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vs突尼斯在哪打-对阵菲律宾

tamoadmin

1.哪些国家旅游性价比高?

2.二战的大战役有哪些?要有时间!

3.最适合穷游的12个地方

4.菲律宾是中东么

5.非洲菲律宾中国那个最远

哪些国家旅游性价比高?

菲律宾vs突尼斯在哪打-对阵菲律宾

以下是一些性价比高的国家:

1.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美食和自然,物价低廉,是一个非常适合背包客的国家。

2. 泰国:文化多彩,美食丰富,物价低廉,堪称最性价比之一的旅游国家。

3. 越南:拥有美食、文化、历史遗产等多种旅游,费用低廉,非常适合背包客的国家。

4. 柬埔寨:以吴哥窟遗址为著名景点,此外物价也很低,是一个不错的旅游目的地。

5. 智利:南美洲一个美丽的国家,拥有巨型冰原、火山、峡谷等自然景观

6. 马来西亚:拥有多元文化、美食、自然景观等,物价相对较低。

7. 菲律宾:拥有美丽的海滩、海上活动、历史文化古迹等旅游,费用不算高,是一个非常适合度的国家。

8. 突尼斯:距离中国较近,有悠久的历史和较低的物价,是值得一去的北非国家。

9. 葡萄牙:拥有多样的文化、美食和风景,气候良好,物价低廉,是欧洲性价比最高的旅游国家之一。

10. 阿根廷:南美洲一个大国,有引人入胜的风景、音乐和舞蹈,物价也相当合理。

二战的大战役有哪些?要有时间!

序幕(1918——1939)

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

1919年0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19年06月28日 凡尔赛条约。

1920年01月16日 国际联盟首次会议。

1922年10月27日 墨索里尼任意大利总理。

1926年12月25日 日本良人天皇去世;其儿子裕仁天皇继位。

1931年09月18日 9.18事变爆发;日本入侵中国东北。

1932年05月15日 日本温和派首相津吉被刺。

1933年01月30日 担任德国总理。

1935年10月03日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02月29日 日本激进军人的反叛被制止;保守军人获得。

1936年07月17日 西班牙爆发内战;意大利和德国派兵援助佛朗哥。

1936年10月25日 签订罗马—柏林轴心国盟约。

1936年11月25日 日本与德国签订产国际条约。

1936年12月12日 爆发。

1936年12月25日 中国国民党和***同意一致抗日。

1937年01月19日 日本终止限制日本海军规模的华盛顿会议条约。

1937年07月07日 7.7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12月12日 日本轰炸长江中的美国炮舰。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震惊中外的。

1938年03月12日 德国入侵奥地利。

1938年10月01日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03月28日 马德里被佛朗哥的军队占领。

1939年08月23日 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09月01日 德国入侵波兰。

1939年09月03日 英法对德宣战;英国“阿瑟尼亚”班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大 西洋战役开始。

1939年09月17日 苏联进军波兰。

1939年09月27日 华沙向德国投降;英国勇敢号航空母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大 西洋战役的首次大规模海战失利。

1939年10月14日 德国U—47潜艇攻击在斯卡帕湾的安克雷奇舰队,击沉 奥克号战舰。

1939年11月30日 苏联进军芬兰。

1939年12月17日 德国“袖珍战列舰”和武装快艇在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与英 国巡洋舰遭遇,被击沉。

——1940年——

1940年03月12日 苏芬战争结束;芬兰割让版图。

1940年04月09日 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

1940年05月02日 同盟国从挪威中部撤出。

1940年05月10日 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

1940年05月12日 德国入侵法国。

1940年05月14日 荷兰军队投降。

1940年05月20日 德军进入英吉利海峡。

1940年05月26日

—06月04日 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05月28日 比利时投降。

1940年06月09日 挪威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0年06月10日 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1940年06月11日 意大利入侵法国。

1940年06月14日 巴黎沦陷。

1940年06月15日 苏联开始占领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

1940年06月22日 法国与轴心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0年07月03日 英国海军在阿尔及利亚和凯比尔港炮击法国舰队。

1940年07月10日 英吉利海峡上空首次空战,揭开英国会战序曲。

1940年07月25日 英国禁止对日出口战略物资。

1940年08月05日 意大利入侵英属索马里。

1940年09月13日 意大利入侵埃及。

1940年09月15日 英国会战达到高潮,伦敦遭到猛烈空袭。

1940年09月22日 维希法国与印度之那的日本空军基地和部队达成一致意见。

1940年09月27日 日本加入轴心国联盟。

1940年10月07日 德军进入罗马尼亚。

1940年10月28日 意大利入侵希腊。

1940年11月05日 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

1940年11月11日 英军击溃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

1940年11月14日 德军空袭考文垂。

1940年11月20日 匈牙利加入轴心国联盟;两天后,罗马尼亚也加入了轴心国 联盟。

1940年12月09日 英军开始驱逐在埃及的意大利军队。

1941年01月19日 英国入侵厄立特里亚。

1941年02月07日 意大利在利比亚的贝达遭到决定性失败。

1941年02月08日 德国和保加利亚签订军事条约。

1941年03月11日 美国租借法案成为法律;美国开始向英国和其他同盟国供应 战争物资。

1941年03月16日 英军在索马里向意军发起反攻,并进入埃塞俄比亚。

1941年03月24日 隆美尔首次进攻利比亚。

1941年03月25日 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联盟。

1941年03月26日 南斯拉夫被亲同盟国所推翻。

1941年03月28日 英国再挫马塔尔马角的意大利舰队。

1941年04月06日 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英国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 贝巴。

1941年04月11日 德军开始包围托布鲁克。

1941年04月13日 苏日签订五年互不侵犯条约。

1941年04月17日 南斯拉夫军投降。

1941年04月23日 希腊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1年05月05日 海尔.塞拉西皇帝重返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1941年05月10日 鲁道夫.黑斯飞往苏格兰履行和平使命。

1941年05月20日 德国空袭英国控制的克里特岛。

1941年05月24日 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击沉。

1941年05月27日 “俾斯麦号”被击沉;因为欧洲和北非事态,罗斯福宣布全 国进入紧急状态。

1941年05月31日 克里特岛陷落。

1941年06月08日 英国和自由法国军队进攻叙利亚。

1941年06月14日 在叙利亚的维希法国军队被英军打败。

1941年06月15日 英国反攻利比亚失败。

1941年06月22日 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对苏宣战;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06月26日 芬兰对苏宣战,第二天匈牙利对苏宣战。

1941年07月12日 英苏签订确保英国对苏援助条约。

1941年07月14日 英国完全占领叙利亚和黎巴嫩。

1941年07月24日 日本占领法属印度之那。

1941年07月26日 美国终止对日贸易。

1941年08月12日 罗斯福、丘吉尔在纽芬兰会晤,签订大西洋公约。

1941年08月25日 英国和苏联军队进入伊朗以保护伊朗境内的油田。

1941年09月08日 德军保卫列宁格勒。

1941年09月19日 德军占领基辅。

1941年10月17日 东条英机担任日本首相。

1941年11月08日 德军进军克里米亚。

1941年11月18日 英军进军利比亚。

1941年12月05日 德国停止进攻莫斯科。

1941年12月07日 日本炮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08日 日本对美、英宣战,日本轰炸菲律宾、威克岛和关岛;日本 入侵泰国、马来亚和香港。

1941年12月09日 日本入侵吉尔伯特群岛。

1941年12月10日 托布鲁克的英军解围。

1941年12月11日 德、意对美宣战,日本入侵缅甸。

1941年12月16日 日本入侵婆罗洲。

1941年12月22日 日本大举进攻菲律宾。

1941年12月23日 日本占领威克岛。

1941年12月25日 香港失陷。

1941年12月31日 日本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942年01月01日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宣言。

1942年01月11日 日本入侵荷属东印度。

1942年01月20日 日本开始大举进攻缅甸。

1942年01月21日 隆美尔在利比亚发动反攻。

1942年02月01日 美国飞机轰炸马绍尔和基里巴斯群岛的日本基地。

1942年02月15日 新加坡沦陷。

1942年03月07日 日军进入缅甸首都仰光。

1942年03月09日 爪哇陷落。

1942年03月13日 日军登上所罗门群岛。

1942年03月17日 麦克阿瑟将军从菲律宾去澳大利亚。

1942年04月05日 日本飞机袭击斯里兰卡。

1942年04月09日 菲律宾巴丹半岛的美军投降。

1942年04月18日 杜利特尔空军袭击日本东京。

1942年05月06日 珊瑚海战役;日本军舰首次受挫。

1942年05月07日

—05月08日 美国科雷希多要塞多次失手;菲律宾所有美军投降。

1942年05月20日 日军完全占领缅甸。

1942年05月26日 非洲军团进攻利比亚。

1942年05月30日 英国空军轰炸德国科隆。

1942年06月04日

—06月06日 中途岛战役;日本停止东线作战。

1942年06月21日 隆美尔占领图卜鲁格。

1942年06月24日 艾森豪威尔接管所有驻欧美军指挥。

1942年06月25日 德军在东线哈尔科夫取胜。

1942年07月01日 德军攻取克里木的塞瓦斯托波尔。

1942年07月23日 苏联罗斯托夫陷入德军之手。

1942年08月07日 美国海军陆战队登上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

1942年08月09日 德军占领高加索的油田。

1942年08月12日 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美国和自由法国代表,讨论开 辟第二战场。

1942年08月13日 蒙哥马利将军指挥在埃及的英国军队。

1942年08月23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1942年09月22日 德军进入斯大林格勒市中心,但苏军仍坚首部分市区。

1942年09月26日 澳大利亚军击退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附近的日军。

1942年10月03日 蒙哥马利的部队攻击埃及。

1942年11月04日 隆美尔从阿拉曼撤退。

1942年11月08日 同盟国军队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开始大举进攻。

1942年11月11日 轴心国军队占领维希法国。

1942年11月13日 英军占领图卜鲁格。

1942年11月16日 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进攻新几内亚的日军。

1942年11月19日 苏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反攻。

1942年11月27日 法国撤出土伦港的军舰。

1942年11月30日 德军击退突尼斯的同盟国军队。

1942年12月16日 德国试图缓解斯大林格勒的失败。

1943年01月02日 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占领新几内亚的布纳。

1943年01月14日

—01月2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达尔贝达会晤,盟国战略。

1943年01月23日 英军占领利比亚的黎波里。

1943年01月27日 美军首次进攻德军,轰炸威廉港。

1943年01月30日 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指挥德国海军。

1943年01月31日 保罗斯将军在斯大林格勒逼降德国第6军。

1943年02月09日 美军夺取瓜达尔卡纳尔。

1943年02月16日 苏军收复哈尔科夫。

1943年02月22日 隆美尔从突尼斯的卡塞林撤退。

1943年03月02日

—03月04日 日军在俾斯麦海战役中惨败。

1943年03月05日 盟军开始对鲁尔的轰炸。

1943年03月14日 德国再次占领哈尔科夫。

1943年04月18日 日本海军总司令上将被美军击毙。

1943年04月23日 英美联军司令部在英国建立,进军欧洲。

1943年05月11日 美军进攻阿留申群岛中阿图的日军。

1943年06月13日 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战役中失败;非洲战役失败。

1943年06月22日 德国潜艇撤出北大西洋;同盟国赢得北大西洋战役。

1943年06月30日 美国收复阿图。

1943年07月05日

—07月17日 东线库尔斯克大规模坦克战。

1943年07月09日 盟军进军西西里。

1943年07月24日 盟军轰炸挪威的德国设施;盟军对汉堡实施饱和轰炸。

1943年07月25日 墨索里尼被推翻并被逮捕,彼得罗.巴多利奥接任。

1943年08月05日 苏联收复奥列利和别尔哥罗德,挺进德国在苏联的最后防线 第聂伯河。

1943年08月06日 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委拉湾海战中失败。

1943年08月14日

—08月2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魁北克会晤,为同盟国四国会议作准备。

1943年08月17日 盟军完全占领西西里岛。

1943年08月23日 苏军收复哈尔科夫。

1943年09月03日 盟军穿越墨西拿海峡登上意大利大陆。

1943年09月08日 意大利与同盟国议和。

1943年09月09日 盟军在意大利萨莱诺登陆。

1943年09月10日 德军占领罗马。

1943年09月12日 墨索里尼被释放,并被带往德国。

1943年09月17日 德军从萨莱诺撤退。

1943年09月22日 苏联首次攻取跨越第聂伯河的桥头堡。

1944年09月19日 芬兰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4年10月02日 当苏军在离华沙数英里的地方停止进军而休整时,德军镇压 勒华沙起义;盟军进入德国。

1944年10月05日 英军到达希腊。

1944年10月14日 英军进入阿森斯;隆美尔自杀。

1944年10月20日 美军在菲律宾莱特湾登陆;苏军和南斯拉夫游击队占领贝尔 格莱德。

1944年10月23日 同盟国承认戴高乐为法国临时临时首脑。

1944年10月23日

—10月26日 在莱特湾的战斗中,美国海军使日本海军遭受灾难性打击。

1944年11月07日 罗斯福赢得第四任总统选举。

1944年11月28日 安特卫普对补给船只开放。

1944年12月03日 希腊内战开始,日军退之缅甸伊洛瓦底江。

1944年12月15日 美军在菲律宾民都洛登陆。

1944年12月16日 巴尔吉战斗开始;德军在阿登高地发动反攻。

1945年01月09日 美军进入菲律宾的吕宋岛。

1945年01月16日 巴尔吉战斗结束,德国战败。

1945年01月17日 苏军占领华沙。

1945年01月19日 德军全部退出东线。

1945年01月20日 匈牙利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5年01月27日 苏军完全占领立陶宛。

1945年02月03日 美军进驻马尼拉。

1945年02月04日

—02月11日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谈。

1945年02月08日 盟军发动大举进攻,直逼莱茵河。

1945年02月13日

—02月14日 盟军炮轰德累斯顿,使大部分城区遭到毁灭性打击。

1945年02月19日 美军登上硫磺岛。

1945年03月03日 美军全部解放马尼拉;芬兰对德宣战。

1945年03月07日 盟军控制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

1945年03月09日 美军炮轰东京。

1945年03月16日 美军全部占领硫磺岛。

1945年03月21日 盟军占据缅甸曼德勒。

1945年03月22日 巴顿在奥彭海姆渡过莱茵河。

1945年03月23日 蒙哥马利在鲁尔以北渡过莱茵河。

1945年04月01日 美军登上冲绳群岛。

1945年04月07日 苏军进驻维也纳。

1945年04月12日 罗斯福逝世;哈里.S杜鲁门接任总统。

1945年04月16日 苏军全线进攻柏林。

1945年04月23日 苏军进驻柏林。

1945年04月25日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关于联合国问题的旧金山会议开 幕。

1945年04月26日 盟军占领不来梅。

1945年0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击队处决。

1945年04月29日 在意大利的德军投降;美军进驻达豪集中营,解放32000多 名囚徒。

1945年04月30日 在柏林自杀;盟军占领慕尼黑。

1945年05月01日 柏林向进驻的苏军投降。

1945年05月03日 仰光解放。

1945年05月07日 德国正式投降。

1945年05月08日 欧洲胜利日。

1945年05月14日 澳大利亚军队占领新几内亚的韦瓦克。

1945年06月05日 盟军将德国分为四个托管区。

1945年06月10日 澳大利亚军队进驻婆罗州。

1945年06月21日 美军控制冲绳。

1945年06月26日 世界安全宪章宣布建立联合国。

1945年06月30日 美军解放菲律宾吕宋岛。

1945年07月16日 在新墨西哥进行首次试验。

1945年07月17日

—08月02日 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波斯顿会晤,商议欧洲和平和对 日本的最后一击。

1945年07月26日 克莱门特.艾德礼代替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

1945年08月06日 美国向广岛投放。

1945年08月08日 苏联对日本宣战。

1945年08月09日 苏军进入满洲;向长崎投放。

1945年08月14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09月02日 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正式投降仪式。

最适合穷游的12个地方

最适合穷游的12个地方有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越南河内、柬埔寨暹粒、泰国清迈、菲律宾长滩岛、印度果阿、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埃及开罗、墨西哥瓦哈卡、突尼斯突尼斯市、摩洛哥马拉喀什、肯尼亚蒙巴萨。

1、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巴厘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便宜的住宿和美食。

2、越南河内

河内这座城市用独特的奇异之姿展现出了她那永不凋零的灵魂。

3、柬埔寨暹粒

这座城市是一个梦,一个富有无限奇迹的梦。人们沉浸其中,彷徨在城市的美丽之中。

4、泰国清迈

这座城市,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是在每一栋楼房和街头巷尾中,仍保留着最为古老、最为珍贵的历史记忆。

5、菲律宾长滩岛

在这座城市里,时尚和潮流总是如火如荼地推进着,这使人感受到城市的脉动和生命力。

6、印度果阿

这座城市,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它在时光的洪流中,一直在变化,一直在探索着未来的方向。

7、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大街小巷,飞跑着的人群和熙攘着的车流,组成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

8、埃及开罗

开罗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有很多便宜的住宿和美食。

9、墨西哥瓦哈卡

珠江新城流光溢彩,小蛮腰颜色变换,海珠桥、猎德桥都有美丽的灯光,在珠江上斑斓流转。

10、突尼斯突尼斯市

突尼斯市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有很多便宜的住宿和美食。

11、摩洛哥马拉喀什

站在山顶,城市全貌尽收眼底,一条条平坦的公路,环城而行,又蜿蜒地伸向远方;一座座高楼大厦林立,一个现代化城乡结合的市容呈现在眼前。

12、肯尼亚蒙巴萨

这座城市,总是繁荣的象征,到处都有的印记,哲理,在这里,展现在无穷尽的高楼大厦间,再没有往日的鸟语花香,只是没有过的葱葱郁郁,只是在街道两旁的树木上展现出来,不过的繁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瓦哈达

菲律宾是中东么

黄岩岛附近的那块岛屿就是菲律宾,属于东南亚国家

“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1.中东不包括阿富汗。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主要国家有: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 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鐧惧害鍦板浘

非洲菲律宾中国那个最远

非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

编辑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亿)。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1]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自1415年西班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长期遭到掠夺。18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独立后腐败,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通常所说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人种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2]

中文名称

阿非利加洲(全称)

外文名称

Africa

别 名

非洲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南非

地理位置

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至南极洲

面 积

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

人 口

10.325亿

气候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著名景点

东非大裂谷、帝王谷、金字塔、撒哈拉沙漠等

主要国家

埃及、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

语 言

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等

辨别标准

马达加斯加岛

人口密度

30.51/km2 (约80/sq mi)

代表性

多文化

本 义

被太阳灼热的地方

意 译

阳灼洲

别 称

高原大陆

目录

1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远古时代

上古时代

近代时期

2 分区

北非

东非

西非

中非

南非

国家状况

3 地理环境

地理境域

地形地貌

水文

气候

4 自然

矿产

植物

动物

5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6 经济

7 文化

古代文明

宗教

饮食

语言

8 地理之最

9 自然保护

历史沿革

编辑

名称由来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英文:Africa。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

古时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与地中海北岸希腊、罗马互相比,北非地区的阳光的确要灼热得多。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见的名字,通常认为这和腓尼基语afar,“尘土”有关。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说法是该词汇是源于柏柏尔人的词汇ifri,即“洞穴”,指代这一地区的穴居人。不过在古罗马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人以后,不断扩张,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这个名字的涵义才不断的扩大。最初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3] 。

远古时代

考古学的材料证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

非洲卫星影像图1

了沸腾的生活。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现了农业,懂得了栽培谷物和兴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一年365天,分为三季,一季4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多加5天作为宗教节日。它每年与回归年的误差仅约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纪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纪就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截头角锥体的体积,公元前21世纪左右埃及人就已经能够近乎精确地确定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4]

上古时代

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公元前16世纪曾兴起一个库施帝国,它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是远古时代世界最富庶繁荣的国家之一。它的首都麦罗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炼铁中心,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纪前后在那里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第四世纪时曾达到高度繁荣,国内的商品交换已发展到使用金、银、铜币的程度,那时创造的文字现在基本还在使用,高达60英尺的阿克苏姆大石碑和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闻名世界的非洲历史奇迹之一。

远古时代就居住在马格里布的柏伯尔人,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就从事农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设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铜器制作。柏伯尔人公元前就建立过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王国,遗留下大批岩画艺术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从集野生植物发展到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产品,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先放牧后田园生活的写照。西非在公元前几千年就出现了精制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纪左右进入铁器时代后,先后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强盛的古代帝国。

在中南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遗迹,还可见到古时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遗址。建有数千幢房屋的恩加鲁卡古城遗址、建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物遗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标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后出现过一些有名的国家,诸如拥有发达农业、矿业和对外贸易的

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刚果王国、雕刻艺术品达到相当水平的库巴王国、社会分工很发达的布干达国等。

濒临印度洋的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早在纪元前就进行铁和盐的交易。15世纪上半叶,非洲东海岸已发展到能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陆。非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非洲是一个物产丰富和历史悠久的大陆。然而,自15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非洲后,4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殖民者将2000多万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这些奴隶受到非人虐待,绝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强还用武力抢占非洲的土地和,进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蛮和残酷的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的所有国家均沦为西方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杀戮和对非洲财富的掠夺,可谓罄竹难书。[4]

近代时期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加纳、阿尔及利亚、几内亚、马里、苏丹、肯尼亚、索马里以及南非和东非的其他许多国家都爆发过反抗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一次大战后,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独立斗争的火焰。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曾震动了整个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赢得了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独立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5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从二战前的3个增至9个。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日中天,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团结合作,互相支持,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垮台,标志着除大洋中的个别小岛外,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枷锁。

非洲国家的独立为非洲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创造了条件,同时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给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现在,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4]

1963年5月25日的非洲统一组织 (简称“非统组织”)。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苏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决定正式向非盟过渡。2002年7月8日,非统组织在南非德班召开最后一届首脑会议。9日至10日,非盟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并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统组织。[5]

分区

编辑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共60个国家和地区。[6]

北非

主词条:北非

北非

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南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和马德拉群岛(葡)。其中埃及、苏丹和利比亚有时称为东北非。其余国家和地区称为西北非。北非的面积82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阿拉伯人占70%左右。西北部为阿特拉斯山地,东南部为苏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其余地区大多为撒哈拉沙漠。本区不少农矿产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总产量5%,磷酸盐占22%,棉花约占5%,阿拉伯树胶占80%以上,其它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6]

东非

主词条:东非

东非通

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有时也把苏丹作为东非的一部分。东非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亿,主要是班图语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盖拉族和阿姆哈拉族索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是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东非大裂谷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区所产咖啡约占世界总产量14%,剑麻约占25%以上,丁香供应量占世界丁香供应量的80%以上。茶叶、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6]

西非

主词条:西非

西非

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西)。面积约65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5亿,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85%,其余多为阿拉伯人。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为上几内亚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本区所产金刚石约占世界总产量12%,铝土矿约占非洲总产量90%以上,可可和棕榈仁均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棕榈油约占38%,花生约占11%,咖啡、天然橡胶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6]

中非

主词条:中非

中非通

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时也把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作为中非的一部分。面积53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5600万,其中班图系黑人约占80%,分布在南部。其余为苏丹语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西南部属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处海拔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达海拔1000米以上。所产金刚石占世界总产量30%左右,锰矿石占12%,铜、钴、铀、锡、镭、铌、钽等矿物产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榈油、棕榈仁、天然橡胶、可可也很重要。[6]

南非

主词条:南非

南非通

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法)、圣赫勒拿岛(英)和阿森松岛(英)等。面积66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其中班图语系黑人占85%,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占9%,欧洲白种人占5%以上:南非高原为本区地形的主体,高原中部地势低洼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为高原和山地,本区所产金约占世界总产量71.83%,金刚石、铬矿石约占28.17%,钻石、铀矿、铜、钒、锂、铍、钴,石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6]

国家状况

国家

首都

人口

面积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圣多美

约16万

1001平方公里

喀麦隆

雅温得

2220万

约47.6万平方公里

科摩罗

莫罗尼

约80万

2236平方公里

塞拉利昂

弗里敦

610万

7.2万平方公里

刚果

布拉柴维尔

460万

34.2万平方公里

刚果民主共和国

7100万

3020万平方公里

几内亚

科纳克里

1200万

24.6万平方公里

几内亚比绍

比绍

170万

3.6万平方公里

赤道几内亚

马拉博

101万

28051.46平方公里

加纳

阿克拉

2640万

23.85万平方公里

加蓬

利伯维尔

170万

26.77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

的黎波里

636万

176万平方公里

利比里亚

蒙罗维亚

348万

11.1万多平方公里

毛里求斯

路易港

125.7万

2040平方公里

毛里塔尼亚

努瓦克肖特

约390万

103万平方公里

尼日尔

尼亚美

1780万

126.7万平方公里

尼日利亚

阿布贾

约200万

92万多平方公里

南非

比勒陀利亚

5496万

122万平方公里

中非

班吉

470万

62.2万平方公里

马里

巴马科

1630万

124.1万多平方公里

索马里

摩加迪沙

1008万

63.8万平方公里

苏丹

喀土穆

3420万

2505813平方公里

南苏丹

朱巴

约826万

62万平方公里

冈比亚

班珠尔

191万

10380平方公里

赞比亚

卢萨卡

1463万

75万平方公里

纳米比亚

温得和克

240万

82.4万平方公里

埃塞俄比亚

亚的斯亚贝巴

9100万

110.36万平方公里

肯尼亚

内罗毕

4100万

58万多平方公里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4600万

94.5万多平方公里

斯威士兰

姆巴巴内

114万

1.7万平方公里

马达加斯加

塔那那利佛

2100万

59万平方公里

吉布提

吉布提市

90万

2.32万平方公里

突尼斯

突尼斯市

1070万

16.2万平方公里

埃及

开罗

8670万

100.145万平方公里

安哥拉

罗安达

500万

124.67万平方公里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尔

3790万

238.17万平方公里

贝宁

波多诺伏

1000万

11.2万多平方公里

布隆迪

布琼布拉

1050万

2.78万平方公里

布基纳法索

瓦加杜古

1740万

27.4万平方公里

博茨瓦纳

哈博罗内

200万

58.173万平方公里

多哥

洛美

700万

56785平方公里

厄立特里亚

阿斯马拉

450万

124320平方公里

佛得角

普拉亚

50.7万

4033平方公里

津巴布韦

哈拉雷

1306万

39万平方公里

科特迪瓦

亚穆苏克罗

2130万

32万多平方公里

莱索托

马塞卢

210万

3万多平方公里

卢旺达

基加利

1210万

26338平方公里

摩洛哥

拉巴特

3280万

459000平方公里

马拉维

利隆圭

1390万

11.8万多平方公里

莫桑比克

马普托

2580万

80.16万平方公里

塞舌尔

维多利亚

8.5万

455. 39平方公里

塞内加尔

达喀尔

1360万

19.67万平方公里

乌干达

坎帕拉

3490万

24.1万平方公里

乍得

恩贾梅纳

1360万

128.4万平方公里

非洲共有62个国家和地区。[7]

地理环境

编辑

主词条:非洲地理

地理境域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

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 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约302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8]

地形地貌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不到3%。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500千米。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大致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至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带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罗河河谷,长约1700千米,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为非洲陆地最低点。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777万平方千米;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带内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8]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