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1大奖赛怎么回事?只有上海有吗
2.谁有F1哈密尔顿的资料 告诉我啊 越多越好 谢啦
3.排位赛的比赛
4.F1比赛时间,车队,车手...详解
5.F1大奖赛有多少站?分别是哪些?
F1大奖赛怎么回事?只有上海有吗
F1在很多国家都有分赛场,上海是其中一个,今年是倒数第二站,明年将会提前到第四站。
2009年的赛历:
3月29日 澳大利亚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4月05日 马来西亚 雪邦赛道
4月19日 中国 上海国际赛车场
4月26日 巴林 萨基尔赛道
5月10日 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赛道
5月24日 摩纳哥 蒙特卡洛赛道
6月07日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赛道
6月21日 英国 银石赛道
7月12日 德国 纽伯格林赛道
7月26日 匈牙利 亨格罗林赛道
8月23日 欧洲大奖赛 西班牙巴伦西亚赛道
8月30日 比利时 斯帕赛道
9月13日 意大利 蒙扎赛道
9月27日 新加坡 新加坡街道赛道
10月04日 日本 富士赛道
10月18日 巴西 英特拉格斯赛道
11月01日 阿联酋 阿布扎比赛道
2008年共18场比赛,2009年是17场(法国和加拿大退出)
谁有F1哈密尔顿的资料 告诉我啊 越多越好 谢啦
刘易斯·汉密尔顿,英国F1车手,毕业于剑桥大学艺术和科技学院,F1史上第一位黑人车手,F1历史上最年轻的年度冠军,成为F1史上首位夺取分站冠军的黑人车手。到2008赛季结束共获9次F1分站赛冠军,13次杆位,2008年夺得年度冠军。
中文名: 刘易斯·汉密尔顿
外文名: Lewis Hamilton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
出生日期: 1985年1月7日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
所属运动队: 英国F1车队
主要奖项: F1大奖赛冠军
重要: 2008年,首次夺取年度车手总冠军
全名:刘易斯·卡尔·戴维森·汉密尔顿Lewis Carl Didson Hamilton
国籍:英国
昵称:小汉,小黑,小孩,LH 刘易斯·汉密尔顿
生日:1985 年 1 月 7 日
出生地:英国 Stevenage
婚姻状况:单身
身高:1.74米 体重:68公斤
车队:迈凯轮车队(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车号:4
居住地:瑞士 爱好:足球、弹吉它、音乐、训练
现女友:与Nicole Scherzinger 在2011印度站前分手,具体时间不详,又与2012年情人节前夕复合,有传闻称两人将于2013年完婚。
职业:F1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 效力的F1 车队: ( 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迈凯伦车队
201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年度排名第五,积分227,登台次数为六次,一次夺得杆位,1个分站冠军 2010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年度排名第四,积分240,登台次数为九次,一次夺得杆位,3个分站冠军,5次最快圈速。 2009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年度排名第五,积分49, 登台次数为五次,四次夺得杆位,2个分站冠军。 2008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北京时间2008年11月3日在巴西站以1分的优势,成为当时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7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1分之差屈居年度车手积分榜第2位;4场冠军;2次最快圈速;5次杆位;12次头排发车;5次亚军和3次季军。 刘易斯·汉密尔顿庆祝胜利
2006 GP2 系列赛 : 与 ART 夺大奖赛冠军 ; 5 场冠军 ; 6 次最快圈速 ; 在纽伯格林首获双项胜利 ; 摩纳哥 GP2 比赛的杆位夺得者和冠军 ; 在银石本土比赛第二次获双项胜利 ; 7 次亚军和 2 次季军。 2005 F3 欧洲系列赛 : 与 ASM 夺 F3 Dallara-Mercedes 冠军 ; 15 场冠军 ; 10 次最快圈速 ; 13 次杆位 ; 还剩 4 场比赛就已经稳获锦标赛冠军 ; 在荷兰赞德沃特 ( Zandvoort) 获 F3 大师赛冠军 , 包括杆位和创下圈速纪录 ; 摩纳哥 F3 大奖赛冠军 , 包括 2 次杆位和 2 场冠军及 1 次最快圈速 ; 法国 Pau F3 大奖赛冠军 ; 2 次杆位 , 2 场比赛冠军和 2 次最快圈速。 2004 F3 欧洲系列赛 : 第 5 名 ; 1 场冠军和在 Norisring 获季军 ; 在纽伯格林获季军 ; 巴林 F3 Superprix 冠军。 2003 英国雷诺方程式 : 锦标赛冠军 ; 10 场冠军 ; 9 次最快圈速和 11 次杆位 ; 最后两轮比赛前已稳获总冠军。 2002 英国雷诺方程式 : 第 3 名 ; 3 场冠军 ; 3 次最快圈速 ; 3 次杆位 ; 雷诺方程式锦标赛第 5 名 ; 1 场冠军 3 次登台领奖 ; 参加了 9 轮比赛的其中 4 轮。 2001 英国雷诺方程式冬季系列赛 : 总第 5 名。 2000 A 方程式 : 欧洲冠军 ; 所有 4 轮比赛的冠军 ; 世界杯冠军 ; 被授予卡丁车世界 1 号车手奖 ; 在巴黎 Bercy 获大师赛冠军 ; BRDC‘ 新星 ' 会员的创立成员。 1999 欧洲大陆 A (ICA): 意大利 "Industrials" 冠军 , 少年级 ICA (JICA): 欧洲亚军 ; Trophy de Pomposa 冠军 , 意大利公开锦标赛第 4 名。 1998 少年级 ICA (JICA): 迈凯轮未来冠军系列赛第 2 名 ; 意大利公开锦标赛第 4 名 ; 被迈凯轮和梅塞德斯奔驰签约成为年轻车手支持项目的发展对象。 19 少年级 Yamaha 赛 : 超级英国冠军 ; 迈凯轮未来冠军系列赛冠军。 1996 Cadet 级别赛 : 迈凯轮未来冠军系列赛冠军 ; Sky TV 卡丁车大师赛冠军 ; 五国赛冠军。 1995 Cadet 级别赛 : 超级英国冠军 ; STP 冠军。
编辑本段大英帝国的希望
从来没有一个GP2车手受到如此多的关注,虽然他还没有加入F1,但许多人已经为他的未来猜想;他是欧洲F3和GP2的年度冠军,但人们更关注的是他的肤色,全英国都在等待,等待一个英国版的“老虎”伍兹,他就是刘易斯·汉密尔顿。 作为F1运动的发源地,英国人在F1中有着辉煌的历史,从当初的莲花车队到现在的迈凯轮、威廉姆斯,从斯图瓦特、希尔父子到目前的库特哈德,英国车手一共取得了7次车手世界冠军和134个F1分站赛冠军,但自从达蒙·希尔在1996年夺得车手世界冠军后,英国人已经十年没有染指车手世界冠军了。 刘易斯·汉密尔顿领奖
和许多F1车手一样,刘易斯·汉密尔顿也是从卡丁车、雷诺方程式、F3一步一步冲出重围的。早期汉密尔顿的成绩只能说是一般,只到2003年他取得了英国雷诺方程式锦标赛冠军,并在去年拿下了欧洲F3锦标赛冠军,今年又取得了GP2的世界冠军——三个进入F1前最重要的冠军头衔都被他揽入怀中。在失去了莱科宁后,迈凯轮的大门似乎已经为他打开,虽然车队宣布年底才宣布明年的车手名单。 一位潜力无限的英国车手效力于一支历史悠久的英国车队,没有比这更让英国人惬意了。在库特哈德离开迈凯轮后,无论是迈凯轮还是威廉姆斯车队都没有英国车手的影子,这多少让英国人有点不爽,而汉密尔顿恰好出现了,所以他就是救赎者。 刘易斯·汉密尔顿身上另一个现象是他的肤色,人们似乎想在他身上寻找“老虎”伍兹的影子,因为“F1第一个黑人车手”的光环已经打在汉密尔顿头上,也许肤色让他成为赞助商眼中的首选,也许现在伯尼比丹尼斯还着急。 在F1这个“引擎运动”中,有时候机会比车手本身的技术还重要,如果你本身不赖,加入一支大车队会让你拥有比别人多得多的成功机会。而汉密尔顿现在拥有比别人更好的机会,因为他即将加盟的是迈凯轮——这是小罗斯伯格和库比卡所眼红的,英国人有可能在其职业生涯的处子赛季就驾驶F1里最快的赛车,对于许多新人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即
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作为首次参加F1就连续9站站上领奖台的第一人 第一位黑人车手 2008年,首次夺取年度车手总冠军
编辑本段在F1比赛状况
07年度
第1站,在一度领先阿隆索大半场比赛的情况下,车队利用进站策略让阿隆 刘易斯·汉密尔顿
索在第2次出站后超掉,故只获得第3; 第2站,汉密尔顿起步超过马萨,并帮助阿隆索压制住了法拉利双雄,获得第2; 第3站,汉密尔顿没能创造一站一个台阶的记录,获得第2 第6站,加拿大站获得F1生涯第一个分站赛冠军 第10站,欧洲站由于正赛中因天气原因滑出赛道以及排位赛中在舒马赫弯爆胎,使得汉密尔顿以第9完赛,没有延续连续登上领奖台的记录
08年度
最终在巴西站荣获车手总冠军。
09年度
基于车子状况,在赛程上半段一直苦苦挣扎,但下半赛季强势回归,最终以第五的成绩走完09赛季
10年度
在红牛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抢下唯一一个杆位,并九次登上领奖台,最终以第四的成绩完成这一赛季的比赛。
11年度
在红牛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获得三场胜利,227分年终排名第5。
排位赛的比赛
排位赛是可以进行整体的(能包容各类别、各级别的参赛队一起竞赛)、开放的(允许参赛队中途加入和退出)、相对公平公正的(每一场比赛不影响其他参赛队名次),每一轮比赛后即可对参赛车队排名次,显示车队实力的竞赛制度。其运作流程和规则大致如下:
赛制安排
一、成立竞赛组委会。二、参赛队向竞赛组委会报名参赛。(设有n支参赛队注册)
三、竞赛组委会安排各参赛队的名次,即1,2,3,4,...,n名。方法有二种,一种根据以往参赛队的比赛成绩和名次来定;另一种由抽签来决定名次(一般为首次比赛时用)。然后进行分组,令1,2名为第一组;令3,4名为第二组;令5,6名为第三组;其他依次类推。若n为奇数,则位列第n名的参赛队首轮轮空。当竞赛为联赛时,指定每一组排名靠前的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
联赛制
四、当竞赛为联赛时,竞赛组委会应尽快将分组情况向各参赛队通报。各参赛队要把各自预定的赛场及比赛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前呈报组委会。如果有赛场优先选择权的参赛队没有向组委会呈报比赛场地及比赛时间,组委会可选择其比赛对手所预定的赛场及比赛时间。如果某小组的两个参赛队都未呈报预定的比赛赛场及比赛时间,组委会可为这个小组指定赛场及比赛时间。确定了比赛场地和时间后,组委会应尽快通知各参赛队和赛场,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通报赛程信息,以利参赛队备战、赛场售票、电视台安排转播等事项的开展。(确定比赛时间和赛场时应充分考虑避开恶劣气象、自然灾害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如遇突发性的客观因素而不能按比赛时,可在下一轮比赛前尽快另行安排比赛,如实在无法比赛,可抽签来决定该小组两个参赛队的胜负。)
五、每一轮比赛各小组必须分出胜负。如果是足球比赛,若九十分钟比赛结果为平局,则要踢加时赛;若加时赛结束仍然为平局,则要互踢点球;若互踢点球后仍然为平局,则抽签决定胜负。
六、每一轮竞赛结束后,竞赛组委会判定第一组的胜队为第一名,第一组的负队为第二名,第二组的胜队为第三名,第二组的负队为第四名,依次类推,可确定其他参赛队的本轮名次,若参赛队数为奇数,则轮空参赛队为最后一名而且按胜队算。
七、如果不到竞赛最后一轮结束,竞赛组委会将各参赛参赛队重分组,每个小组的组成方法是:先从还未分组的参赛队中选取排名最高的参赛队,然后从排名仅次于这支参赛队的两个参赛队中再选取一支参赛队(或与仅剩的一支参赛队)组成一个比赛小组。从两个参赛队中再选取一支参赛队的规则是若这两个参赛队前一轮比赛各有胜负,则选取胜队;否则就选取排名高的参赛队。分剩的最后一支参赛队将轮空。先分的组其组别排名靠前;后分的组其组别排名依次靠后。
竞赛制
当竞赛为联赛时,每个小组中有个参赛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其一般规则是若分到同组的两个参赛队上一轮比赛各有胜负,则胜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否则排名高的参赛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
然后竞赛运作转入上述第四条的流程,整个竞赛可就此循环至最后一轮。
八、最后一轮竞赛结束后,可进入总决赛阶段。由第一组的胜队与第二组的负队捉对比赛,第一组的负队与第二组的胜队捉对比赛。两场半决赛的胜队进行冠亚军决赛;负队则争夺季军。
九、以后赛季的第一轮比赛的分组,竞赛组委会可依据上一年度最后一轮比赛后的参赛队排名次序,按照上述第七条的规则进行比赛分组。
十、竞赛中如果有参赛队违规退出比赛,若退出时一轮比赛已结束,而且还未公布下一轮比赛分组信息,竞赛组委会可将其除名,然后按照第七条规则进行分组。若退出时已公布下一轮比赛分组信息,而且下一轮竞赛尚未结束,则判其同组的对手胜出。
十一、竞赛中如果有一个参赛队新加入,竞赛组委会可将在其排在相应类别参赛队的最后。如果有多支参赛队同时加入,组委会可按类别分别抽签来决定加入参赛队的名次,并且排在各相应类别参赛队的最后。然后组委会按照第七条规则进行比赛分组。
十二、若有参赛队因某种原因需缺席某轮比赛(如参加竞赛组委会认可的国际赛事而与比赛冲突),可向组委会提前(如七天以上)提出暂时退出竞赛,组委会若同意,可记录其退出时的竞赛排名名次(包括总排名的名次和按参赛队类别排名的名次),待该参赛队重返时就取这两个名次中的较优惠的名次,插在即时具有相同总名次或类别名次的参赛队前。然后组委会按照第七条规则进行比赛分组。 一、整体性和包容性。这种赛制能容纳各级别、各类别的参赛队在一个体系中比赛,各参赛队依据战绩即可获得相应的排位和名次,免去了一年一度的升降级,可以开展不限参赛队数量的联赛。
二、开放性和稳定性。允许随时增减参赛队而不会影响竞赛平稳运行。
三、竞争性。每一轮比赛各参赛队都面临排位竞争,因此优胜劣汰的效应显著而且持续,有利于提高比赛质量。
四、公正公平性。由于这种赛制各小组每场比赛的结果不会影响第三方参赛队的排名次序,因此有利于抑制暗箱操作。
以上排位赛的特点都优于循环赛。但这种赛制每一轮比赛的赛场和时间是在其前一轮的比赛后才能确定,而不象循环赛那样,在联赛开始前就能全部确定而且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需要竞赛组委会、参赛队、赛场方面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与观众、媒体进行沟通,进而保障竞赛顺利进行。 排位赛制度是变化最大的规则。2005年中实行的是单圈排位制,车手在周六依次在赛道上跑一个单圈,根据用时决定正赛的发车位置。而在2006年中,单圈排位制将被新的三阶段淘汰制所替代,而且在整个排位时段中可以有多部赛车出现在赛道上,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两个15分钟的阶段和最后一个20分钟的阶段,每个阶段中间相隔5分钟的间隔时间。
第一阶段:从14点到14点15分,所有赛车都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车手可以自行选择在这一阶段的任意时间出场,所跑圈数也没有限制。在此阶段结束的时候,最慢的五部赛车(只计算此阶段结束前所完成的单圈)将不能参加排位阶段中剩下的比赛,它们将排在发车区的最后五位。剩余15部赛车的计时将被清除。
第二阶段:在经过了5分钟的休息后,从14点20到14点35,15部剩余的赛车将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车手同样可以在这一阶段的任意时间出场,所跑圈数也没有限制。在此阶段结束时,最慢的五部赛车(只计算此阶段结束前所完成的单圈)将不能继续参加排位阶段中剩下的比赛,它们只能排在发车区的第十一到第十五的位置。剩余10部赛车的计时将被清除。
第三阶段:经过另外一个5分钟的休息,从14点40到15点,10部剩下的赛车将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计时清零,最后这20分钟的比赛将由剩下的10部赛车进行淘汰赛,以决定杆位和前10位的发车位置。同样,这些赛车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跑足够的圈数。
注意:在前两个15分钟的阶段,赛车可以使用任意燃油负载,而且在这两阶段中被淘汰的车手可以在正式比赛开始前重新加油。不过,前10名的车手必须带着他们在正赛中使用的油量进行最后20分钟的比赛。他们在离开维修站之前要接受称重,在这20分钟内所消耗的燃油可以在此阶段比赛结束后进行补充。
在排位赛过程中,如果一名车手被认为在赛道上做出了不必要的停车,或妨碍了其他车手,那他的计时将被取消。
以上程序是根据有20部赛车参赛的情况下制定。如果比赛中出现了22部赛车,那在第一、第二阶段中所淘汰的赛车将为6部,如果有24部赛车参赛,那第一、二两个阶段中将分别淘汰6部赛车,剩下的12部赛车一齐参加第三阶段的比赛。
在排位赛过程中,如果赛会仲裁认为某个车手故意在赛道上停车或者以任何方式妨碍其他车手,那他的计时将被取消。
新的排位赛规则是否一定比旧的单圈排位制好还有待比赛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规则下的排位赛更加精彩了。各个阶段的排位赛中会有多部赛车同时出现在赛道上,就会出现更多的超车场面,这无疑是车迷们最喜闻乐见的。当然车队的策略也更加重要了。
引擎
在2006年,引擎的尺寸从先前的3升V10减少至2.4升V8,目的是降低成本并增加安全性。在相同的引擎转速下,这一变化会使得峰值功率比2005年的V10引擎降低大约200bhp,这样可能会使得大多数赛道上的单圈计时增加5秒钟左右。如果一些车队不能研发有竞争力的V8引擎,那国际汽联也许会允许他们使用2005规格的V10引擎。汽联将对所有V10引擎进行转速限制,以保证其性能相当于V8引擎。根据情况,唯一将赛季使用限制性V10引擎的很可能是红牛之队,FIA已经批准这支车队可以使用限制版本的V10引擎来参赛。
引擎规格:
1、只能使用4冲程往复式活塞引擎。
2、根据规定,引擎的排量不能超过2400cc。
3、禁止使用增压。
4、所有引擎都必须有8个缸体,并以90o夹角成V字形排列,每个缸体的标准部分必须是圆形的。
5、引擎的每个缸体必须有两个进气和两个排气阀。
6、备用引擎:仅适用于2006和2007年,国际汽联保留让任意车队使用符合2005年引擎规格规定的引擎之权力,但其最大曲轴旋转速度不能超过汽联所设置的极限,这种引擎只能让那些无能力研发有竞争力的2.4升V8引擎的车队使用。
减小引擎排量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安全性,但由于马力降低而导致赛车速度减慢也是让车迷感到失望的一点。2005年由于使用一套轮胎的规定,使得比赛的单圈速度比2004年有所降低,而06年降低了引擎功率,有可能单圈速度更低,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各车队在赛季进行的时候会在规则允许下进行改进,以提高赛车的速度。
轮胎
2005年,F1比赛中取消了换胎规则,每个车手在一个大奖赛的排位赛和正式比赛中只能使用一套轮胎。而在2006赛季中,正赛中的换胎制度将重新回到一级方程式中。这一做法背后的原因是考虑倒引擎尺寸已经减小,允许换胎不会让赛车获得太多的性能增益。相比2005年,车手可以使用的轮胎也稍有增加:7套干胎、4套雨胎和3套暴雨胎。车手必须在排位赛之前最后决定要使用的干胎。
锦标赛中的轮胎供应和比赛中轮胎的限制。
1、轮胎数量
a) 在每站比赛中,每个车手所使用的轮胎都不能超过7套干胎、4套雨胎和3套暴雨胎。每套轮胎包括两支前轮胎和两支后轮胎,所有这些轮胎都应当是同一规格的。
B)如果在某站比赛中发生更换车手的情况,那新车手必须使用分配给原来车手的轮胎。如果新车手是第三车手,那他在第一天练习赛中所使用的轮胎将不计算在其所使用的总轮胎套数之内。
2、轮胎管理:
a) 将在某个分站赛中使用的所有轮胎侧壁都必须标上一个特殊的标识符。
b) 除了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由赛会仲裁会议确定是否是不可抗力情况),所有将要在分站赛中使用的轮胎都必须在首次检录之后交给国际汽联技术代表进行分配。
c) 在某个分站赛中任何时候,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可以根据其判断,从车队制定供应商所提供的相关备用胎中选择车队或车手所使用的备用干胎。
d) 如果参赛者想要用未曾使用的相同轮胎替换某个未曾使用过的轮胎,那这两种轮胎都必须呈交国际汽联技术代表。
e) 如果使用没有相应标识符的轮胎,那将导致相关车手的排位成绩被取消或者被禁止参加该次比赛。
f) 使用电阻加热元件的毯子是唯一允许的轮胎加热设备。
3、轮胎的使用:
a) 在排位赛开始之后,车手所使用的干胎规格不能超过一种。
b) 在排位赛开始之前,只有在比赛监督宣布赛道是潮湿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雨胎和暴雨胎,此后暴雨胎、雨胎和干胎都可以在余下的比赛中使用。
d)比赛所使用的是带凹槽的轮胎。如果轮胎性能受到高磨损率或者使用凹槽已经被磨损得不可见的轮胎的影响,那国际汽联保留在任何时候测量剩余凹槽深度的权力。
重新允许换胎的规则曾引起一些车队的反对,特别是那些对法拉利比较反感的车队,甚至有人称,这条规则就是为了让法拉利重整旗鼓而修改的。但无论如何,多数的车队和车迷认为,不准换胎不仅给比赛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使车队战术变得过于简单起来,以往的换胎策略曾经让比赛充满了更多的悬念和精彩,而比赛中,赛车进站时显得更冷清了一些,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只是做检查性的工作。
四:周末安排
大奖赛周末的安排产生了小小的变化,星期六上午将进行一个1小时的练习赛,而不是两个45分钟的练习赛。练习赛时间为11点到12点之间,排位赛开始时间比以前推后了1个小时,从14点开始。
五:车队与车手
车队方面,超级亚久里的加入也打破了原本10支参赛车队的格局。原有的乔丹车队被俄罗斯富商收购更名为米德兰;米纳尔迪退出了F1,红牛借机买下,成功的组建了自己的第二支车队;本田从“垂帘听政”真正的走向了前台,把原有的英美车队变成了本田车队;还有宝马不甘心再充当绿叶,结束了和威廉姆斯的合作,买下了原来的索伯车队。2006赛季的F1车队真正完成了一次大手术。
车手方面,只有雷诺、迈凯轮、丰田和红牛还保持着参赛阵容。其他车队有人员变动,巴里切罗“叛逃法拉利”;海德菲尔德被宝马“挖角”;佐藤在最后时刻再“上岗”...。
车队车手阵容:
编号 车队 05赛季车手阵容 06赛季车手阵容
1 雷诺阿隆索(西班牙) 阿隆索(西班牙)
2费斯切拉(意大利) 费斯切拉(意大利)
3 迈凯轮雷克南(芬兰) 雷克南(芬兰)
4蒙托亚(哥伦比亚) 蒙托亚(哥伦比亚)
5 法拉利 迈克尔-舒马赫(德国) 迈克尔-舒马赫(德国)
6 巴里切罗(巴西) 菲利普-马萨(巴西)
7 丰田 拉尔夫-舒马赫(德国) 拉尔夫-舒马赫(德国)
8特鲁利(意大利) 特鲁利(意大利)
9 威廉姆斯 马克-韦伯(澳大利亚) 马克-韦伯(澳大利亚)
10 海德菲尔德(德国) 尼科-罗斯伯格(德国)
11 本田(英美) 简森-巴顿(英国) 巴里切罗(巴西)
12佐藤琢磨(日本) 简森-巴顿(英国)
14 红牛 大卫-库塔(英国) 大卫-库塔(英国)
15里尤兹(意大利)/克莱恩(奥地利) 克莱恩(奥地利)
16 宝马(索伯) 维伦纽夫(加拿大) 海德菲尔德(德国)
17 菲利普-马萨(巴西) 维伦纽夫(加拿大)
18 米德兰 (乔丹)蒙泰罗(葡萄牙)阿尔伯斯(荷兰)
19卡菲基恩(印度) 蒙泰罗(葡萄牙)
20 红牛之队(米纳尔迪) 阿尔伯斯(荷兰) 里尤兹(意大利)
21 弗里萨切(奥地利)斯毕德(美国)
22 超级亚久里 - 佐藤琢磨(日本)
23 -井出有治(日本) 1将用全新的三段淘汰制排位赛。新排位赛的规则相比以前的单圈制复杂了很多,为了帮助车迷更好的观看排位赛,我们做出如下F1新排位赛规则详解:
基本思想:三阶段淘汰制 可换胎自由跑
排位赛将于比赛周末的周六14:00开始。总共一小时的排位赛分为三个阶段:15分钟+
15分钟+20分钟。前两个阶段的排位赛各淘汰一部分慢车:22-6=16(决定17到22名),16-6=10(决定11到16名),剩下的10部赛车在第三阶段决定1到10名)。在各自阶段内参赛车手可以自由决定出场时间和行驶圈数。
关于轮胎:服从新的轮胎规则
排位赛没有对轮胎的使用做特殊要求。也就是说排位赛服从2006F1大奖赛的轮胎规则,即:一场大奖赛期间,一位车手最多只能使用七套干胎,四套湿胎,三套雨胎。在排位赛开始之后,每位车手只能使用一种组分的干胎。也就是说,车队需在排位赛开始前决定所使用轮胎的组分种类。
关于用油:前10名排位赛中决定 后12名正赛前决定
这套复杂的排位赛用油规则可以简单理解为:排位赛不限制所有赛车的载油量,但是不允许排位赛前10名的赛车在第三阶段排位赛开始后随意加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排位赛开始后,所有赛车允许以任何载油量进行排位。排位赛前两个阶段被淘汰的赛车(11到22名)允许在正式比赛前加入任意数量的正式比赛用油。参加排位赛第三阶段的赛车(1到10名)需要在第三阶段排位赛开始前为赛车加入正式比赛用油。平排位赛结束后,赛会将为参加第三阶段排位赛的10部赛车补充它们在第三阶段排位赛中所消耗的燃油,此后直到正式比赛开始这些赛车不允许再次加油。赛会在排位赛后为前10部赛车补充燃油的程序被称为“燃油借贷”。
燃油借贷:引入110%圈速规则
第三阶段排位赛中只有当参赛车手的单圈用时在该车手在本阶段排位赛所创最快单圈用时的110%以内的前提下,该单圈才被记为有效燃油借贷圈。也就是说,如车手在第三阶段排位赛的某个圈速慢于自己在本阶段排位赛中最快圈速的的110%,那么排位赛后赛会将不为该赛车补充其在该圈的用油。其中涉及的具体单圈用油量,由赛参考实际情况而决定。
备注:赛车在进入赛道参与首次排位到正赛开始时仍然执行FIA名为“parc ferme conditions”的系统,我们姑且称之为“验车区管制”。在验车区管制下,赛车已允许更换轮胎和加注燃油,但须受到以下限制:赛车可以在排位赛的前40分钟的任何时候加注燃油,在前两阶段被淘汰的10辆赛车,可以在正赛时维修站开放前加注燃油。参与最后20分钟排位的10辆赛车,必须在排位前加注好他们在正赛中使用的油量。在比赛开始前,参与第三阶段排位的10辆赛车可以由赛会为他们的赛车补充燃油。
F1比赛时间,车队,车手...详解
赛程
2011年3月11-13日 巴林大奖赛 巴林国际赛车场 巴林站正赛13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取消)
2011年3月25-27日 澳大利亚大奖赛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澳大利亚站正赛27日比赛时间:14:00(北京时间)
2011年4月8-10日 马来西亚大奖赛 雪邦赛道 马来西亚站正赛10日比赛时间:16:00(北京时间)
2011年4月15-17日 中国大奖赛 上海国际赛车场 中国站正赛17日比赛时间:15:00(北京时间)
2011年5月6-8日 土耳其大奖赛 伊斯坦布尔赛道 土耳其站正赛8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5月20-22日 西班牙大奖赛 加泰罗尼亚赛道 西班牙站正赛22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5月27-29日 摩纳哥大奖赛 赛道 摩纳哥站正赛29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6月10-12日 加拿大大奖赛 吉尔-维伦纽夫赛道 加拿大站正赛13日比赛时间:00:00(北京时间)
2011年6月24-26日 欧洲大奖赛 瓦伦西亚街道赛道 欧洲站正赛26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7月8-10日 英国大奖赛 银石赛道 英国站正赛10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7月22-24日 德国大奖赛 霍根海姆赛道 德国站正赛24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7月29-31日 匈牙利大奖赛 布达佩斯赛道 匈牙利站正赛31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8月26-28日 比利时大奖赛 斯帕赛道 比利时站正赛28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9月9-11日 意大利大奖赛 蒙扎赛道 意大利站正赛11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9月23-25日 新加坡大奖赛 新加坡街道赛道 新加坡站正赛25日比赛时间:20:00(北京时间)
2011年10月7-9日 日本大奖赛 铃鹿赛道 日本站正赛9日比赛时间:14:00(北京时间)
2011年10月14-16日 韩国大奖赛 灵岩郡赛道 韩国站正赛16日比赛时间:14:00(北京时间)
2011年10月28-30日 印度大奖赛 印度捷披Jaypee国际赛车场 印度站正赛30日比赛时间:11:30(北京时间)
2011年11月11-13日 阿布扎比大奖赛 亚斯码头赛道 阿布扎比站正赛13日比赛时间:21:00(北京时间)
2011年11月25-27日 巴西大奖赛 英特拉格斯赛道 巴西站正赛28日比赛时间:00:00(北京时间)
车队/车手Red Bull Racing Renault
1 Sebastian Vettel (DEU)
2 Mark Webber (AUS)
McLaren Mercedes
3 Jenson Button (GBR)
4 Lewis Hamilton (GBR)
Ferrari
5 Fernando Alonso (ESP)
6 Felipe Massa (BRA)
Mercedes
7 Michael Schumacher (DEU)
8 Nico Rosberg (DEU)
Renault
9 Robert Kubica (POL)
10 TBA
Williams Cosworth
11 Rubens Barrichello (BRA)
12 TBA
Force India Mercedes
14 TBA
15 TBA
Sauber Ferrari
16 Kamui Kobayashi (JPN)
17 Sergio Perez Mendoza (MEX)
STR Ferrari
18 TBA
19 TBA
Lotus Renault
20 Jarno Trulli (ITA)
21 Heikki Kovalainen (FIN)
HRT Cosworth
22 TBA
23 TBA
Virgin Cosworth
24 TBA
25 TBA
F1大奖赛有多少站?分别是哪些?
2000年F1赛程
2004年4月4日
第一站3月12日澳大利亚大奖赛Australia墨尔本赛道Melbourne
第二站3月26日巴西大奖赛Brazil圣保罗赛道Sao Paulo
第三站4月9日圣马力诺大奖赛San Marino伊莫拉赛道Imola
第四站4月23日英国大奖赛Britain银石赛道Silverstone
第五站5月7日西班牙大奖赛Spain巴塞罗那赛道Barcelona
第六站5月21日欧洲大奖赛Europe纽博格林赛道Nurburgring
第七站6月4日摩纳哥大奖赛Monaco赛道Monaco
第八站6月18日加拿大大奖赛Canada蒙特利尔赛道Montreal
第九站7月2日法国大奖赛France马格尼赛道Magny-Cours
第十站7月16日澳地利大奖赛Austria斯潘博格赛道A1-Ring
第十一站7月30日德国大奖赛Germany霍肯海姆赛道Hockenheim
第十二站8月13日匈牙利大奖赛Hungary布达佩斯赛道Budapest
第十三站8月27日比利时大奖赛Belgium斯帕赛道Spa-Francorchamps
第十四站9月10日意大利大奖赛Italy蒙扎赛道Monza
第十五站9月24日美国大奖赛United States印弟安诺波利斯赛道Indianapolis
第十六站10月8日日本大奖赛Japan铃鹿赛道Suzuka
第十七站10月22日马来西来大奖赛Malaysia吉隆坡赛道Kuala Lumpur
2001年F1赛程
2004年4月4日
第一站3月4日澳大利亚大奖赛Australia墨尔本赛道Melbourne
第二站3月18日马来西来大奖赛Malaysia吉隆坡赛道Kuala Lumpur
第三站4月1日巴西大奖赛Brazil圣保罗赛道Sao Paulo
第四站4月15日圣马力诺大奖赛San Marino伊莫拉赛道Imola
第五站4月29日西班牙大奖赛Spain巴塞罗那赛道Barcelona
第六站5月13日澳地利大奖赛Austria斯潘博格赛道A1-Ring
第七站5月27日摩纳哥大奖赛Monaco赛道Monaco
第八站6月10日加拿大大奖赛Canada蒙特利尔赛道Montreal
第九站6月24日欧洲大奖赛Europe纽博格林赛道Nurburgring
第十站7月1日法国大奖赛France马格尼赛道Magny-Cours
第十一站7月15日英国大奖赛Britain银石赛道Silverstone
第十二站7月29日德国大奖赛Germany霍肯海姆赛道Hockenheim
第十三站8月19日匈牙利大奖赛Hungary布达佩斯赛道Budapest
第十四站9月2日比利时大奖赛Belgium斯帕赛道Spa-Francorchamps
第十五站9月16日意大利大奖赛Italy蒙扎赛道Monza
第十六站9月30日美国大奖赛United States印弟安诺波利斯赛道Indianapolis
第十七站10月14日日本大奖赛Japan铃鹿赛道Suzuka
2002年F1赛程
2004年4月4日
2002年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赛程安排
第一站3月3日澳大利亚大奖赛Australia墨尔本赛道Melbourne
第二站3月17日马来西来大奖赛Malaysia吉隆坡赛道Kuala Lumpur
第三站3月31日巴西大奖赛Brazil圣保罗赛道Sao Paulo
第四站4月14日圣马力诺大奖赛San Marino伊莫拉赛道Imola
第五站4月28日西班牙大奖赛Spain巴塞罗那赛道Barcelona
第六站5月12日澳地利大奖赛Austria斯潘博格赛道A1-Ring
第七站5月26日摩纳哥大奖赛Monaco赛道Monaco
第八站6月9日加拿大大奖赛Canada蒙特利尔赛道Montreal
第九站6月23日欧洲大奖赛Europe纽博格林赛道Nurburgring
第十站7月7日英国大奖赛Britain银石赛道Silverstone
第十一站7月21日法国大奖赛France马格尼赛道Magny-Cours
第十二站7月28日德国大奖赛Germany霍肯海姆赛道Hockenheim
第十三站8月18日匈牙利大奖赛Hungary布达佩斯赛道Budapest
第十四站9月1日比利时大奖赛Belgium斯帕赛道Spa-Francorchamps
第十五站9月15日意大利大奖赛Italy蒙扎赛道Monza
第十六站9月29日美国大奖赛United States印弟安诺波利斯赛道Indianapolis
第十七站10月13日日本大奖赛Japan铃鹿赛道Suzuka
2003年F1赛程
2004年4月4日
2003年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赛程安排
第一站3月9日澳大利亚大奖赛Australia墨尔本赛道Melbourne
第二站3月23日马来西来大奖赛Malaysia吉隆坡赛道Kuala Lumpur
第三站4月6日巴西大奖赛Brazil圣保罗赛道Sao Paulo
第四站4月20日圣马力诺大奖赛San Marino伊莫拉赛道Imola
第五站5月4日西班牙大奖赛Spain巴塞罗那赛道Barcelona
第六站5月18日澳地利大奖赛Austria斯潘博格赛道A1-Ring
第七站6月1日摩纳哥大奖赛Monaco赛道Monaco
第八站6月15日加拿大大奖赛Canada蒙特利尔赛道Montreal
第九站6月29日欧洲大奖赛Europe纽博格林赛道Nurburgring
第十站7月6日法国大奖赛France马格尼赛道Magny-Cours
第十一站7月20日英国大奖赛Britain银石赛道Silverstone
第十二站8月3日德国大奖赛Germany霍肯海姆赛道Hockenheim
第十三站8月24日匈牙利大奖赛Hungary布达佩斯赛道Budapest
第十四站9月14日意大利大奖赛Italy蒙扎赛道Monza
第十五站9月28日美国大奖赛United States印弟安诺波利斯赛道Indianapolis
第十六站10月12日日本大奖赛Japan铃鹿赛道Suzuka
2004年F1赛程
2004年4月4日
2004年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赛程安排
第一站3月7日澳大利亚大奖赛Australia墨尔本赛道Melbourne
第二站3月21日马来西来大奖赛Malaysia吉隆坡赛道Kuala Lumpur
第三站4月4日巴林大奖赛巴林赛道
第四站4月25日圣马力诺大奖赛San Marino伊莫拉赛道Imola
第五站5月9日西班牙大奖赛Spain巴塞罗那赛道Barcelona
第六站5月23日摩纳哥大奖赛Monaco赛道Monaco
第七站5月30日欧洲大奖赛Europe纽博格林赛道Nurburgring
第八站6月13日加拿大大奖赛Canada蒙特利尔赛道Montreal
第九站6月20日美国大奖赛United States印弟安诺波利斯赛道Indianapolis
第十站7月4日法国大奖赛France马格尼赛道Magny-Cours
第十一站7月11日英国大奖赛Britain银石赛道Silverstone
第十二站7月25日德国大奖赛Germany霍肯海姆赛道Hockenheim
第十三站8月15日匈牙利大奖赛Hungary布达佩斯赛道Budapest
第十四站8月29日比利时大奖赛
Belgium斯帕赛道Spa-Francorchamps
第十五站9月12日意大利大奖赛Italy蒙扎赛道Monza
第十六站9月26日中国大奖赛
China上海赛道Shanghai
第十七站10月10日日本大奖赛Japan铃鹿赛道Suzuka
第十八站10月24日巴西大奖赛Brazil圣保罗赛道Sao Paulo
2005年F1赛程
2005年2月19日
站次大奖赛时间地点
1澳大利亚大奖赛3月6日阿尔伯特公园
2马来西亚大奖赛3月20日雪邦
3巴林大奖赛4月3日巴林
4圣马力诺大奖赛4月24日伊莫拉
5西班牙大奖赛5月8加泰罗尼亚
6摩纳哥大奖赛5月22日
7欧洲大奖赛5月29日纽伯格林
8加拿大大奖赛6月12日蒙特利尔
9美国大奖赛6月19日印第安纳波利斯
10法国大奖赛7月3马尼库尔
11英国大奖赛7月10银石
12德国大奖赛7月24霍根海姆
13匈牙利大奖赛7月31布达佩斯
14土耳其大奖赛8月21伊斯坦布尔
15意大利大奖赛9月4蒙扎
16比利时大奖赛9月11斯帕
17巴西大奖赛9月25英特拉格斯
18日本大奖赛10月9铃鹿
19中国大奖赛10月16上海
06年的赛程就是一楼的
07年的看://sports.sina.cn/f1/2006-08-29/171824263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