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男生,上高2,身高179.5cm,体重57kg,弹跳是助跑能摸到篮圈,在校队打
2.足球是篮球的3倍
我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男生,上高2,身高179.5cm,体重57kg,弹跳是助跑能摸到篮圈,在校队打
你好,在我看来,你需要练弹跳,像吴悠一样能扣篮后先打进CUBA,再寻求突破
以下是练弹跳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提升空间的~! 至于后期的效果 那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练习小腿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练力量小腿就会变粗!!!所以小腿的练习不能在短时间练成。说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上楼梯的时候踮着脚走就OK了!大家要注意练玩了之后要对肌肉放松,不然肌肉回练死,那样就是肌肉很发达,一点也不能跳!!
跳得高还是不高,主要是靠小腿肌肉的爆发力和力量来决定。所以就是说小腿发达不发达是弹跳的关键。
误区:有很多增加弹跳的方法比如说:蛙跳,站马步等。你们可以自己实践一下,你跳20个蛙跳或者站10分钟马步,第2天看是大腿酸痛还是小腿酸痛。(我是自己试过了,第2天小腿没感觉)所以,这些运动只是锻炼大腿肌肉的。
方法:我觉得这几个方法很有效。
脚尖掂在楼梯(厚书,门槛等)上,脚后跟悬空,然后脚尖用劲,让身体上下来回运动。做个50次左右,你就会感觉小腿很紧蹦。然后再做10个。休息几个小时再做。这个方法不累,而且随处可做。很好!
附加练小腿爆发力的方法:从1米处往地面跳,落地之后再迅速跳起来。
给你3个练习弹跳的 很全面的 比好多了~~是吧~~
://v.youku/v_show/id_XNjAxOTEwMA==.html
://v.youku/v_show/id_XMzcxMzU4Njg=.html
://v.youku/v_show/id_XMzcxMzYyMDA==.html
以上3个都是练习弹跳以及爆发力的训练 很有用的
还有一点,做的时候可以放点欧美的歌,强烈点的:比如LINKIN PARK的,可以激发全身的潜能。
另外还有一种积极的方法如心里暗示,就是坚定自己能够完成!
生活习惯:除此之外,日常的运动很重要:
有空多跳绳,折返跑,摸篮筐之类的。
平常生活最忌讳抽烟喝酒还有通宵,非常损身体
另外伤病也是一大阻碍!
饮食:训练时会长肌肉,多吃蛋白质的食物;
天天坚持引用牛奶,鸡蛋,豆类。记住多吃蔬菜,很重要!
恒心: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坚持,切记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训练再好,不坚持等于无用功,我们就以半年为一个单位吧。
坚持以上所有注意事项达半年之久
希望纳
足球是篮球的3倍
国人篮球观赏率是足球的3倍?
2014-08-08 11:25:54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世界杯引发了全国性的足球热潮,图为球迷在酒吧露天看球。 早报记者 张新燕 图
早报记者 马作宇
从2013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始每年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调查。在去年20岁-69岁人群调查的基础上,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又将调查范围扩展至6岁-69岁的人群。与2013年相比,体育总局在调查中新增加了一项“体育赛事观赏”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大众观赏率(包括在电视机前和比赛现场观看)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篮球(34.9%)、足球(10.4%)、乒乓球(7.1%)、体操(6.8%)、羽毛球(5.9%)。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观赏前五位的体育项目一致,但篮球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特别是在乡村。
从性别看,男性以篮球、足球和乒乓球为主要观赏项目,比例分别为45.9%、15.0%、5.9%。而女性则更多地观赏篮球,比例为22.9%,其次为体操11.8%、羽毛球8.7%。
这项新增调查结果,一经发布便在各大网站论坛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质疑这项调查的权威性。对于今年拥有巴西世界杯的足球而言,为何会被篮球甩开如此大的距离?
调查时间赶上篮球旺季
体育总局表示,2013年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调查”只分布在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山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甘肃省这10个省份,而今年的调查已经覆盖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根据体育总局显示,调查时间仅仅分布于3月份至5月份之间,获取有效样本共计90929例,这不免让“体育赛事观赏”这项调查结果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体育赛事拥有很强的“季节性”,不同的体育赛事有不同的淡季和旺季之分。
对于篮球而言,最受国人关注的两大赛事无疑是CBA和NBA。2013-2014赛季的CBA从去年11月份正式打响,直至今年的2月18日正式拉开季后赛的大幕。而新疆广汇与北京金隅之间的冠军之争则是在3月中旬。对于观众而言,这无疑是CBA的焦点之战,自然备受关注。根据中国篮协负责联赛商务推广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整个联赛平均上座率为70%,北京广东的球市甚至能到100%。
虽然CBA的球馆普遍只能容纳下数千人,但庞大的电视观众群成为篮球问鼎“体育赛事观赏”调查的一大原因。据报道,2014年3月19日至3月30日在新疆和北京打响的2013-2014赛季CBA总决赛,全国范围内有1.62亿观众通过CCTV5或地方体育电道收看了六场决赛的直播。
相对于CBA联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NBA赛事在中国的观众基础更加庞大。赛季更为冗长的NBA赛事每年都在4月中旬进入更为吸引观众的季后赛,而在白天转播的NBA赛事,也为不少球迷观看比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世界杯数据没统计
说完篮球的赛事季节性,再说足球赛事。根据巴西知名体育经济机构“Pluri Consultoria”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世界足球联赛上座率排行榜,中超排名位,位列全球第十。中超联赛场均18571名观众,比去年场均18740人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但在亚洲范围内,中超仍高居第一。
中超赛事是从每年的1月开始到11月结束,比赛基本覆盖全年。而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体育赛事观赏”调查时间是3月至5月,正处于中超赛事上半程的收官阶段,不足以显示中超的整体观看情况。
再看同样拥有众多粉丝的欧洲足球,2013至2014赛季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5月份收官。而精彩程度堪比世界杯的欧洲足球冠军联赛的淘汰赛阶段则是4月初至5月中旬。虽然比赛时间也赶上了体育总局的调查,但深夜转播的劣势也不得不让足球的观赏率只能屈居人后。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份调查压根就没把世界杯计算在内。
不仅如此,3月份至5月份期间,几项运动赛事的开展,也提高了这项调查结果的偶然性。4月份正值中国羽毛球民间争霸赛“谁是球王”第二季,这项草根赛事不仅吸引了多达100万的直接参与者,收视率更是居高不下。这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羽毛球在“体育赛事观赏”的榜单上挤进前五的原因。
缺了网络收视率
除了比赛时间对于不同体育赛事受关注程度有直接影响外,观看比赛的途径也同样有可能导致“体育赛事观赏”调查结果不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开始显示出自己的潜力,网络收视率也不停蚕食着传统媒体的优势。
根据“2014年6岁-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调查”结果,“体育赛事观赏”这项调查所统计的大众观赏率,目前主要包括电视收视情况和比赛现场观看,并未将调查延伸至越来越火爆的网络电视。但毫无疑问,对于在校读书的学生和职场上的白领而言,用电视观看比赛似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网络自然成为他们收看体育赛事的首选。
相对于篮球赛事,通过网络收看足球比赛的用户其实不占少数。以2014年最为火爆的巴西世界杯为例,虽然电视依然是球迷欣赏比赛的主要途径,但网络直播收视也表现不俗。数据显示,通过CNTV观看揭幕战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00万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90万人,网络直播收视率0.36%。
另外,CNTV赛事节目的点播进一步增加了网络传播的影响力。仅6月13日当天在CNTV网站点播观看开幕式及首场赛事的累计次数就达到1910万次,累计访问总时长达659万小时,用户规模达1049万人。
根据体育总局的调查,大众观赏率(包括在电视机前和比赛现场观看)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篮球(34.9%)、足球(10.4%)、乒乓球(7.1%)、体操(6.8%)、羽毛球(5.9%)。
从性别看,男性以篮球、足球和乒乓球为主要观赏项目,比例分别为45.9%、15.0%、5.9%。而女性则更多地观赏篮球,比例为22.9%,其次为体操11.8%、羽毛球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