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会那个国家获得的金牌会最多?
2.谁知道昨晚的2014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的分组详情吗?
3.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有哪些?
4.足球胜负
5.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940年是主动要求加入苏联的?还是被吞并的?
奥运会那个国家获得的金牌会最多?
第一届雅典奥运会(189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11 7 1
希腊 10 19 17
德国 6.5 5 2
法国 5 4 2
英国 2.5 3 1
匈牙利 2 1 2
奥地利 2 - 3
澳大利亚 2 - -
丹麦 1 2 4
瑞士 1 2 -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190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法国 26 36 33
美国 20 14.5 15.5
英国 17 7.5 12
比利时 5 6 3
瑞士 5 3 1
德国 4 2 2
意大利 2 2 -
澳大利亚 2 - 4
丹麦 1.5 3 2
匈牙利 1 2 2
荷兰 1 1 3
古巴 1 1 -
加拿大 1 - 1
瑞典 0.5 – 1
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190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70 74 67
古巴 5 2 3
德国 4 4 5
加拿大 4 1 -
匈牙利 2 1 1
奥地利 2 1 1
英国 1 1 -
瑞士 1 - 1
希腊 1 – 1
第四届伦敦奥运会(190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英国 56 50 39
美国 23 12 12
瑞典 8 6 11
法国 5 5 9
德国 3 5 4
匈牙利 3 4 2
加拿大 3 3 7
挪威 2 3 3
意大利 2 2 -
比利时 1 5 2
澳大利亚 1 2 2
俄国 1 2 -
芬兰 1 1 3
南非 1 1 –
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191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瑞典 24 24 17
美国 23 19 19
英国 10 15 16
芬兰 9 8 9
法国 7 4 3
德国 5 13 7
南非 4 2 -
挪威 4 1 5
匈牙利 3 2 3
加拿大 3 2 3
意大利 3 1 2
澳大利亚 2 2 2
比利时 2 1 3
丹麦 1 6 5
希腊 1 – 1
第六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192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1 27 27
瑞典 17 19 26
英国 15 15 13
芬兰 15 10 9
比利时 14 11 11
挪威 13 7 8
意大利 13 5 5
法国 9 19 13
荷兰 4 2 5
丹麦 3 9 1
南非 3 4 3
加拿大 2 3 3
瑞士 2 2 7
爱沙尼亚 1 2 -
巴西 1 1 1
第八届巴黎奥运会(192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5 27 27
芬兰 14 13 10
法国 13 15 11
英国 9 13 12
意大利 8 3 5
瑞士 7 8 10
挪威 5 2 3
瑞典 4 13 12
荷兰 4 1 5
比利时 3 7 3
澳大利亚 3 1 2
丹麦 2 5 2
匈牙利 2 3 4
南斯拉夫 2 - -
捷克斯洛伐克 1 4 5
阿根廷 1 3 2
爱沙尼亚 1 1 4
南非 1 1 1
卢森堡 1 1 -
希腊 1 - -
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92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22 18 16 日本 2 2 1
德国 10 7 14 爱沙尼亚 2 1 2
芬兰 8 8 9 埃及 2 1 1
瑞典 7 6 12 奥地利 2 - 1
意大利 7 5 7 挪威 1 2 1
瑞士 7 4 4 澳大利亚 1 2 1
法国 6 10 5 波兰 1 1 3
荷兰 6 9 4 南斯拉夫 1 1 3
匈牙利 4 5 - 南非 1 - 1
加拿大 4 4 7 爱尔兰 1 - -
英国 3 10 7 西班牙 1 - -
阿根廷 3 3 1 印度 1 - -
丹麦 3 1 2 新西兰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5 2 乌拉圭 1 - -
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193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1 32 30 阿根廷 3 1 -
意大利 12 12 12 加拿大 2 5 8
法国 10 5 4 荷兰 2 5 -
瑞典 9 5 9 波兰 2 4 1
日本 7 7 4 南非 2 - 3
匈牙利 6 4 5 爱尔兰 2 - -
芬兰 5 8 10 捷克斯洛伐克 1 2 1
德国 4 12 5 奥地利 1 1 3
英国 4 7 5 印度 1 - -
澳大利亚 3 1 1
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193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德国 33 26 30 奥地利 4 6 3
美国 24 20 12 捷克斯洛伐克 3 5 -
匈牙利 10 1 5 阿根廷 2 2 3
意大利 8 9 5 爱沙尼亚 2 1 2
芬兰 7 6 6 埃及 2 1 2
法国 7 6 6 瑞士 1 9 5
瑞典 6 5 9 加拿大 1 3 5
日本 6 4 8 挪威 1 3 2
荷兰 6 4 7 土耳其 1 - 1
英国 4 7 3 印度 1 - -
新西兰 1 - -
第十二届东京奥运会(1940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十三届伦敦奥运会(1944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194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8 27 19 阿根廷 3 3 1
瑞典 16 11 17 澳大利亚 2 6 5
法国 10 6 13 比利时 2 2 3
匈牙利 10 5 12 墨西哥 2 2 2
意大利 8 12 9 埃及 2 2 1
芬兰 8 7 5 南非 2 1 1
土耳其 6 4 2 挪威 1 3 3
捷克斯洛伐克 6 2 3 牙买加 1 2 -
瑞士 5 10 5 奥地利 1 - 3
丹麦 5 7 8 印度 1 - -
荷兰 5 2 9 秘鲁 1 - -
英国 3 14 6
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195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0 19 17 丹麦 2 1 3
苏联 22 30 19 土耳其 2 - 1
匈牙利 10 10 16 日本 1 6 2
瑞典 12 12 10 英国 1 2 8
意大利 8 9 4 阿根廷 1 2 2
捷克斯洛伐克 7 3 3 波兰 1 2 1
法国 6 6 6 南斯拉夫 1 2 -
芬兰 6 3 13 加拿大 1 2 -
澳大利亚 6 2 3 罗马尼亚 1 1 2
挪威 3 2 - 新西兰 1 - 2
瑞士 2 6 6 巴西 1 - 1
南非 2 4 4 印度 1 - 1
牙买加 2 3 - 卢森堡 1 - -
比利时 2 2 –
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195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37 29 32 伊朗 2 2 1
美国 32 25 17 加拿大 2 1 3
澳大利亚 13 8 14 新西兰 2 - -
匈牙利 9 10 7 波兰 1 4 4
意大利 8 8 9 捷克斯洛伐克 1 4 1
瑞典 8 5 6 保加利亚 1 3 1
德国 6 13 7 丹麦 1 2 1
英国 6 7 11 爱尔兰 1 1 3
罗马尼亚 5 3 5 挪威 1 - 2
日本 4 10 5 墨西哥 1 - 1
法国 4 4 6 印度 1 - -
土耳其 3 2 2 巴西 1 - -
芬兰 3 1 11
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196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43 29 31 丹麦 2 3 1
美国 34 21 16 新西兰 2 - 1
意大利 13 10 13 保加利亚 1 3 3
德国 12 19 11 瑞典 1 2 3
澳大利亚 8 8 6 芬兰 1 1 3
土耳其 7 2 - 南斯拉夫 1 1 -
匈牙利 6 8 7 奥地利 1 1 -
日本 4 7 7 巴基斯坦 1 - 1
波兰 4 6 11 挪威 1 - -
捷克斯洛伐克 3 2 3 希腊 1 - -
罗马尼亚 3 1 6 埃塞俄比亚 1 - -
英国 2 6 12
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196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6 26 28 罗马尼亚 2 4 6
苏联 30 31 35 荷兰 2 4 4
日本 16 5 8 土耳其 2 3 1
德国 10 22 18 瑞典 2 2 4
意大利 10 10 7 丹麦 2 1 3
匈牙利 10 7 5 南斯拉夫 2 1 2
波兰 7 6 10 比利时 2 - 1
澳大利亚 6 2 10 法国 1 8 6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加拿大 1 2 1
英国 4 12 2 瑞士 1 2 1
保加利亚 3 5 2 印度 1 - -
芬兰 3 - 2 埃塞俄比亚 1 - -
新西兰 3 - 2 巴哈马 1 - -
第十九届墨西哥奥运会(196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5 28 34 南斯拉夫 3 3 2
苏联 29 32 30 荷兰 3 3 1
日本 11 7 7 保加利亚 2 4 3
匈牙利 10 10 12 伊朗 2 1 2
民主德国 9 9 7 瑞典 2 1 1
法国 7 3 5 土耳其 2 - -
捷克斯洛伐克 7 2 4 丹麦 1 4 3
联邦德国 5 11 10 加拿大 1 3 1
澳大利亚 5 7 5 芬兰 1 2 1
英国 5 5 3 挪威 1 1 -
波兰 5 2 11 埃塞俄比亚 1 1 -
罗马尼亚 4 6 5 新西兰 1 - 2
意大利 3 4 9 突尼斯 1 - 1
肯尼亚 3 4 2 委内瑞拉 1 - -
墨西哥 3 3 3 巴基斯坦 1 - -
第二十届慕尼黑奥运会(1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50 27 22 芬兰 3 1 4
美国 33 31 30 古巴 3 1 4
民主德国 20 23 23 荷兰 3 1 1
联邦德国 13 11 16 法国 2 4 7
日本 13 8 8 捷克斯洛伐克 2 4 2
澳大利亚 8 7 2 肯尼亚 2 3 4
波兰 7 5 9 南斯拉夫 2 1 2
匈牙利 6 13 16 挪威 2 1 1
保加利亚 6 10 5 朝鲜 1 1 3
意大利 5 3 10 新西兰 1 1 1
瑞典 4 6 6 乌干达 1 1 -
英国 4 5 9 丹麦 1 - -
罗马尼亚 3 6 7
第二十一届蒙特利尔奥运会(1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49 41 35 意大利 2 7 4
民主德国 40 25 25 法国 2 3 4
美国 34 35 25 南斯拉夫 2 3 4
联邦德国 10 12 17 捷克斯洛伐克 2 2 4
日本 9 6 10 新西兰 2 1 1
波兰 7 6 13 韩国 1 1 4
保加利亚 6 9 7 瑞士 1 1 2
古巴 6 4 3 挪威 1 1 -
罗马尼亚 4 9 14 朝鲜 1 1 -
匈牙利 4 5 13 牙买加 1 1 -
芬兰 4 2 - 丹麦 1 - 2
瑞典 4 1 - 墨西哥 1 - 1
英国 3 5 5 特立尼过和多巴哥 1 - -
第二十二届莫斯科奥运会(198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80 69 46 南斯拉夫 2 3 4
民主德国 47 37 42 澳大利亚 2 2 5
保加利亚 8 16 17 丹麦 2 1 2
古巴 8 7 5 巴西 2 - 2
意大利 8 3 4 埃塞俄比亚 2 - 2
匈牙利 7 10 15 瑞士 2 - -
罗马尼亚 6 6 13 西班牙 1 3 2
法国 6 5 3 奥地利 1 2 1
英国 5 7 9 希腊 1 - 2
波兰 3 14 15 印度 1 - -
瑞典 3 3 6 比利时 1 - -
芬兰 3 1 4 津巴布韦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3 9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83 61 30 澳大利亚 4 8 12
罗马尼亚 20 16 17 芬兰 4 2 6
联邦德国 17 19 23 瑞典 2 11 6
中国 15 8 9 墨西哥 2 3 1
意大利 14 6 12 摩洛哥 2 - -
加拿大 10 18 16 巴西 1 5 2
日本 10 8 14 西班牙 1 2 2
新西兰 8 1 2 比利时 1 1 2
南斯拉夫 7 4 7 奥地利 1 1 1
韩国 6 6 7 葡萄牙 1 - 2
英国 5 11 21 肯尼亚 1 - 1
法国 5 7 16 巴基斯坦 1 - -
荷兰 5 2 6
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55 31 46 捷克斯洛伐克 3 3 2
民主德国 37 35 30 新西兰 3 2 8
美国 36 31 27 加拿大 3 2 5
韩国 12 10 11 波兰 2 5 9
西德 11 14 15 挪威 2 3 -
匈牙利 11 6 5 荷兰 2 2 5
保加利亚 10 12 13 丹麦 2 2 5
罗马尼亚 7 11 6 巴西 1 2 3
法国 6 4 6 芬兰 1 1 2
意大利 6 4 4 西班牙 1 1 2
中国 5 11 12 土耳其 1 1 -
英国 5 9 10 摩洛哥 1 2 -
肯尼亚 5 2 2 苏里南 1 - -
日本 4 3 7 葡萄牙 1 - -
澳大利亚 3 6 5 奥地利 1 - -
南斯拉夫 3 4 5
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独联体 45 38 29 波兰 3 6 10
美国 37 34 37 荷兰 2 6 7
德国 33 21 28 肯尼亚 2 4 2
中国 16 22 16 挪威 2 4 1
古巴 14 6 11 土耳其 2 2 2
西班牙 13 7 2 印度尼西亚 2 2 1
韩国 12 5 12 巴西 2 1 -
匈牙利 11 12 7 希腊 2 - -
法国 8 5 16 瑞典 1 7 4
澳大利亚 7 9 11 芬兰 1 2 2
意大利 6 5 7 丹麦 1 1 4
加拿大 6 5 7 摩洛哥 1 1 1
英国 5 3 12 爱尔兰 1 1 -
罗马尼亚 4 2 1 埃赛俄比亚 1 - 2
捷克斯洛伐克 4 2 1 阿尔及利亚 1 - 1
朝鲜 4 - 5 爱沙尼亚 1 - 1
日本 3 8 11 立陶宛 1 - 1
保加利亚 3 7 6 瑞士 1 - -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4 32 25 爱尔兰 3 0 1
俄罗斯 26 21 16 瑞典 2 4 2
德国 20 18 27 挪威 2 2 3
中国 16 22 12 比利时 2 2 2
法国 15 7 15 尼日利亚 2 1 3
意大利 13 10 12 朝鲜 2 1 2
澳大利亚 9 9 23 埃塞俄比亚 2 - 1
古巴 9 8 8 阿尔及利亚 2 - 1
乌克兰 9 2 12 英国 1 8 6
韩国 7 15 5 白俄罗斯 1 6 8
波兰 7 5 5 肯尼亚 1 4 3
匈牙利 7 4 10 牙买加 1 3 2
西班牙 5 6 6 芬兰 1 2 1
罗马尼亚 4 7 9 印尼 1 1 2
荷兰 4 5 10 南斯拉夫 1 1 2
希腊 4 4 - 伊朗 1 1 1
捷克 4 3 4 斯洛伐克 1 1 1
瑞士 4 3 - 亚美尼亚 1 1 -
丹麦 4 1 1 克罗地亚 1 1 -
土耳其 4 1 1 葡萄牙 1 - 1
加拿大 3 11 8 泰国 1 - 1
保加利亚 3 7 5 布隆迪 1 - -
日本 3 6 5 香港 1 - -
哈萨克 3 4 4 哥斯达尼加 1 - -
巴西 3 3 9 叙利亚 1 - -
新西兰 3 2 1 厄瓜多尔 1 - -
南非 3 1 1
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2000年)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40 24 33
2 俄罗斯 32 28 28 88
3 中国 28 16 15 59
4 澳大利亚 16 25 17 58
5 德国 13 17 26 56
6 法国 13 14 11 38
7 意大利 13 8 13 34
8 荷兰 12 9 4 25
9 古巴 11 11 7 29
10 英国 11 10 7 28
11 罗马尼亚 11 6 8 25
12 韩国 8 10 10 28
13 匈牙利 8 6 3 17
14 波兰 6 5 3 14
15 日本 5 8 5 18
16 保加利亚 5 6 2 13
17 希腊 4 6 3 13
18 瑞典 4 5 3 12
19 挪威 4 3 3 10
20 埃塞俄比亚 4 1 3 8
21 乌克兰 3 10 10 23
22 哈萨克斯坦 3 4 0 7
23 白俄罗斯 3 3 11 17
24 加拿大 3 3 8 14
25 西班牙 3 3 5 11
26 土耳其 3 0 2 5
27 伊朗 3 0 1 4
28 捷克共和国 2 3 3 8
29 肯尼亚 2 3 2 7
30 丹麦 2 3 1 6
31 芬兰 2 1 1 4
32 奥地利 2 1 0 3
33 立陶宛 2 0 3 5
34 阿塞拜疆 2 0 1 3
35 斯洛文尼亚 2 0 0 2
36 瑞士 1 6 2 9
37 印度尼西亚 1 3 2 6
38 斯洛伐克 1 3 1 5
39 墨西哥 1 2 3 6
40 阿尔及利亚 1 1 3 5
41 乌兹别克斯坦 1 1 2 4
42 南斯拉夫 1 1 1 3
43 拉托维亚 1 1 1 3
44 巴哈马 1 1 0 2
45 新西兰 1 0 3 4
46 泰国 1 0 2 3
47 爱沙尼亚 1 0 2 3
48 克罗地亚 1 0 1 2
49 喀麦隆 1 0 0 1
50 哥伦比亚 1 0 0 1
51 莫桑比克 1 0 0 1
52 巴西 0 6 6 12
53 牙买加 0 4 3 7
54 尼日利亚 0 3 0 3
55 南非 0 2 3 5
56 比利时 0 2 3 5
57 阿根廷 0 2 2 4
58 中国台北 0 1 4 5
59 摩洛哥 0 1 4 5
60 朝鲜 0 1 3 4
6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1 1 2
62 摩尔多瓦 0 1 1 2
63 沙特阿拉伯 0 1 1 2
64 爱尔兰 0 1 0 1
65 越南 0 1 0 1
66 乌拉圭 0 1 0 1
67 格鲁吉亚 0 0 6 6
68 哥斯达黎加 0 0 2 2
69 葡萄牙 0 0 2 2
70 卡塔尔 0 0 1 1
71 斯里兰卡 0 0 1 1
72 科威特 0 0 1 1
73 吉尔吉斯斯坦 0 0 1 1
74 马其顿 0 0 1 1
75 智利 0 0 1 1
76 亚美尼亚 0 0 1 1
77 巴巴多斯 0 0 1 1
78 冰岛 0 0 1 1
79 以色列 0 0 1 1
80 印度 0 0 1 1
总数 301 299 327 927
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2004年)
名次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35 39 29 103
2 中国 32 17 14 63
3 俄罗斯 27 27 38 92
4 澳大利亚 17 16 16 49
5 日本 16 9 12 37
6 德国 14 16 18 48
7 法国 11 9 13 33
8 意大利 10 11 11 32
9 韩国 9 12 9 30
10 英国 9 9 12 30
11 古巴 9 7 11 27
12 乌克兰 9 5 9 23
13 匈牙利 8 6 3 17
14 罗马尼亚 8 5 6 19
15 希腊 6 6 4 16
16 挪威 5 - 1 6
17 荷兰 4 9 9 22
18 巴西 4 3 3 10
19 瑞典 4 1 2 7
20 西班牙 3 11 5 19
21 加拿大 3 6 3 12
22 土耳其 3 3 4 10
23 波兰 3 2 5 10
24 新西兰 3 2 - 5
25 泰国 3 1 4 8
26 白俄罗斯 2 6 7 15
42 捷克共和国 1 3 4 8
43 南非 1 3 2 6
44 克罗地亚 1 2 2 5
45 立陶宛 1 2 - 3
46 埃及 1 1 3 5
46 瑞士 1 1 3 5
48 印度尼西亚 1 1 2 4
49 津巴布韦 1 1 1 3
50 阿塞拜疆 1 - 4 5
51 比利时 1 - 2 3
52 巴哈马 1 - 1 2
52 以色列 1 - 1 2
54 多米尼加 1 - - 1
54 喀麦隆 1 - - 1
54 阿联酋 1 - - 1
54 爱尔兰 1 - - 1
58 朝鲜 - 4 1 5
59 拉脱维亚 - 4 - 4
60 墨西哥 - 3 1 4
61 葡萄牙 - 2 1 3
62 塞黑 - 2 - 2
62 芬兰 - 2 - 2
64 斯洛文尼亚 - 1 3 4
65 爱沙尼亚 - 1 2 3
66 中国香港 - 1 - 1
66 印度 - 1 - 1
66 巴拉圭 - 1 - 1
69 尼日利亚 - - 2 2
69 委内瑞拉 - - 2 2
71 蒙古 - - 1 1
71 哥伦比亚 - - 1 1
7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 1 1
71 叙利亚 - - 1 1
71 厄立特里亚 - - 1 1
总数 301 301 327 929
27 奥地利 2 4 1 7
28 埃塞俄比亚 2 3 2 7
29 伊朗 2 2 2 6
29 斯洛伐克 2 2 2 6
31 中国台北 2 2 1 5
32 格鲁吉亚 2 2 - 4
33 保加利亚 2 1 9 12
34 乌兹别克斯坦 2 1 2 5
34 牙买加 2 1 2 5
36 摩洛哥 2 1 - 3
37 丹麦 2 - 6 8
38 阿根廷 2 - 4 6
39 智利 2 - 1 3
40 哈萨克斯坦 1 4 3 8
41 肯尼亚 1 4 2 7
谁知道昨晚的2014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的分组详情吗?
A组: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比利时、苏格兰、马其顿、威尔士
B组:意大利、丹麦、捷克、保加利亚、亚美尼亚、马耳他
C组:德国、瑞典、爱尔兰、奥地利、法罗群岛、哈萨克斯坦
D组:荷兰、土耳其、匈牙利、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安道尔
E组:挪威、斯洛文尼亚、瑞士、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冰岛
F组:葡萄牙、俄罗斯、以色列、北爱尔兰、阿塞拜疆、卢森堡
G组:希腊、斯洛伐克、波黑、立陶宛、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
H组:英格兰、黑山、乌克兰、波兰、摩尔多瓦、圣马力诺
I组:西班牙、法国、白俄罗斯、格鲁吉亚、芬兰
每个小组第一名直接晋级巴西世界杯 8个成绩最好的第二名抽签 然后主客场捉对厮杀选出最后4个晋级名额
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有哪些?
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有俄罗斯、冰岛、加拿大、芬兰、荷兰等国家。目前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德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克罗地亚、捷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俄罗斯。
乌克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立陶宛、荷兰、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个国家都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
人口负增长的概述
人口负增长指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造成了现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波、捷、匈、罗、保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8个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去年人口都呈负增长。
联合国2008年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2023年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始负增长。但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过于乐观。
足球胜负
匈牙利队VS波黑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匈牙利客场3比1胜。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2场,匈牙利队2平与对手平分秋色,进2球失2球;其中主场只在99年3月10日的友谊赛中与对手1比1战平。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1.02.28 友谊赛 波黑1:1匈牙利
99.03.10 友谊赛 匈牙利1:1波黑
卢森堡队VS斯洛文尼亚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卢森堡客场0比2负。两队在近期无交锋战绩。
英格兰队VS以色列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英格兰客场0比0平。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2场,英格兰队1胜1平占据优势,进2球失1球;其中在主场还没有与对手交战过。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88.02.17 友谊赛 以色列0:0英格兰
86.02.26 友谊赛 以色列1:2英格兰
格鲁吉亚队VS乌克兰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格鲁吉亚客场2比3负。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2场,格鲁吉亚队1平1负处于下风,进1球失3球;其中主场只在2006世界杯预选赛中1比1战平对手。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5.09.03 世界杯预选赛 格鲁吉亚1:1乌克兰
04.10.13 世界杯预选赛 乌克兰2:0格鲁吉亚
白俄罗斯队VS罗马尼亚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白俄罗斯客场2比2平。两队在近期无交锋战绩。
威尔士队VS德国队两队在近期重大比赛中无交锋战绩。
塞尔维亚队VS芬兰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塞维利亚客场2比0胜。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6场(包括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队3胜1平2负稍占优势,进20球失10球;其中在主场中塞尔维亚队2战保持全胜战绩,进11球失1球。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3.06.07 预选赛 芬兰3:0塞尔维亚
02.10.16 预选赛 塞尔维亚2:0芬兰
89.08.23 友谊赛 芬兰2:2塞尔维亚
69.06.04 世界杯预选赛 芬兰1:5塞尔维亚
68.09.25 世界预选赛 塞尔维亚9:1芬兰
50.09.07 友谊赛 芬兰3:2塞尔维亚
苏格兰队VS立陶宛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苏格兰客场2比1胜。两队在近期交战过2场,苏格兰队1胜1负与对手平分秋色,进1球失1球;其中主场只在04预选赛中以1比0小胜对手。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3.10.11 预选赛 苏格兰1:0立陶宛
03.04.02 预选赛 立陶宛1:0苏格兰
斯洛伐克队VS爱尔兰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斯洛伐克客场0比1负。两队在历史上无交锋战绩。
克罗地亚队VS爱沙尼亚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克罗地亚客场1比0胜。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4场,克罗地亚队3胜1平占据优势,进10球失1球;其中在主场中克罗地亚队1胜1平保持不败战绩,进7球失1球。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3.06.11 预选赛 爱沙尼亚0:1克罗地亚
02.09.07 预选赛 克罗地亚0:0爱沙尼亚
95.09.03 预选赛 克罗地亚7:1爱沙尼亚
94.09.04 预选赛 爱沙尼亚0:2克罗地亚
瑞典队VS丹麦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瑞典客场3比0胜(因球迷骚乱比赛中断,欧足联判定)。瑞典队44胜17平36负占据优势,进179球失164球;其中在主场瑞典27胜9平16负占据绝对优势,进102球失72球。两队在近两届小组赛中相遇,瑞典1胜1平占据上风。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4.06.22 小组赛 丹麦2:2瑞典
00.04.26 友谊赛 丹麦0:1瑞典
98.05.28 友谊赛 瑞典3:0丹麦
96.08.14 友谊赛 瑞典0:1丹麦
94.05.26 友谊赛 丹麦1:0瑞典
92.06.14 小组赛 瑞典1:0丹麦
91.06.15 友谊赛 瑞典4:0丹麦
90.09.05 友谊赛 瑞典0:1丹麦
荷兰队VS保加利亚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荷兰客场1比1平。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7场,荷兰队3胜1平3负与对手平分秋色,进13球失11球;其中在主场中荷兰队2胜1平1负稍占上风,进7球失5球。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88.05.24 友谊赛 荷兰1:2保加利亚
85.09.04 友谊赛 荷兰1:0保加利亚
74.06.23 世界杯小组赛 荷兰4:1保加利亚
69.10.22 世界杯预选赛 荷兰1:1保加利亚
68.10.27 世界杯预选赛 保加利亚2:0荷兰
60.04.03 友谊赛 荷兰4:2保加利亚
59.05.13 友谊赛 保加利亚3:2荷兰
意大利队VS法国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意大利客场1比3负。两队在历史上交战过33场,意大利队18胜8平7负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两队在世界杯中交战4次,意大利队2胜2负与对手平分秋色,在中2000年决赛中金球不敌对手。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6.07.10 世界杯决赛 意大利6:4(点球)法国
00.07.02 决赛 法国2:1(加时)意大利
98.07.03 世界杯1/4决赛 法国4:3(点球)意大利
.06.11 友谊赛 法国2:2意大利
94.06.11 友谊赛 意大利0:1法国
86.06.17 世界杯1/4决赛 法国2:0意大利
82.02.23 友谊赛 法国2:0意大利
葡萄牙队VS波兰队两队在本次预选赛中,葡萄牙客场1比2负。两队在大赛中交战过2场,葡萄牙队1胜1负与对手平分秋色,进4球失1球;其中在主场近期两队没有交锋战绩。
比赛日期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及战绩
02.06.10 世界杯小组赛 葡萄牙4:0波兰
86.06.07 世界杯小组赛 波兰1:0葡萄牙
以我个人意见,此期稳胆不多!比赛双方实力对比相差不是很大,其中英格兰德国克罗地亚荷兰单选3感觉比较稳妥,其中小组排名已不容有失,又兼有主场之利,应该能拿下!
葡萄牙与瑞典复选31,不过从陪率看仍有一定爆冷可能.投入不可放多,建议买小复式.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940年是主动要求加入苏联的?还是被吞并的?
被强行吞并的
1939 年8 月23 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纳
入苏联的势力范围。9 月28 日,苏德两国签订友好和边界条约,立陶宛转入
苏联势力范围。苏联从德国那里获得承诺后,立即着手兼并波罗的海三国,
纵观全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签约控制阶段(1939 年8 月~1940 年5 月)
波罗的海三国对两个强邻的接近极为担忧。苏联驻里加全权代表佐托夫
向本国报告说:“里宾特洛甫到莫斯科签订条约一事,首先引起了各界的警
惕,害怕苏德勾结…….瓜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8 月31 日,莫洛托夫否
认与德国有瓜分势力范围的任何协议,并指望与波罗的海国家签订互助条
约,同时要求获得军队进驻权。
9 月19 日,苏联借口波兰“鹰”号潜艇向爱沙尼亚施加压力,声称
苏联将不承认爱沙尼亚对其沿海水域拥有主权,它的安全将由苏联来保卫。
为了解除危机,9 月24 日,爱沙尼亚外文部长谢利捷尔亲率代表团赴莫
斯科,请求和解。苏联趁机要求签订互助条约,并递交了苏方拟定的互
助条约和议定书草案。莫洛托夫威胁说:“如果你们不想和我们签订互助条
约,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也许是更严峻、更复杂的途径来保障
本国的安全,请你们不要迫使我们对爱沙尼亚使用武力。”26 日谢利捷尔回
国后,向本国转交了苏联的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是:苏联承认爱沙尼
亚为主权国家,愿向爱沙尼亚提供军事援助,并在经济、外交方面给予全面
支持,爱沙尼亚需给苏联以建立海军基地和开辟机场的权利。
苏联为迫使爱沙尼亚就范,不断派出飞机在爱沙尼亚领空示
威。9 月26 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命令苏军:“立即开始在爱拉
边境集结兵力,并于9 月29 日完成这一行动。”要求列宁格勒军区“对爱沙
尼亚实施强大而坚决的突击。”
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下,9 月27 日,爱沙尼亚决定接受缔约建议。谢
利捷尔奉命再次飞赴莫斯科。谈判过程中,苏联又以“保卫苏联在爱沙尼亚
港口的海军基地和保证爱沙尼亚安定”为由,向爱沙尼亚提出了驻军3.5
万人的新要求,并责成爱沙尼亚方面立即作出答复。爱沙尼亚经受不住
苏联的步步紧逼,接受了苏联提出的所有要求,双方于9 月28 日也就是《苏
德边界和友好条约》签订那一天订立了《苏爱互助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
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提供一切援助,包括在两国的陆海边防受到任何欧
洲大国从波罗的海或通过拉脱维亚领土的侵犯或受到侵犯的威胁时提供军事
援助;苏联以优惠条件向爱沙尼亚军队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爱方授予苏联
在萨列马岛、希乌马岛以及帕尔迪斯基市租建海军基地和机场的权利,为了
保卫上述设施,苏联可向该地派驻严格限制数量的陆空军兵力;双方保证不
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联盟或集团;条约的实施不得损害双方的主权,
包括两国的经济制度和政体。秘密议定书对苏联驻爱军队人数、时机作了明
确规定:入驻需在欧洲战争期间,人数不得超过2.5 万。
苏爱互助条约签署后,苏联马上把目光转向拉脱维亚。10 月1 日,
苏联建议拉脱维亚就两国关系进行“磋商”。拉脱维亚总统兼总理
乌尼马尼斯考虑到苏德、苏爱条约的签订,对东欧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原
则上同意与苏签约。第二天,外交部长蒙捷尔斯赶至莫斯科,在苏爱模式的
基础上开始谈判。莫洛托夫说:“如果你们同意这个意见,那么我们就能够
确定原则了。我们需要在不冻海岸建立基地。”斯大林指出:“我们想谈谈
机场和军事防御问题。我们不会触动你们的宪法、机构、部委、或外交、财
政政策以及经济制度。我们的要求是由于德国与英法作战产生的。”
拉脱维亚代表团指出:总的来说这是走向友好的一步,但是它有可能导
致苏联对拉脱维亚的控制,而且在苏联驻军人数上苏方提出的5 万人,要求
过高,拉方需要慎重考虑。
10 月3 日,谈判继续进行,拉脱维亚代表团表示很难将苏联提供的条约
草案推荐给,而且无法向人民作出解释,蒙捷尔斯认为:“条约将被理
解为建立某种保护关系,对于爱好自由的人民来说,那是不可接受的,更何
况拉脱维亚目前完全足以保证本国的安全和间接地保证苏联的安全。”代表
团同时还反对苏联在两个不冻港及皮特拉格斯建立军事基地,并坚持要求把
苏联驻军限制在2 万人以下,以不超过拉军平时的人数,进驻的时间也只适
用于“目前欧战期间”,一俟欧战结束,驻军应立即撤回。莫洛托夫继续拒
绝了拉脱维亚代表团的建议,声称:“你们的建议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请考
虑一下局势吧!”斯大林补充说:“你们应当从最坏形势来考虑,你们不信
任我们,而我们也不信任你们。你们以为我们想侵占你们。我们本来可以现
在就直接这样做,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他劝慰代表团,苏联驻军只是一
支预防性的兵力。
经过持续、紧张、激烈的争论, 10 月5 日,双方签订互助条约。条约
内容与“苏爱互助条约”类似,苏联在拉的海军基地和机场为利耶帕亚、文
茨皮尔斯,驻军不超过2.5 万人。苏爱、苏拉条约签订后,就轮到立陶宛了。
按照苏德秘密协定,立陶宛本属德国的势力范围。9 月28 日,苏德友好和边
界条约又将它列入苏联的势力范围。30 日,莫洛托夫召见立陶宛驻莫斯科公
使纳特基亚维丘斯,要求谈判两国关系。10 月3 日,立陶宛外交部长乌尔布
什斯到达莫斯科,斯大林提出把维尔诺市及维尔诺省的部分地区归还给立陶
宛。同时以苏拉、苏爱条约为蓝本,签订一个互助条约,条约有效期20 年,
战时苏联驻军5 万人。乌尔布什斯指出,苏联方面提出的条约草案实际上是
对立陶宛的占领。斯大林指出“苏联无意威胁立陶宛的独立,相反,驻军是
对立陶宛的真正保障。”莫洛托夫威胁说,爱沙尼亚已签署了类似的条约,
拉脱维亚也表示同意,如果立陶宛拒绝,将破坏即将建成的防御体系。在苏
联的压力下,乌尔布什斯作出让步,但要求把苏联驻军的人数缩减到2.3 万
人,并只驻扎在维尔诺地区内。斯大林当即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苏联驻军
人数不能少于3.5 万人。
10 月4 日晨,立陶宛代表团返回首都考纳斯, 10 月7 日重返莫斯科,
立陶宛就苏军进驻时机等问题提出新建议,但苏方对此不感兴趣,并利用维
尔诺问题对立陶宛人施加压力,莫洛托夫威胁说:“苏联不可能使维尔
诺人民长期保持安定而不关注他们的要求。”立陶宛人如不接受互助条约,
就不能得到维尔诺。《真理报》也不断发出信息,声言要把这个城市划归西
白俄罗斯。白俄罗斯高级***则频频飞往维尔诺,以图“接收”产业和建
立苏维埃制度。
10 月10 日,立陶宛代表团接受了莫洛托夫的修订案,签订了《关于维
尔诺市和维尔诺省移交给立陶宛及关于苏联和立陶宛互助的条约》,条约内
容与苏爱、苏拉条约相同,苏联驻军可达2 万人。
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恩威并施、逼迫他们签订互助条约的行径敢怒不敢
言,他们对斯大林领导集团缺乏信任,对波罗的海三国未来的前途忧心重重,
蒙捷尔斯表白说:“这意味着拉脱维亚历史上的转折点。”乌尔布什斯则指
出:立陶宛是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签订条约的。爱沙尼亚的谢利捷尔则在签
约后就递交了辞呈。
在互助条约签订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欧战事的发展尚不明朗,苏联
取谨慎的观望政策。苏联的考虑是,英法与波罗的海三国有着良好的
关系,一旦英法取胜,苏联与德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协议将没有价值,苏联如
根据苏德协议对波罗的海三国取行动,英法将视为敌对性行动而出兵干
涉;而且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策只是区域性的,应服从全局的需要。为
此,苏联严禁军政***干涉波罗的海国家的内政, 1939 年10 月14
日,莫洛托夫致电驻考纳斯全权代表:“必须禁止同左翼团体的一切来往,
只能和、官方团体保持联系。”10 月21 日,波兹尼亚科夫更加尖锐地
指出,“你们——全权代表处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武官,在立陶宛应无条
件禁止干涉两党事务。”10 月23 日,莫洛托夫向驻塔林的全权代表尼肯金
娜也发出了同样指示:“你们应当明白不能出现干涉爱沙尼亚内部事务的任
何举动。”10 月25 日,国防人民委员部就红军进驻问题发布命令,要求全
体官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涉三国内政”,称“关于波罗的海国家实行‘苏
维埃化’的议论与我们的政策是根本矛盾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挑衅言
论…….如果军人中存在这种‘苏维埃化’的情绪和言论,就应当彻底清除,
今后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制止。”
由于苏联严格遵守互助条约所承诺的义务,取了不干涉内政的政策,
波罗的海三国在签订互助条约之初的胆怯恐惧心理逐渐消失,对苏联的
信任感也不断增强。双方的关系趋于平缓。
第二阶段:正式兼并阶段(1940
年5~8 月)
1940 年5 月10 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10 日,卢
森堡不战而降,15 日,荷军投降; 28 日,比军投降;英法军队连连受挫,
在敦刻尔克面临绝境。斯大林见德军顺利西进,英法两国也自身难保,出于
自身安全的需要,开始改变过去信守互助条约的政策,转而准备吞并波罗的
海三国。
5 月25 日,苏方声称,“在立陶宛机关的庇护下”,出现红军战士
失踪,照会立陶宛立即停止挑衅,否则苏联将取特别措施。立陶
宛为了止息苏联的愤怒,第二天答复要“立即进行详细调查”。28 日,
成立调查委员会。但是,苏联醉翁之意不在酒,继续促使冲突升级,坚
决拒绝与立陶宛调查机关进行任何合作。立陶宛方面为防止事态发展,一面
表示“衷心欢迎苏联对查明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一面进行了一系
列逮捕,并加强对苏军驻地附近居民的监视。6 月7 日,立陶宛总理梅尔基
斯,6 月11 日外文部长乌尔布什斯赴莫斯科,与苏方会谈,力争解决冲突。
6 月14 日又应莫洛托夫的要求免除了内政部长斯库恰斯和政治警察署署长波
维伊季斯的职务,以表示解决这一的诚意。
但是,苏联方面仍不断扩大事态,声称波罗的海三国缔结军
事同盟以反对苏联。然而,三国1934 年9 月12 日订立的同盟条约,不
仅曾被苏联视为集体安全的一部分,而且苏联在与三
国签订互助条约时也没有任何反对保持这一同盟的要求。1940 年6 月
14 日,苏联继续加大压力,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立陶宛力图使苏军
不能驻在立陶宛…….粗暴破坏了与苏联签订的互助条约,并准备侵犯苏联边
境。”并要求立陶宛: (1)将斯库恰斯、波维伊季斯送交法庭审判;
(2)在立陶宛组成“有能力、有决心保证忠实执行互助条约和坚决压制反对
者的; (3)保证“苏军自由通过立陶宛领土,以便部署在立陶宛的重
要中心,苏军人数应足以保证互助条约的实施和防止反驻军的挑衅行动。”
要求立陶宛在10 个小时内作出答复,否则“苏军将立即开进立陶宛”。
立陶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苏联最后通谍到期前15 分钟,乌尔布
什斯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一切要求。
立陶宛被迫就范后,苏联又故技重演,于6 月16 日向拉脱维亚公
使科钦什和爱沙尼亚公使列伊递交了声明,指责两国签署的波罗的海协定,
要求两国成立新并同意苏联驻军,限令在6 个小时内作出答复。两国政
府势单力薄,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了苏联提出的条件,原宣告辞职。
三国被迫让步后,苏联责成杰卡塔佐夫、日丹诺夫、维辛斯基
以特使身份分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谈判新的组成问题,三国
总统迫于苏方压力,完全接受了苏方指定的候选人,组成亲苏。帕列茨
基斯为立陶宛总理,基尔亨什廷为拉脱维亚总理,瓦列斯为爱沙尼亚总理。
苏军相继进驻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新的成立和苏军相继进驻
各国,实质上使三国完全丧失了独立性。三国在实行任何一项重要措施
时都得秉承莫斯科的指示或莫斯科代表的旨意行事。7 月14 日,三国同时进
行议会选举,宣布成立苏维埃。1940 年8 月初,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
会议决定吸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为苏联第14、第15、第16 个加
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正式被苏联兼并。苏联增加了17.4 万平方公里土
地, 586 万人口。
由于战端己开,各大国都有各自的打算,因此,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
在国际上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德国此时忙于西线作战,无暇东顾,而且也
不愿过早与苏联割断联系。当波罗的海三国请求德国居中调解时,德国的态
度是“这纯粹是苏联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事”,“德国无意干预波罗的海国家
的政治事务”。英法两国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在两次大战之间,他们曾把波
罗的海三国看作“欧洲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前哨”,苏联如果想兼并,必然遭
到西方国家的反对。但此时,英法军队在与德军作战中屡战屡败,既无力也
无暇顾及远在东欧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的行动也只能听
之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