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尚州尚武足球俱乐部的球队简介
2.韩职联赛赛程2023
3.韩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赛季
4.韩国k联盟 K联赛 K3联,究竟是什么级别的啊?
尚州尚武足球俱乐部的球队简介
尚武足球俱乐部创建于1985年并加入K联赛,但是一个赛季后随即退出了联赛。随后球队将主场设在了光州,俱乐部在2003赛季重新加入K联赛。
尚武的全体球员都是由参加韩国两年义务兵役的青年职业足球运动员所组成的。每赛季约15位球员加盟球队,两年义务兵役后球员各自回其原先的职业俱乐部。也正是由于球队的军队特征,俱乐部不允许签外援。
在预备队方面,尚武B队在2003至05赛季期间是韩国全国联赛(K2联赛)球队,最后加入K联赛预备队联赛。球队在2003年取得K2联赛亚军的佳绩,在K2联赛期间球队的主场设在利川。
2010年赛季结束后,由于光州市和尚武的主场协议合同到期,2011年尚武队将主场迁到庆尚北道的尚州市,球队易名为尚州尚武。
2012年9月13日尚州尚武队因为没有通过亚足联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认证,由韩国军人组建的K联赛球队尚州尚武队被职业联盟降级。为了表达不满,尚州尚武队13日宣布将抵制K联赛,并缺席剩余14场比赛。
韩职联赛赛程2023
2023韩职联赛赛程是从2023年10月13日开始,一直到12月3日结束。
2023年10月11日,韩国足球职业联盟正式对外公布了2023赛季K1联赛季后赛的赛程安排。由于10月上旬开始有国家队的比赛,因此K1联赛的季后赛(争冠组+保级组)将在13日才正式开启。在13日,季后赛的第一场比赛就将打响,交战双方是浦项铁人和仁川联合。
根据赛程安排,季后赛共有五轮,10月20日开始至12月3日结束,其中第38轮保级组的三场比赛将在12月2日同时开球,目前联赛排名垫底的水原三星蓝翼和倒数第二江原FC如果届时还是这样的局面,那么这场比赛的结果,将可能成为左右两队赛季命运的关键之战。
韩职联赛的赛制
K联赛是韩国的职业足球联赛,而其是一个封闭联赛,也就是说联赛队伍没有升级和降级的制度存在。K联赛有15支队伍,韩国水平在K联赛之下的足球联赛就是韩国国家联盟(K2)。
韩国K联赛共有12支球队参加,以主客场3循环作赛,第一阶段为常规赛每队共需进行33轮,每场赛事胜方得3分,负方无分,和局两队各得1分,最后以积分高低决定排名,同分则以净胜球决定名次。
第二阶段分为两个组:常规赛前6名直接进入争冠组(A组),后6名进入保级组(B组),再进行5轮比赛。争冠组前3名的球队直接参加亚冠小组赛,保级组倒数第二名参加保级附加赛,最后一名降入下一级联赛。
韩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赛季
韩国足球甲级联赛一般在3或4月开打,在11月底结束;联赛的比赛形式有过多次更变。2006年决定用前两年的方式,分上下两半季比赛,最后再以季后赛(四支队伍)决定冠军。
15支球队在上下半季都要和每一对比过,也就是一个半季有28场比赛。上下半季冠军可晋级季后赛;另外两支队伍以两赛季总合,胜率前两高的球队晋级。季后赛的准决赛是在中立场地举行,决赛是主客场双回合制。
韩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季后赛队伍,可以获得参加亚洲冠军联赛资格。
K-联赛是于1983年,当年有2支职业队和3支实业队参加,初期的名字做大韩民国(Korean Super League),1994年改组为韩国职业足球联赛(Kore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 ),1998年改称K联赛(K-League)。
目录
简介历届K联赛冠亚军及杯赛冠军K联赛球队沿革K联赛相关K联赛中国人K2联赛K3联赛展开
韩国k联盟 K联赛 K3联,究竟是什么级别的啊?
K联盟是顶级联赛,K联赛是次级联赛,K3是个半职业联赛。
K联赛共有12支球队参加,以主客场3循环作赛(第3循环主场球队由抽签决定),第一阶段为常规赛每队共需进行33轮,每场赛事胜方得3分,负方0分,平局各得1分,第二阶段分为两个组,所有球队的起始积分为联赛的积分,由联赛前六名直接进入争冠组,后六名进入保级组。
在第一阶段原有的积分前提下,再进行5轮比赛,最后以总积分高低决定排名,同分则以净胜球决定名次。争冠组前3名的球队直接参加亚冠小组赛,保级组倒数第2名和K联赛挑战赛附加赛胜者决出下赛季的联赛资格,最后一名则直接降入韩国国家联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以往K联赛常规赛都是3循环,12个队需要打33轮联赛,然后再分成争冠组和保级组打5轮联赛。而现在赛程缩水之后,变成了双循环赛事,也就是打22轮联赛和5轮附加赛。
K联赛的规则是最后一名直接降级,而倒数第二要和K2联赛的突围者打附加赛。所以这里要分两种情况,如果尚州尚武本赛季获得垫底,那么则无关紧要,将会顺利降级,不会影响到其他球队。
如果尚州尚武取得其他任何名次,那么也将会参加明年的K2联赛,而原本要打附加赛的K2球队则可以直接升级。
百度百科-K联赛
人民网-韩国K联赛本周末重启 “不得交头接耳”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