当时,西欧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各国依赖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经过地中海到达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商路受阻。为了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欧洲国家将船队驶向非洲。最早侵入非洲的是葡萄牙人,继之有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等。
殖民主义早期入侵与奴隶贸易1415年,葡萄牙人以武力强占了今摩洛哥的休达。1441年葡萄牙船队南行发现普兰可角。1442年葡萄牙初次从非洲向本土运进奴隶。1482年,他们在今加纳的埃尔米纳建立了据点。1488年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1498年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南非沿岸到达非洲东海岸,并在当地熟悉印度洋航道的水手帮助下,找到通向印度的航线。葡萄牙人在非洲沿海建立了一系列据点,作为攫取非洲黄金和象牙等贵重物资的贸易站,也作为到东方去的船只的中途补给站。这些据点的获得,大都是葡萄牙人向当地的国王或酋长租借的。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入刚果和安哥拉以及东海岸的一些主要城市。1580年葡萄牙为西班牙兼并后,在非洲的势力日渐衰落。
继葡萄牙之后,其他殖民主义国家也纷纷来到非洲。1510年,西班牙首次将黑人奴隶运到了西印度群岛。1598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开始在西非建立据点,到1637年已达16处。1642年荷兰人把葡萄牙人赶出西非。在非洲南部,165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据点,作为过往船只的供应站。荷兰移民驱逐和当地的科伊桑人,强占土地建立庄园。16世纪中叶,英国商船开始来到非洲西海岸,1562年开始向美洲贩运奴隶,1618年英国在冈比亚河口建立了第一个据点。1651~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取得海上霸权,荷兰在西非的优势转到英国手中。17世纪初法国开始进入西非。1659年法国在塞内加尔河口建立了圣路易城作为贸易站。17世纪末叶,路易十四积极向外扩张,与英国在非洲和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霸权。西非的一些据点,时而掌握在法国手中,时而掌握在英国手中。1689~1815年,英、法先后进行了7次较大的战争,法国一再失利。英国在西非的贸易中占居优势,其贸易额几乎相当于其他欧洲国家贸易额的总和。这一时期,葡、荷、英、法等殖民主义经营的对外贸易主要是血腥的奴隶贸易。殖民主义者为了开发美洲的需要,把非洲作为猎取劳动力的场所。殖民主义者的贩奴船从欧洲载运廉价工业品到非洲换取奴隶,再把奴隶运到美洲,又从那里换取廉价的原料运回欧洲。从中赚得巨额利润,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金。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奴隶贸易长达 400多年,直到19世纪才逐步废除(见非洲奴隶贸易)。
殖民主义对非洲的争夺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把殖民地变成倾销商品的市场和供应工业原料的基地。为达到上述目的,殖民主义国家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非洲内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摸清了非洲的和深入内地的通道,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进入非洲大陆腹地,继而进行殖民侵略。法国在1817年收回了塞内加尔河口上的圣路易,并通过威胁利诱等手段,同西非沿岸一些小国的国王和部落酋长签订条约,逐渐在塞内加尔河口、象牙海岸、几内亚和贝宁等沿海地带,以及加蓬河口站稳脚跟。英国除占有冈比亚河口的据点和在塞拉利昂的殖民地外,于1861年在拉各斯(今尼日利亚境内)建立了殖民统治,1869年,通过谈判取得了荷兰在西非的全部殖民据点。1806年强占了位于印度洋贸易通道咽喉的荷兰殖民地好望角,布尔人向北迁徙,占领非洲人土地。1848年巴苏陀兰(今莱索托)在面临布尔人威胁的情况下,接受了英国的“保护”。在非洲北部濒临地中海的地区,除摩洛哥外,16世纪相继为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后因帝国削弱,这些地区的土耳其总督逐渐成为独立的统治者。随着欧洲殖民国家海上力量的增长,英国、法国逐渐侵入这一地区。1830年法国以其领事受辱为借口强占阿尔及尔。1876年英、法趁埃及因开凿苏伊士运河发生财政困难之际,迫使埃及接受它们对埃及财政的监督,1878年又强迫埃及接受欧洲人入阁担任大臣,对埃及实行间接统治。在红海沿岸,法国在1862年买下奥博克港。意大利商人在1869年买下阿萨布。到19世纪70年代,各殖民主义国家已强占了非洲约1/10的土地。
帝国主义列强对非洲的瓜分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最激烈的时期,不仅一些原来已在非洲拥有殖民地的国家迅速地扩大了地盘,而且一些后起的工业国家如德国、比利时也拚命挤进夺取非洲殖民地的行列。帝国主义各国对非洲的侵略引起了帝国主义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列强在非洲的争夺英国从非洲南北两端向大陆内部扩张。在南非,由于发现了黄金和钻石,英国的冒险家蜂拥而至,其中最突出的是C.J.罗得斯。他们要求英国人扫清通向内陆的障碍,建立通道,占领盛产钻石和黄金的地区。但是,英国的扩张遭到布尔人的抵抗。1880~1881年的第一次英布战争,以英国的失败告终。在非洲北部,英国于1882年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把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置于自己的实际统治之下。此外,英国还在非洲之角和尼日尔河三角洲夺得一些土地。
法国于1881年对突尼斯实行武装占领。1883年又利用马达加斯加内部不和的机会,迫使马达加斯加接受法国的保护。在非洲之角和塞内加尔河流域,法国诱骗一些部落酋长签订了一系列接受其“保护”的条约,取得大块土地。此外,法国还在尼日尔河上游建立了一系列据点。
1883年德国商人A.卢得立茨以2000马克和一些旧枪为代价,从西南非洲的酋长手里骗得安格拉·培开那湾附近约215平方英里土地,此地因而得名卢得立茨湾。次年 8月,德国宣布除英国侵占的沃尔维斯湾外,从南纬26°到葡属西非殖民地(今安哥拉)之间的地区为德国保护地。在西非地区,1884年 7月德国使者同多哥国王签订条约,宣布多哥为德国保护地。不久,德国又以同样方式攫取了喀麦隆的土地。此外,德国人还占领坦噶尼喀,并宣布东非接受德国保护。
意大利于1882年接管了意大利商人在红海沿岸买下的阿萨布港,以此为基地向内陆侵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于1883~1884年通过探险家H.M.斯坦利,迫使刚果地区各部落酋长签订了许多接受保护的条约,从而把刚果变为私人属地。
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侵略活动,引起了英、法、葡等在刚果河地区的激烈角逐。法国通过其代理人P.-P.-F.-C.S.de布拉柴同刚果河北岸的酋长们签订了接受法国“保护”的条约。英国为了截断法、比在刚果河流域殖民地的出海口,于1884年同葡萄牙签订条约,承认葡萄牙在刚果河下游享有主权。英葡条约引起了法、比、德等国的强烈反对。列强在刚果河流域的尖锐矛盾导致了1884~1885年柏林会议(1884~1885)的召开。会上,各国除同意“刚果自由国”为比利时国王私人属地外,还达成了一些分割非洲的原则:一国对非洲领土取占领行动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其他缔约国;对非洲的领土必须取“有效的占领方式”,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确认。柏林会议后,列强瓜分非洲的侵略活动达到高潮。他们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双边条约,规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发动武力进攻,实行所谓“有效占领”。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以各种名义直接间接地在非洲占领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的情况如下:
英国:占有埃及、南非、苏丹、黄金海岸(今加纳)、英属索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冈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贝专纳(今博茨瓦纳)、斯威士兰、巴苏陀兰(今莱索托)、桑给巴尔、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群岛、圣赫勒拿岛等。面积共有886002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29%,为英国本土面积的36.3倍。
法国:占有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法属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苏丹(今马里)、法属几内亚、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达荷美(今贝宁)、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尼日尔8个地区〕、法属赤道非洲〔包括加蓬、法属刚果、乌班吉沙立(今中非)、乍得4个地区〕、马达加斯加、法属索马里(今吉布提)、科摩罗群岛和留尼汪岛等。面积共有1079552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5.6%,为法国本土面积19.6倍。
德国:占有喀麦隆、多哥、德属东非(包括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和德属西南非洲。面积共有2347034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7.7%,为德国本土面积6.6倍。
意大利:占有厄立特里亚(在今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和利比亚)。面积共有233954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7.7%,为意大利本土面积7.8倍。
比利时占有的刚果,面积达 234580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7.7%,为比利时本土面积76.9倍。
西班牙:占有西属撒哈拉、伊夫尼、加那利群岛、西属几内亚(今赤道几内亚)、摩洛哥北部的休达及沿海一些小岛。面积共约308355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1%,为西班牙本土面积60%。
葡萄牙:占有莫桑比克、安哥拉、葡属几内亚(今几内亚比绍)、佛得角群岛、马德拉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面积共约 2089089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7%,约为葡萄牙本土面积22.7倍。
至此,非洲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外,全部被帝国主义瓜分(见彩图)。帝国主义的瓜分严重地破坏了非洲国家和民族间的传统疆界。例如,非洲之角索马里人居住地区被分成5个部分;西非爱维人地区被分成 4个部分;约鲁巴人地区分别并入尼日利亚和达荷美;豪萨人地区一部分属于尼日利亚,一部分属于尼日尔;曼丁戈人地区被四分五裂;莫西人的国家被割裂;隆达国被分割为比属刚果、北罗得西亚和安哥拉 3部分;马绍纳人地区被分割为南罗得西亚和莫桑比克两部分;茨瓦纳人地区被分割为南非和贝专纳两部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人为分割,是今天非洲国家边界争端和纠纷的历史根源。
国家面积大小排名
世界面积前10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
世界领土面积排名如下:
1、 俄罗斯 ,欧洲国家 , 领土面积 17,124,442.00平方千米。
2 、加拿大, 北美洲国家,领土面积9,984,670.00平方千米。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亚洲国家,? 领土面积 9,743,838.20平方千米。
4 、美国,北美洲国家,领土面积 9,629,091.00平方千米。?
5、 巴西,南美洲国家,领土面积8,515,767.00平方千米。
6、 澳大利亚,大洋洲国家,领土面积7,692,024.00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根据领土面积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S>500万平方千米:巨型国家,如中国。
100万平方千米≤S<500万平方千米:超大型国家,如印度,阿根廷。
50万平方千米≤S<100万平方千米:大型国家,如坦桑尼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纳米比亚。
10万平方千米≤S<50万平方千米:中型国家,如伊拉克、巴拉圭。
5万平方千米≤S<10万平方千米:小型国家,如匈牙利、葡萄牙、约旦。
1万平方千米≤S<5万平方千米:超小型国家,如瑞士、丹麦、荷兰。
S<1万平方千米:微型国家,如毛里求斯、新加坡。
百度百科-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