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所援助过的国家
2.锡金是如何灭亡的?
3.与印度人交往要注意哪些?
4.不丹明明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为何却一直活在印度的*威之下?
中国所援助过的国家
1、朝鲜
1960年,中国供应朝鲜10万锭的棉纺设备,并供应其他项目。
1961年,中国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
1962年以后援外更超过了偿债。
1958年至1963年,这个中国最困难的时段, 中国以无息方式为朝鲜承担了纺织厂、轴承厂、糖厂、热工仪表厂、继电器厂、电子管厂、无线电零件厂等29个成套项目。
2、蒙古
1956年,中国开始向蒙古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无偿援助蒙古1.5亿元人民币。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两笔长期低息,由于蒙古缺乏技术力量,援助项目都取“交钥匙”方式, 即中国包揽一切, 全部建成后把钥匙交给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发电厂、毛纺织厂、玻璃厂、造纸厂、砖瓦厂、蔬菜农场、养鸡场、医院、疗养院、6座桥梁等21个项目,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
3、阿尔巴尼亚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锁、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 从1954年起,中国向阿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阿总人口才200万,平均给每人达4000多元(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农民干一天才8分钱)。
至18年6月底,中国帮助阿兴建了钢铁、化肥、制碱、制酸、玻璃、铜加工、造纸、塑料、军工等新的工业部门,增建了电力、煤炭、石油、机械、轻工纺织、建材等工业企业和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共计承担了142个项目,其中建成的92个,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设的23个。 为建设这些项目,中国先后派出近6000名专家,并为阿尔巴尼亚培养了几千名技术骨干。 中国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1公顷地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军援项目之繁、数量之大,也远超出阿实际需要。60年代初,中国把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项目全部包下来,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有求必应。 1960年底,正值中国最严重的灾荒时期,却还是紧急援助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
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急需的东西,甚至包括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0年以来,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扩展资料: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是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
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般物资
一般物资援助是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
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
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是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技术合作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术合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地质普查勘探、经济规划等。
技术合作期限一般为1年至2年,必要时应对方要求,可以延长。
人力开发合作
人力开发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
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
自1998年起,中国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
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是指中国向受援国派出医务人员团队,并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在受援国进行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中国在有关国家和地区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主动或应受灾国要求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现汇或派出救援人员,以减轻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国应对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紧急救援行动,并在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使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中国于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
近5年来,中国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
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援外志愿者
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国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
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
债务减免
债务减免是指中国免除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到期债务。对于受援国对华债务,中国从不施加还款压力。
在受援国偿还到期无息遇到困难时,中国一向取灵活的处理方式,通过双边协商延长还款期限。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
中国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和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
先后6次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债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网
锡金是如何灭亡的?
1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锡金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这项修正案的主体内容,一是承认锡金国民议会议长和行政机构首脑由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担任;二是解散王室卫队,制订关于锡金主权问题的全民公投时间表。如果此项提案获得通过,就意味着印度对锡金的占领,从法理上得到确认,并将为印度一贯主张的“印锡合并”扫清障碍。这样的结果,是锡金左翼政党“民族党”及其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
“民族党”的前身,是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它的成员来自原锡金社会的各个阶层,以提斯塔河上游的城市贫民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土着贵族及原王室成员,甚至还有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部分不丹复国主义者。
联盟名称中的“雷布查”,是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建立前,当地土着居民的称谓。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锡金人民经常以“雷布查人”自称,借以表达对独立的向往。1918年,英国当局承认锡金独立后,“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分裂为拥护那穆加尔国王的右派,和主张“共和制”的作派。
锡金王室国王
此后,两派彼此争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右派与那穆加尔王室合作,组建“统一党”;左派则吸收了部分青年激进分子,成立“民族党”。“民族党”自建党之日起,对内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对外致力于废除以《中英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为主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尤其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对锡金内政的干涉。
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民族党”的主张与亚洲殖民地国家要求国家独立的潮流相吻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1929年3月,“民族党”接受“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的邀请,参加于中国广州举行的“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大会”。中国国民党作为此次大会的实际筹办者,向与会各方详细讲述了中国自推翻帝制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了中国致力于废除西方国家在华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决心,同时阐明中国人民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谋求国家独立的正义行动。
锡金王室合影
会后,由中国国民党直接掌控的“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宣布,向与会各方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其中向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提供约合7万英镑的现金援助和制式300余支。这笔援助,成为锡金独立运动开展以来,获得的最大规模外援。
与会期间,“民族党”***拜访了国民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现场观摩了中华革命军在冯水演武场的实弹演练,并专程花费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国民于1927年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民族党”尤其对国民于上年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特别重视,鉴于英属印度当局在锡金保留了完整的治外法权和经济专属权,“民族党”急切可望在国内也发起同样的运动。
这次大会,对锡金“民族党”而言,是收获非凡的。首先,它获得了急需的政治、经济、军事援助;第二,在初步了解了中国国民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后,“民族党”找到了可供参考的执政模版;第三,中国反帝制反列强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民族党”***,为其提供了鲜活的斗争经验;第四,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从此以中国为“信仰的母国”,将中国视为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伟大后援”,在心理上烙下深深的亲华烙印。
时间转到二战后,刚刚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统治权的印度行政当局,急切地向锡金伸出魔爪。从1947年两国签署《维持现状协定》,允许印度向锡金派驻专员起,印度几乎每年要求于锡金订立新条约,逐步索取锡金的政治、经济、军事主权。1950年,在由印度支持的“国家大会党”提请下,印锡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从法理上将锡金正式置于印度的保护国地位。
1968年,锡金甘托克及周边地区民众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废除《印锡合约》,维护国家主权。由于印度军警的介入,游行活动转变为,蔓延至锡金全境。在这次中,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主张国家独立的“激进分子”3327名,其中处死336名。
经此一役,锡金境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近覆灭。流血的现实,也让国内主张武装的组织开始转变行动方针,取“合法斗争”。“民族党”在这一大背景下,经选举进入锡金议会,与代表印度行政当局意志“国家大会党”分庭抗礼,利用议会平台,反对印度干涉,倡导国家独立。
锡金人民
13年,挟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余威的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并宣布解散议会,地方军管。“民族党”迅速召集8万余名支持者,在首都甘托克举行大规模绝食抗议,并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名义,致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谴责印军的侵略行动,主张恢复锡金的“法制和秩序”。
在中、美、英、法等国的一致抗议下,特别是苏联为惩戒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一系列“不听话”举动,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军事占领“在道义上存在欠缺”,令印度陷入空前的国际孤立,不得不恢复锡金议会,允许各党派活动。但同时,坚持军事占领,宣布这是“维护印度的国家利益”,决不妥协。此后一年,“民族党”及其支持者与印度行政当局、“国家大会党”就结束军事占领,开展了不间断的对话与谈判,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锡金与各邻国位置
14年4月起,印度行政当局在取得苏联“外交默认”的情况下,突然加紧对锡金的兼并程序。在两个月内,组织庞大的法学顾问团,炮制了所谓《14年宪章》,并授意锡金“国家大会党”提请锡金议会通过。这份宪章,在法理上剥夺了锡金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低限度的自主权,事实上就是“印锡合并”的宣言。
“民族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该宪章的草案,并确认“国家大会党”将于同年6月20日提请议会讨论。鉴于“国家大会党”在议会中享有简单多数席位,“民族党”认为,如果宪章在议会中被提请讨论,很有可能被表决通过,而“民族党”无力阻止。因此,阻止该宪章被提交议会,就成为当务之急。
从14年5月下旬开始,“民族党”领导层实行紧急动员,一方面,在锡金国内各主要城市,召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和社会中下层贫民,举行“反对殖民主义宪法”的示威运动,并紧急联络锡金各主要政治党派,谋求以政治联盟的手段抵制议会表决;另一方面,频繁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接触,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与安理会,揭露印度企图兼并锡金的阴谋,请求国际干涉。
在“民族党”一连串救亡行动中,以谋求中国干涉最为积极。2005年印度外交协会解密的资料显示,从14年5月29日起,至当年6月20日止,短短23天时间内,“民族党”共向中国驻南亚各国和驻联合国外交机构、商务团体、民间团体发送请求“政治调停”和“武装干预”的电函149封,平均日均接近7封,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在这149封求助电函中,最后一封的发出时间是14年6月20日11时42分,也就是说,临近锡金议会表决通过《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的最后20分钟,“民族党”仍将国际干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希望在最后时刻获得援助,挽救国家命运。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众所周知的大运动时期,在早些时候进行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就无力援助巴基斯坦,而坐视东巴被印军肢解。此时,也同样无力援助锡金。除此之外,中国早在1967年就宣布锡金“民族党”为“机会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将之摒弃在“国际革命政党与组织”的名单之外。对于该党的函请,便愈加轻视。综合各种原因,中国只发表了数次措辞强硬的谴责声明,并未提供实质性的政治军事援助。
在国际干涉希望破灭,国内抗议活动遭到印度军方的严厉镇压的情况下,1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民族党”在内忧外患的境遇中,不得不取所谓“最后决策”:向锡金民众和国际媒体公布由“民族党”法律专家和爱国知识分子共同拟定的“加入中国决议案”,及其附案“行政合并暂行方案”,宣布正式“加入中国行政体系”,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锡金国家地图
在公布该议案的记者会上,“民族党”发言人进一步说明:加入中国,是国家被“印度殖民主义”逼迫到最后关头的抉择,是“免于锡金人民沦为南亚大陆二等公民”的最后一搏。稍后,“民族党”公布了临时设计的“锡金行政区”区旗、区徽,并宣布中文与不丹语、尼泊尔语、雷布查语等并行,成为锡金的第十二种官方语言,同时成为继英语之后,第二种文书用语。
14年6月20日11时52分,“民族党”在自己的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国负责。
中国的“锡金行政区”,在这一刻“成立”了。
此后,“民族党”宣布抵制议会关于“印锡合并”修正案的审议,进而宣布不承认锡金议会的合法性。同时宣布成立“雷布查”,号召锡金人民武装起来,让“印度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成立仅半个小时的“雷布查”接管了甘托克警察局的武器存储仓,开始在首都街头构筑临时工事,准备抵抗印军即将发起的“武装入侵”。
锡金王室公主
同日12时20分,仅有“国家大会党”一党参加的锡金议会“审议并通过”了“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12时35分,印度行政当局宣布,“完全尊重锡金人民的意愿”,希望锡金民众“抵制少数不法政党的威逼胁迫”,等候印军“消除与流血”的军事行动。
13时15分,驻锡金印军接到印当局的指令,“坚决清剿恐怖组织”,“维护锡金安全与稳定”。13时25分,印军在锡金全国13个地区,同时发起武装清剿行动,与“民族党”领导的“雷布查”以及各支持国家独立的民间武装组织发生正面交火。在主要战区首都甘托克,交火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于14时50分基本结束。15时整,驻锡金印军宣布,完成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及其武装的清剿行动,首都及周边地区“处于平静中”。
在交火中,“民族党”领导层被俘33人,被击毙12人,其余15人逃亡。据2008年7月尼泊尔解密的外交资料显示,印军在锡金各主要城市、乡镇,击伤击毙“抵抗组织”成员5000余人,俘获并监禁33579人,缴获战略物资17吨。同时,有1135个锡金乡村被印军化为“隔离带”,其居民被强行迁移。锡金人民的反抗斗争,直至今天,仍未止歇。
从14年6月20日11时52分起,至同日13时止,由“民族党”宣布建立的“锡金行政区”仅存在了短短3个小时,就湮灭在印军的炮火之中。今人回望那些面临亡国之难的锡金爱国者,回想那段血腥与硝烟的岁月,不免感怀万千,唏嘘难已!
与印度人交往要注意哪些?
1。印度人喜爱3、7、9数字。他们认为红色责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责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不喜欢玫瑰花,在办公室和商业机关,写字台喜欢放在东北角或西南角。2。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约会,尽量按时赴约。印度商人善于钻营,急功近利,图方便,喜欢凭样交易,洽谈中应多出示样品,广为介绍经济实惠的品种。印度商人中,许多人在英美受过教育,因为这是表示关心友好的方式。在谈判时,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谈论印度的赤贫、庞大的军费及外援。3。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千万注意,吃饭时,只准用右手递接食物,另别用左手。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因为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吃饭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饭用手抓,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间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他们会把你用左手递的东西砸烂,盛怒之下,还可能臭驾你一通。4。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在印度如摸小孩的头,对方一定翻脸。最容易引人误会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动作是摇摇头,或先把头稍微歪到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Yes”、“知道了”、“好的”,与我们点头表示差别很大,最易使人误会。5。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6。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
不丹明明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为何却一直活在印度的*威之下?
不丹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属青藏高原南底)。不丹族是不丹的主体民族,西部不丹语?宗卡?和英语为官方用语。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电视与网络的国家。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世袭国王。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时间进入20世纪4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独立改革运动的蓬勃发展,印度完成了独立,取代了英国统治者在南亚大陆的主导地位。
印度通过《永久和平友好条约》与不丹达成协议:印度每年提供给不丹50万卢比的资金支持,换取英国之前在不丹所享有的权利。
此条约中还规定了印度有权利?指导?不丹的外交事务,并可以在不丹地区常驻军队,印度归还之前英军侵占不丹的部分领土,但不丹原有的最有经济价值的领土并未归还。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印度彻底掌握了不丹的经济、外交主权。
不丹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制度。实行两院制,由国王、国家委员会(上院)、国民议会(下院)组成,拥有立法权。上院由25名议员组成,均为非党派人士,其中20名由各宗选举产生,其余5名由国王任命知名人士担任。下院由47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两院议员任期5年。
不丹经济建设严重依赖外国和国际组织援助。2010年,不丹接受外援(净额)22.15亿努。其中,印度是最大援助方。此外,不丹还接受来自日本、丹麦、联合国开发署、奥地利、荷兰、瑞士、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方面的援助。