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亿堆出怎样中超
2.中超那样依赖外援,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的足球俱乐部却不
3.中超球员平均工资是多少?
4.为什么足球俱乐部很难盈利
21亿堆出怎样中超
中超这么火,邓加都要看了
3.3394亿欧元转会费、拉米雷斯、“热鸟”、拉维奇等数位顶级大牌来投,中超在一夜之间就向世界展现出了它凶猛的一面。它的火爆和不讲理,让往日寂寥的欧洲冬季转会窗一下子喧嚣起来。阿森纳主帅温格就说,中国球队仿佛有足够钱能搬走整个欧洲联赛。
为什么中超一不小心成为冬季最烧钱的联赛?从申花俱乐部总经理周军的一段话中便可听出端倪,“最后决定球员选择的关键就是因为金钱,我们要引进高水平的球员,通常会付出相当于欧洲市场3倍的价格。”
诚然,平台不如欧洲好,多花点钱也就正常,大家都在花钱,整个联赛的动静自然大了起来,甚至很多欧洲俱乐部想兜售一名球员,都会有意说这名球员已被中超球 队看中,以此借中超“抬价”的方式来向购买者索要高价。“每个人都在谈论中超,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广告,我们需要球星来促进发展。”周军表示。 这个冬季,申花在外援方面就买来了瓜林和马丁斯,大大增强了球队的实力。
在金钱的趋势下,很多球星对于中超也是趋之若鹜,本赛季加盟华夏的拉维奇就表示,自己原本可以签国米、切尔西或者曼联,但最终还是决定去中国,当然钱也是一方面。“加盟中超几乎意味着自己的国家队生涯会就此终结,但我仍然认为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拉维奇何许人也?不满31岁的他可是巴黎圣日耳曼和阿根廷国家队的重要球员,在2012年从那不勒斯转投巴黎的他,让法国人付出了3080万欧元的转会费。尽管在刚刚过去半个赛季表现不佳,但依然有大批欧洲顶级俱乐部希望签下他。
在拉维奇看来,加盟中超就与阿根廷队彻底无缘了,这在之前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像阿根廷这样的世界顶级强队,是不屑于招揽在中超效力的球员的。但这 一看法如今正在被改变,此前对中超不屑一顾的巴西主帅邓加就在一次访中改口,表现愿意考虑征召在中超效力的巴西国脚。
其实这也不怪邓加,到了本赛季中超拥有的“巴西现役或前国脚”已经达到12名,这些球员总共代表巴西出场174场,进球42个。如果说邓加为了摆高姿态而刻意忽视效力这些球员,那就是掩耳盗铃。
这样红红火火的冬天过后,新赛季中超明天就要开始了,希望在赛季中,国际足坛能够因高质量的足球而延续关注中超的目光,否则熬夜看球的邓加不是白忙活了。
火热背后的思考
能持续多久
温格表示,中超如此买人,就仿佛20年前的J联赛。J联赛的崛起,和优秀外援的到来不无关系。如今,J联赛已经回归平静。
温格提出一个问题:中超如此火热能持续多久?如果今年豪购的效果达到预期,那么明年的中超球队势必会更加疯狂,购买更加大牌的顶级球星;反之,如果效果低 于预期,类似苏宁、申花、华夏等队表现不佳,那么中超的购买力强度就可能回落,选择一些名气不大但实用的南美“小妖”。
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购买力回落,也绝不会回落到五六年前的状态。中超的名气至少打出来了。
资金链
正如一位俱乐部官员所分析的,中超已经水涨船高,中超名额也将更加值钱,大家都想留在中超,上游球队为争冠、争亚冠打得头破血流,下游球队则面临更大的保级成本和压力。无论豪门还是穷队,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诸如“欠薪门”、“罢训门”等又将层出不穷。
本土球员上场时间
与恒大称霸亚洲、中超联赛蒸蒸日上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国字号球队的成绩却是低位徘徊。随着资本将大牌外援不断引入,国内球员、特别是青年球员获得上场的机 会被大大压缩。在中超诸强的前锋、前腰、边锋和中后卫等关键位置上,基本都是外援的天下,国内球员在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大大欠缺。但另一方面,国内球员的 身价却居高不下。今年诸多5000万元级以上的内援,很多都没有国家队出场记录。
青训能否跟上
虽然转会市场红火,但作为俱乐部塔基的青训体系却参差不齐。根据俱乐部为本赛季提供的准入材料,大部分俱乐部存在梯队不完善、训练基地等设施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只有长春亚泰、杭州绿城和梅州客家三个俱乐部有自己产权的基地。
中超两级分化有点严重
2016赛季,中超有可能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严重的两极分化。随着华夏的升级、苏宁的蜕变以及绿地的重组,中超土豪集团越发变得庞大,加上老牌的恒大、上 港、鲁能和国安,多达7支球队在此前的交易市场大出风头。与之相对的,另外9支球队的动作要小很多。如无意外,保级球队将会在这9支球队中产生。
七大土豪角逐冠军
这个冬天,位居中超引援烧钱榜第一的是江苏苏宁。在夺得去年的足协杯冠军后,江苏舜天正式完成转让,蜕变为江苏苏宁。而随着苏宁的入主,江苏队也显示出了 从未有过的活力,买人消费1亿欧元,净投入也超过9000万欧元。5000万欧元的特谢拉、2800万欧元的拉米雷斯,这些世界级巴西球星的到来甚至让苏 宁在风头上压过了广州恒大。
与之类似的还有升班马河北华夏幸福,共计花费了7200万欧元买人,上赛季帮助球队冲超的外援全部离开,取而代之的是热尔维尼奥、姆比亚和拉维齐这样的欧 洲大牌;不只是疯狂买外援,华夏在内援的引进上也是大手笔频出,姜宁、金洋洋和董学升的转会费都是人民币4000万元起。另外,作为老牌强队的上海申花也 大肆更换外援,5名外援换了3个,只留下了莫雷诺和登巴巴,新到队的瓜林、马丁斯、金基熙也都是球迷的耳熟能详的队员。
除了这三股“新兴”势力,传统豪强恒大、上港、鲁能和国安也都在这个冬天平稳补强。恒大将埃尔克森“送”给上港,然后买来了马丁内斯;得到“埃神”的上港组成了三叉戟;换帅的鲁能面目一新;外援换了一茬的国安也依旧拥有十足的竞争力。
今年的争冠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一年,7个豪门都有争冠的实力,本赛季能否打破恒大对中超的垄断、创造新格局,关键还是要看这些球队能否做到稳定发挥、不掉队。
保级军团规模空前?
除了上述7支土豪,其余9支俱乐部的动作都很小,广州富力是9支庶民球队中唯一一支买人达到千万欧元级别的球队。在如此贫富不均的情况下,至少一半球队有降级之虞。
富力的赛季目标和他们投资排名一致,就是争取拿到第8。而从买人投资第9位的天津泰达算起,后面8支球队的总买人投入只有2050万欧元,也就是大约只有苏宁消费的1/5,如此“低廉”的投入目标自然很低调。
原本认为最出不起钱的中超新军延边富德倒是花了650万欧元买人,这对去年还连200万元人民币都拿不出来的延边来说,也算是非常巨大的投资了。据知情人士表示,自2000年延边队重组以来,球队投资还从未这般“豪气”,650万欧元的转会支出比过往15年还多。
拒《转会市场》中公布的中超数据,还有5支球队的转会支出低于200万欧元。石家庄永昌与杭州绿城都是只花费了50万欧元买人,而长春亚泰的转会支出竟然 为0,转会基本以签合同到期的自由球员为主!当然,不排除亚泰在买进戈里乌(法国后腰)时与其前东家根克队有其他方式的交易,但就整体投入来看,亚泰的引 援支出也不大可能超过同省球队延边富德。
如果一切都按照账面实力来看,本赛季最有可能沦为保级的球队也就是辽宁宏运、重庆力帆、石家庄永昌、杭州绿城和长春亚泰。
另一类
四队冬季巨额盈利
富力、建业情况稍好,辽足、绿城问题较大
在中超,疯狂烧钱并不一定就能换来胜利。同样的,卖人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战绩糟糕。只要选对合适的外援,以及处理好更衣室的关系,小球队也能打出令人惊叹的成绩。
以中超这几年的外援状态来看,联赛风格并没有较大的改变,花大价钱引入的“球星”未必就比廉价淘来的“经适男”发挥得好。河南建业上赛季的投入也不大,却 最终获得了联赛第5,堪称“小成本运作”的成功典范。身价30万美元的伊沃,其表现也并不比身价1500万美元的高拉特逊色。
根据《转会市场》给出的数据,中超共计有5支球队在冬窗转会盈利,其中辽足、富力、建业和绿城四队的转会盈利都达到了1000万欧元。看起来,这四支球队 都在冬天失血十分严重,尤其是上赛季还在征战亚冠的广州富力,接连卖出了姜宁、刘殿座、金洋洋等队员。理论上,这对富力的实力会明显地削弱,但从实际出 发,富力售出的队员都是阵中替补。用一干替补2亿元现金,富力的转会生意做得着实不赖。而通过卖人赚得的收入,富力不仅更换了球队外援,还赚得了过亿 元的流动资金。平心而论,富力的整体实力并不算有多大下滑,球队打进前8的可能性很大。
与富力类似的还有建业,毕津浩、李志超都卖出了好价钱,俱乐部也借此引进了重实力不重名气的麦克格文和索乌。作为以团队作战和韧性著称的球员,两名主力的流失对建业的整体影响并不大。
辽足和绿城的情况略有不同。丁捷、丁海峰、张鹭、秦升等7名主力流失,而内援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补充,辽足的整体实力难免大受影响。从经营角度讲,辽足有了 1个多亿的盈利,但新赛季恐怕要为保级发愁了。同样,一直走青训路线的绿城卖出了王林、曹轩、顾超、谢鹏飞等一众实力小将,俱乐部的盈利有亿元之多,但也 将为保级苦战。
中超那样依赖外援,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的足球俱乐部却不
目前日韩两国联赛的外援特别是大牌外援的数量寥寥,他们的联赛并不依赖于外援。个人观点,这主要是由于日韩两国的俱乐部与中超俱乐部在建队思路、经营理念和俱乐部财力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日本受财政公平政策的影响。连续亏损的球队是要直接降级的,而球员工资和转会费是俱乐部支出的大头,没有大牌外援有利于球队薪金结构的健康,如此一来他们的财务报表几乎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足协目光长远。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强烈的民族自尊让他们自强自立,不去追求短期利益,所以不仅愿意花大力气培养年轻球员,还愿意让本土新秀出国接受锤炼。
球队打法因素。日本足球讲究技术和团队配合,很少突出球星的个人作用,引进大牌外援不利于球队的整体利益。前德国国脚波多尔斯基目前在神户胜利船的战术地位就很一般。日韩职业联赛也都有过购买大牌外援的时代。日本最为典型,日本为了实现足球水平提升的目标,在90年代曾经大量招募国际球星加盟J联赛、同时归化国际球员、举办国际比赛、送队员留洋等等,其中让著名球星加盟联赛确实起到了带动联赛发展、提升联赛水平、宣传联赛品牌的作用!韩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不再展开。
韩国K联赛,K联赛并没有经历过J联赛的烧钱时代,而是一直坚持本土球员为主的政策,外援只能在联赛中唱配角,这主要还是与韩国文化传统中的民族优越主义有关。韩国国民的民族意识特别强,有一种特别的民族优越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最早是建构在外侮、殖民历史的背景之上,它对推动民族意识觉醒、抵抗外敌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韩国经济不景气,也影响到了K联赛俱乐部的投入,让他们的外援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足球着重摸索梯队体系和学校联赛双轨并立体系,将自己的青训球员通过联赛的锻炼,不断地产生高水平的潜力股,然后送到欧洲顶级联赛去锻炼和提升,从而不断提高韩国足球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下,外援更没希望在K联赛中唱主角。综上所述,中超联赛和J联赛、K联赛的情况不同,所以对外援的使用模式也不同。中超联赛烧钱也不会是个长期的过程,必然有冷静下来的时候,那时候大概才是中国足球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开端。
中超球员平均工资是多少?
中超球员的平均年薪为1389万元,而J联赛球员的平均年薪为241万元,K联赛球员平均年薪则为119万元,可见中超球员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即使足协已经对中超联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薪,但中超联赛比起J联赛和K联赛,依然还是一个非常高的收入平台。
扩展资料:
第一档次 国脚雄居榜首 除了沈阳金德这样铁了心用年轻球员打天下的球队外,每支中超球队中都有几名国脚和大佬级的年薪球员,他们是球队薪水的金字塔,这些球员一年的薪水甚至可以相当于全队其他所有球员的总和。
第二档次主力也有保证第二档次的球员薪水就低得多了,他们一般是球队内的老队员或者联赛主力。
第三档次替补惨淡经营球队中的替补球员指那些每次都能在比赛中报名,但是不一定能够上场的球员。这些球员的年收入中最大的部分是赢球奖金。但是因为赢球奖金是按照出场时间分配的,每个人之间的差距也相当明显。
百度百科-中国足球协会
为什么足球俱乐部很难盈利
巨额资本介入的“商业理论”:的稀缺和不可替代
随着足球的红火,中国商人对足球的关注度空前提高。11月初,总部设在广州珠江新城的星辉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注资6000多万欧元控股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球队西班牙人足球俱乐部(RCD Espanyol)。此次并购是中国企业首次控股一支欧洲五大顶级联赛足球俱乐部。
10月底,中超联赛的转播权卖出“5年80亿”的天价合约终尘埃落定。此前,“5年80亿”的主角体奥动力已买下中国之队的全媒体版权。
天价达成后,赞扬声与质疑声交相呼应,天价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理性逻辑?体奥动力人士直言,80亿元买下中超并不贵,因为无论中国之队还是中超联赛,都是中国足球不可替代的唯一性。目前,中超联赛算得上是中国足球最炙手可热的“商品”。
中超版权卖出5年80亿,这是一个什么水平?横向对比,英超联赛未来3年本土转播权卖出了51.36亿英镑,约合 69亿欧元,平均每个赛季高达23亿欧元。这是目前足球联赛版权费的最高历史纪录,相当于中超联赛的10倍。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J联赛今年的版权费大约为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左右,只相当于明年中超联赛的15.6%。除此之外,意甲每年的转播收入是中超的4倍、西甲是中超的4.4倍,德甲和法甲也相当于中超的2倍还多。
盈利疑问与市场现状:中超联赛烧钱而非造血
80亿的下一步是盈利还是亏损?出资方当然充满信心,体奥动力老总直言,希望5年合约之后,80亿元不再是起点,也不会是天花板。
从前,国内媒体的比赛版权分销方式很多,除了简单的出价,也有置换的形式,客观上也造成比赛价值并未充分体现。未来,媒体分销环节难免随着总版权费的倍增而水涨船高。但业界的期待不止于此,业内人士表示,希望“80亿时代”的到来为市场确定秩序,成为一个新的开始。
不过,目前的中超联赛是否能建立与之匹配的市场环境?答案并不乐观,至少在中超各家俱乐部的经营层面,达到盈利几乎很难。即使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发达城市,球迷消费几乎只限于俱乐部衍生品的销售,而且,球迷购买俱乐部衍生品大多都以盗版形式,商品价格低廉且品质很低。
以联赛健康发展的角度考量,俱乐部经营得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市场的容忍度。但在烧钱为主旋律的联赛层面,足球文化依旧薄弱。英超专家告诉记者,在英国,俱乐部特有的社区性和地域性,让英国拥有500万-600万高忠诚度的球迷,他们才是英超联赛成功的秘钥。反之,如果中国足球建立起自己的足球文化,无论联赛或国字号比赛,都能通过球迷的黏度创造广阔的市场潜力,形成俱乐部和球队的自我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